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016-11-26 03:39竺正海肖红霞
领导科学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队伍考核班主任

□ 竺正海 肖红霞

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 竺正海 肖红霞

新时期以来,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表现在队伍结构基本合理、工作职责基本明确和管理制度基本健全等方面。与此同时,班主任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困境。本文探讨高校如何通过提高思想责任认识,加强系统业务培训,建立科学考核体系,完善政策保障,进一步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成效。

班主任;队伍建设;问题;对策

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可见,辅导员与班主任都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层干部,但前者侧重于德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后者重在班级的微观组织管理与育人。

一、高校班主任队伍的现状

1.队伍结构基本合理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因此,选拔教育教学经验足、能力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至关重要。根据长江大学2015年《高校班主任建设情况调队伍结构基本合理调研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学校担任班主任的教师695名,其中年龄在26岁至39岁的占62.59%,40岁至49岁的占24.32%,50岁以上占13.09%;具有本科学历的占18.85%,具有硕士学历的占52.37%,具有博士学历的占28.78%;具有初中级职称的占64.60%,副高职称的占28.35%,正高职称的占8.35%。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班主任队伍有三个特点: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三代结合,以中青年为主体,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逐步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初中级职称老师占64.60%,占班主任队伍的2/3;专业素质高,高学历的硕士及博士成为班主任的主要力量。目前,学校基本形成了一支思想素质高、专业素质好、工作扎实敬业的班主任队伍。

2.工作职责基本明确

班主任是大学生的思想导师、学习导师和生活导师。长江大学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班主任工作职责基本明确,核心就是包括生命、生存、生活三项内容的“三生教育”,具体体现在:第一,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内容有日常学习生活、班团组织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第二,严格学生管理,抓好班风建设和安全教育。主要内容有日常管理,学风建设,专业思想教育和防火、防盗、防意外事故及伤害的安全教育等。第三,关爱学生,做好学生的成长教育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谈心教育、素质提升和就业引导等。第四,严格依据有关精神,公开公正公平地做好学生奖学金评定、困难资助以及评先评优和学生党员推荐等。

3.管理制度基本健全

班主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中央16号文件对辅导员、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文件的指导下,各高校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有力地推动了队伍建设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长江大学制订了《长江大学班主任个人工作业绩考评办法》,26个学院也制订了《班主任管理考核办法与奖励表彰办法》。这些细则规范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班主任管理工作逐步进入良性顺畅的轨道。

除制订规范性的制度以外,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例如“副书记作报告,班主任谈心”工作新常态、周日班主任例会、学生宿舍制度和主题班会制度等。

二、高校班主任队伍的困境

1.理论素养尚显不足

目前,大多数高校配备的班主任虽然具有和本班学生相同、相近的专业背景,但其他与班主任工作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则比较缺乏。近年来,长江大学选聘班主任的惯例是新入职的年轻老师须担任班主任。这些年轻老师学历普遍较高,接受新事务的能力强,和学生沟通比较容易,但也存在社会经验不足,理论知识欠缺等问题,容易滋生对学生问题把握不到位、不能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不能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很多班主任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就直接上岗,上岗之后也很少参加培训,影响了班主任的全面发展,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2.考核机制有待优化

根据调研表明,长江大学班主任考核以学院为主,实行量化考核。考核指标分为自我评价(占20%)、学生评价(占40%)和组织评价(占40%)三个部分,考核方式一般是一学期考核一次,考核内容为班级学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学费收缴率,学生科研情况,班级荣誉等具体的量化指标。这种考核具有可操作性,但它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值得讨论和商榷。比如,学院考核往往与学校考核相脱节,考核内容指标体系及其分数不科学等。所以,当前的班主任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3.激励机制亟待完善

目前,高校在班主任激励机制中主要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是指改善班主任的生活条件、福利待遇、提高班主任津贴等。精神激励是指各级领导、其他教师及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认可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非常少。虽然各学院根据情况制订了一些激励表彰措施,但却在薪酬、职称评定、职务升迁方面没有充分体现,严重影响了班主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急需改进激励机制。

三、加强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措施

1.加强思想认识,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学是一个人走向成长、成才、成功的关键时期,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其教育和指导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班主任比大学生具有更加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实践经验,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心理、学习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班主任需要在对所从事职业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研究工作,提升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成长服务。同时,班主任工作要和其他工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生工作。

2.建立系统培训,提高工作绩效

加强班主任队伍培训,是提升高校班主任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建立系统科学的培训体系。一是要完善班主任岗位培训体系,新任职的班主任要接受定量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二是做好班主任在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时政理论,人文素养和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事务培训。三是做好班主任技能提升培训,掌握必要的班主任工作技巧和方法,包括谈心谈话技巧、心理问题预防、“三困”学生帮扶、职业生涯规划、新媒体和自媒体运用能力等。总之,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和工作绩效。

3.完善政策保障,提高激励效果

为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高校可以因地制宜,科学考评,开拓思路,创新模式。

首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设立清晰的责任目标,运用高效化的激励机制,适当加大物质保障力度,把物质激励和工作目标、老师责任、职业情感等精神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

其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考核体系。考核内容应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核方式要将平时考核和终期考核、学校考核与学院考核有机结合,充分肯定班主任地位和权威,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质量与效果、待遇与考核等几个关系,维护考核结果的严肃性。

最后,应该开拓思路,创新模式,建立健全本科生导师组制度。2013年以来,长江大学的导师组制以大学生为教育、管理与服务对象,设置由班主任为组长,数名专业教师和优秀研究生组成的实施全过程教育与管理,在发挥班主任的统筹作用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1]马建华,等.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2]李春辉.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3]王丽.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10,(2).

责任编辑:雷洁

本文系长江大学2015年度学生工作研究项目“长江大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课题编号:2015A05)的研究成果。

竺正海,长江大学学生工作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肖红霞,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G645

A

2095-5103(2016)20-0032-02

猜你喜欢
队伍考核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内部考核
夸夸我的班主任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班主任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家庭年终考核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