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调整后提升城市交通质量的思考
——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

2016-11-26 03:39董敬
领导科学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五区路网高速公路

□ 董敬

行政区划调整后提升城市交通质量的思考
——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

□ 董敬

城市交通质量是城市进步状况的标志。行政区划调整后,保市定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京津大都市周边的大城市,所以在路网设计上要瞄准大城市标准进行规范设计,使得道路更畅、速度更快、城市更靓。

河北保定;城市交通;交通质量

城市交通质量是城市进步状况的标志。2015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撤县并区,城市区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进入到大城市序列,以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能够更好地扮演区域中心的角色,同时也能更好地融入京津大都市。但是在实现城区“五区”一体化进程中,“大保定”在路网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还有很多方面可以深入探索。

一、“大保定”在路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网无环”:路网通达性需稳步提升

在“大保定”建设过程中,着眼于“五区”一体化的“三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路网正在形成。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规律表明,任何一个中心城市都需要构建辐射状的交通网络,通过纵横交织的交通网络系统将核心城市与腹地紧密连接在一起,同时在交通网络的节点上能够形成次级城市核心。莫斯科、伦敦、巴黎、东京、悉尼以及我国的北京、西安、郑州、武汉、杭州、南京等都是典型的“环形线+辐射线”的交通网络格局。“大保定”不但要有深厚的内涵,而且要有“大格局”,要前瞻性地将“大保定”打造成为与京津大都市整合在一起发展的京南大都市,就需要在路网规划上进一步布篇谋局。“大保定”的路网建设目前的问题是“有大网无大环”。“大保定”不仅需要“五区一体化”,还需要以“五区”为核心将更多的郊县整合在一起,这就需要依托“大网”构建“大环”。“三纵三横一环”的路网框架,已经在宏观上建立起来了“大网”,这是“大网+小环”的格局,需要在该格局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大网+大环”,以“高速公路环”为基本环,形成高速公路环与普通公路环交互发展的层级“以网促环,以环建网”的通达程度较高的交通网络。

2.“东密西疏”:高速公路空间分布不均

无论是“三纵三横”还是“四纵四横”,“大保定”在构建路网总体框架的过程中,东部的路网密度较西部高是现实情况。这与“大保定”中心城市在行政区域内的分布格局有关系。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表明,除了河流、地形等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外,行政区域的形状以及既定行政区域内中心城市的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也会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中心城市布局在区域重心是最理想的状态。这会影响要素流向、路网分布,进而会影响行政区域不同方位上的城市化进程。京昆、京港澳、大广等高速公路分布在“大保定”的东部区域,或者对“大保定”东部区域产生影响。西部区域的高速公路密度较低,虽然东西向的高速公路在不断向西部延伸,但这些重要交通线对“大保定”东部与西部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拉动力仍然存在较大差异。路网密度的差异使得路网辐射力存在“东强西弱”的问题,目前在“涞源—涞水—唐县—阜平”四个县级中心地围成的区域内,高速公路路网辐射力尤其需要加强。“大保定”的县级中心地在空间上存在“东多西少”“东密西疏”“东强西弱”“东狭西扩”的特点,历史原因、经济基础、聚集能力的差异使得“大保定”路网问题一直存在。

3.“外松内紧”:交通速度与路网建设不同步

“大保定”“三区”拓展为“五区”,交通主干道在不断延伸。“新区”路面宽敞,交通速度同步得到提升。但“老区”的交通质量还没有同步跟进。“大保定”的建设需要从交通秩序着手提升城市形象。“大保定”“老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道路狭窄问题,交通速度不能快速跟进。这会严重影响“五区”乃至更大范围内在城市化进程中信息流通和资源要素互动。“大保定”为实现京津保协同发展提供了行政区划平台,但在城区迅速扩展的同时也需要通过提升交通质量强化都市内涵。“老城”的交通网络基本格局已定,拓宽路面或者整改主干道路都不是理性决策,网络建设需要着眼于让城市更加智慧,但是城市建设与路网建设并没有“齐步走”,新城区因路面开阔而交通速度高,老城区因路面狭窄而交通速度低,“外松”与“内紧”并存使老城区与新城区景观有异,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大保定”在主要十字路口没有立交桥;机动车拐行与人行道直行的路权设计不合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路权区分不明确;交通拥挤路段机动车分时路权制度设计有待完善。路网设置不科学就会因管道狭窄造成“高血压”,或者因消化不良造成“肠梗阻”,探索可行的路网疏通措施使老区与新区同样迅捷通达,需要在“五区”一体化进程中提升认识高度。

二、“大保定”路网设计思路

1.“强网通环”——形成“环形+辐射”的高通达路网

既然大都市的发展无不与完善的路网有关系,“大保定”在城市化进程中也不能避开这个关键词。虽然已经有了横纵交织的路网框架,但腹地内的“网”与核心区域的“环”之间还没有完全对称起来,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大网+小环”或者是“不完善的网+非闭合的环”。“大保定”首先需要在核心区域构建“清苑—徐水—满城”环(“新区环”),其次是要构建“徐水—大王店—腰山镇—南韩村—清苑”环(“外展环”),再次是要构建“塘湖—管头—刘家台—神南—齐家佐—北店头—唐县—望都—温仁—清苑—徐水”环(“小外环”),最后形成“定兴—高碑店—易县—良岗—银坊—川里—军城—灵山—曲阳—定州—安国—博野—蠡县—高阳—安新—容城”环(“大外环”)。“新区环”和“外展环”是在目前的三环线的基础上拓展形成的,这样就能将“新三区”充分整合在一起,“新三区”作为“大保定”的三个“子核心”,通过环线在微观层面得到深入整合。“小外环”和“大外环”以“新区环”和“外展环”为核心,将“大保定”腹地内的很多县级中心地和乡镇中心地串联在一起,以现有的横纵交织的高速公路网络为依托,以“五区”为核心逐渐形成“环形+辐射”的通达性较高的路网。“大保定”的任何一个县级中心地或者“微中心”都能够便捷地与核心城市建立联系,从而促进多层级的城市体系产生。“大保定”主城区、县级中心地和“微中心”分别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主体、“子中心城市”、小城市。

2.“展连并举”——“分步走”强化西部区域路网建设

发展“大保定”必须解决路网建设中“东密西疏”的问题,这不但需要积极拓展高速公路的覆盖面,而且要以高速公路为依托,充分发展普通公路和乡村公路。目前的“张石+廊涿”、“保阜+保沧”、荣乌、京昆、京港澳等高速公路将“大保定”行政区域分成了11个子区域,其中京昆与京港澳“两纵”与廊涿、荣乌、保沧“三横”涉及的8个子区域内,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纵横交织,已经将“新三区”与除涞源、阜平之外的17个县级中心地整合在了一起,高碑店、徐水、清苑、易县、满城、唐县等在该路网中都扮演着节点角色。京昆高速公路以西由张石高速、保阜高速分割而成的三个子区域路网密度稀疏,所以需要以既有的普通公路为基础,拓展“其中口乡—王安镇—杨家庄镇—走马驿镇—阜平”一线(“西一线”),同时要连接“梁格庄镇—良岗镇—银坊镇—川里镇—军城镇—灵山镇”一线(“西二线”),在发展步骤上可以“西一线”在先、“西二线”在后,通过“展连并举”的方式在京昆高速公路以西的“大保定”区域内强化路网密度,纵向的“西一线”“西二线”与横向的张石高速、保阜高速交织,在此基础上还会构造出阜平、“灵山镇+郎家庄乡+平阳镇”、走马驿镇、“川里镇+银坊镇+倒马关乡+其中口乡”、“梁格庄镇+西陵镇+大龙华乡”、涞源等几个节点,提升“大保定”西部区域“微中心”的密度。“大保定”西部区域的路网密度得到提升,腹地与高速公路干线的切入点增多,西部与东部的互动程度得到加强。

3.“增量提质”——交通速度与路网规模齐头并进

城市化水平提升以路网建设的“质”与“量”同步跟进为前提。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质”与“量”的不对称,后者超过前者时城市的内涵就会下降。“老城”拓宽路面难度较大,但可以在交通管制方面做文章。交通繁忙路段要细化分时路权规则和单向行驶规则,这路段内应该撤销道路中间护栏,在新规则基础上界定行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路权,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速度问题。在红绿灯设计方面,要妥善处理好机动车拐行与非机动车(包括行人)直行间的矛盾。如果一些路段设置了单向行驶规则,就一定要在相邻路段同样设置单向行驶规则,确保机动车行驶路线能够形成闭环。“大保定”缺少立交桥,在建成区迅速向外拓展过程中,要从大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着眼,规划立交桥建设规范,双向都可以减少等待红绿灯时间,加快行进速度。立交桥在提升交通速度的同时也能够升华城市内涵,能够加速“老区”与“新区”的一体化程度,城市向腹地的拓展速度会进一步得到提升,郊区与建成区的空间距离在拉长,但时间距离在缩短,让都市发展提前进入“郊区城市化”阶段,城市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大保定”的城市边界与京津大都市的融合程度进一步得到强化。

除了以上几点外,还要考虑建设轨道交通,发达国家大都市的规模扩展无一不与轨道交通充分发展相伴随,轨道交通与现有交通体系不冲突,同时能够分流传统交通设施的负载,还能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将城市核心区域的辐射力延伸更远,市内交通与城际交通实现完美结合,都市间的协同发展速度得以同步提升。

责任编辑:乔咏波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交通局。

U12

A

2095-5103(2016)20-0083-02

猜你喜欢
五区路网高速公路
萍乡开放大学:为推进“五区”建设贡献开大力量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
路网标志该如何指路?
高速公路与PPP
福建五区救护车通行能力调查
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五区复合模型产能分析
高速公路上的狗
GPS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