以电子政务发展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6-11-26 03:39吴海洋
领导科学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务公共服务

□ 吴海洋

以电子政务发展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 吴海洋

这些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迅速,已经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大数据应用、政务新媒体、网上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发展模式滞后、管理体制有待理顺、软环境有待继续优化、信息安全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制约了电子政务的长远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应当是继续转变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式,实现电子政务应用的深化,加强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软环境建设。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完善,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加快电子政务发展,以政务信息化助推治理现代化,从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治理体系的改进和治理能力的增强。

电子政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理顺机制;公共服务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使命,已经对政务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全新的挑战。电子政务可以显著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是技术进步和治理创新密切结合并取得良好成效的一个典型例子。以政府决策为例,它在施政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发展电子政务,不仅有利于改善政府内部的决策环境,完善决策流程的合理性,提升决策的科学化程度,还可以改善政府部门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拉近彼此的距离,从而促进决策的民主化。

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完善,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健全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有利于民意的上达和政府决策下接“地气”,从而极大地提升治理的水准和绩效。通过这项举措,还可以促进我国政府治理状况的改善,尽力满足广大基层民众的利益诉求,适时化解有可能导致突发性事件的各种苗头,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可以说,发展电子政务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切入口。

总之,传统的政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难以符合广大公众的预期,亟待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加快电子政务发展,以政务信息化助推治理现代化,从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治理状况,提高治理绩效,促进治理体系的改进和治理能力的增强。

一、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近年来,电子政务发展迅速,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有效施政、平稳运行的有力工具,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根据统一的部署和规划,继续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中央和省级电子政务内网的网络平台以及安全体系建设,已经在2015年年底大致完成。全国范围内的电子政务外网,其接入贯通率也在继续提高。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业务承载能力继续增强。绝大多数中央部委部署了全国性的业务应用系统,各部委之间的横向业务应用系统也在建设中。各地也不断加强其业务承载能力,拓展应用范围和深度。

其次,各级政府积极发展大数据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也在向电子政务领域蔓延,各种创新应用不断涌现,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网络舆情引导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为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强官民互动,纷纷开通并运营官方的政务微博和微信,也尝试开发或使用各种移动APP应用,以此来发布各种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络舆论。

再次,网上公共服务也有很大的进步,政府网站的服务能力大大提升。各部门在政府网站运营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除了政府网站,部分地方政府利用信息化发展各项新技术,推动政府服务转向智能化,积极探索与互联网发展新趋势相适应的在线服务模式。于是,近年来出现了三种比较典型、深受关注的服务模式:基于线上到线下(O2O)的服务场景融合、“多媒一体”的服务渠道融合、社会化网络服务平台的整合。

最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相关法律法规仍然有所欠缺。这使得电子政务的发展难以取得足够的法治保障。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差异。大中城市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及时把握住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大趋势。但是,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内陆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相对滞后,和沿海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说发展模式滞后、管理体制有待理顺、软环境有待继续优化、信息安全建设亟待加强等等,制约了电子政务的长远发展。

第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相对滞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之下,传统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首先,传统模式过于重视建设,相对轻视应用,浪费了不少资源;其次,传统的电子政务模式对行政管理相对比较重视,对公共服务的关注程度不够;最后,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这三大问题,多年来一直未能有效解决,难以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使命所提出的要求。

第二,体制机制不顺成为电子政务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瓶颈。首先,我国在电子政务领域还没有建立起集中、高效的管理体制,缺乏统筹安排,导致很多分散建设、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其次,在电子政务项目的规划审批、建设实施、运行维护等环节中,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协调推进的机制迟迟建立不起来。再次,理顺地方层面的管理机制,是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变革的重中之重。最后,我国电子政务的执行机构的权威性不足,还没有确立类似发达国家的首席信息官(CIO)制度。

第三,与电子政务发展相关的领导意识、人才培养、标准规范等方面的软环境,也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和改善。首先,有少数领导干部的思想仍然比较陈旧,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比较滞后,难以运用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思维来指导工作。其次,我国政务领域的IT人才培养现状,难以满足电子政务事业的发展需要,尤其缺少创新型人才。再次,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标准规范,已经不适应电子政务事业的发展需要。

第四,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各种与网络安全相关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电子政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先,我国电子政务领域的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比较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相对缺乏,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进口,容易受制于人。其次,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再次,网络空间的安全使命趋于复杂化,明争暗斗越来越激烈。最后,我国网络空间与信息系统的安全形势也比较严峻。

三、推动我国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的相关举措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应当是继续转变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式,实现电子政务应用的深化,帮助各政府部门优质、高效地履行职责。这样才有助于改善政府治理状况,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水平。

首先,需要统一和整合全国电子政务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政务业务的网络应用,继续强化政务网络的综合保障能力,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网络和信息安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电子政务的网络建设应当致力于实现互联互通和网络整合。应当积极运用云计算技术来升级改造既有的政务信息系统,实现系统的整合与优化,提高政务信息的资源共享程度,推动各部门间的业务协同进程。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加快政务数据建设,增强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其次,应当在经济落后地区大力提高互联网覆盖程度,并通过专项工程的实施,来改善这些地方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尤其是县级以下基层政府部门,迫切需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以便改善基层治理,提供民众所需的优质公共服务。我们也应当大力提高各部门业务的信息化覆盖程度,并且在此基础上按照协同、共享的原则,统筹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重大应用系统部署,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治理绩效和服务能力。

再次,应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创新电子政务的在线服务模式,加快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向智慧化方向升级。建立起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把评估结果与项目的后续投资相挂钩,并与政务人员的考评联系在一起,形成法制化、规范化的激励机制,推动我国电子政务事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最后,加强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对相关人员加强电子政务培训,提高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以便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改革电子政务领域的管理体制,加大整体性规划的执行力度。也应加快电子政务的立法进程,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建立相应的监督监管机制。

[1]俞可平.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本质[N].理论导报,2014—4-20.

[2]何增科.理解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1).

[3]杨春梅.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5.

[4]杨道玲,王璟璇.“十三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研究[J].信息化研究,2016,(2).

责任编辑:赵春燕

吴海洋,中国舆情战略研究中心办公室科员。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D035.1

A

2095-5103(2016)20-0022-02

猜你喜欢
电子政务政务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