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古代典籍里的女性观

2016-11-26 06:28刘明哥路燕霞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礼记先民周易

刘明哥 路燕霞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浅议中国古代典籍里的女性观

刘明哥 路燕霞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自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的意识形态后,儒家大力倡导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也被社会广泛接受。从汉代开始社会对女性要求的条目不仅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苛刻。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我们管窥出古代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

女性观;官方;古代典籍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男性结束了母系社会时期的落寞,他们站在了社会、家庭的最高峰。或许是为了防止再一次的大权旁落,父系社会制造出许多压制女性的条文戒律。自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的意识形态后,儒家大力倡导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也被社会广泛接受。女人的人身自由权、婚姻选择权、财产继承权等都要受到相当程度的束缚。尤其是到了封建社会的晚期,程朱理学的兴起更是将女性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明清时期节妇烈女人数急增,女性的受摧残程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又素有“设教之书”的美誉,儒家将其设为圣典,其思想理论自然得到统治者的采纳。在中国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低下、自然环境恶劣,“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的情况时有发生,人们无法解释这些自然现象便臆想出“神”的存在并对这一臆想崇拜至极,先民们认为只要按照“神”的旨意行事就会避免灾害。而在这个时期《周易》被看作是人神相通的载体,《系辞传上》第一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天尊地卑、乾坤定也;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1]541它认为天地万物的运行各有其规律,万物都在以其故有的姿态存在着,这种规律的正常运行才会有世间万物的光怪陆离和千变万化。天尊地卑、刚柔相应更是顺应自然的状态,只有合乎这种大自然固有的状态才能乾坤稳定、社会太平。而《说卦传》第十章又指出“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母”,联系上面的“天尊地卑”的理论,我们自然可以将“天尊地卑”理解为“父尊母卑”最后延伸为“男尊女卑”。《彖传下·家人》中也曾明确指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父父子子弟弟兄兄、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1]先民们认为“男女正位”是天地间应有之义,人人都遵守自然本有的规定才能家庭和睦,家庭和睦了就能达到“正家,而天下定矣”的目的。由此看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这种贬低女性的观念,而且先民们认为这是“神”的旨意的,是大千世界里本就用的姿态,只有合乎这种状态人们才会受到“神”的庇佑。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小雅·斯干》中就有着“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2]354的说法。先民们在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对男女进行区别对待,生了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给他提供好的成长环境,希冀将来可以做侯做王;而生了女孩却让她睡在地下,注定了她日后就要围着家务打转。在《大雅·瞻卯》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它认为有才学的“哲妇”会带来亡国“倾城”的危险,因此强力反对女性接受教育。

《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其涵盖的思想包罗万象,其中对“礼”的反应尤为突出。从性别话语的角度出发,如果说《周易》讲究“男女正位”更多的是先民们在对自然懵懂无知的情况下希望通过对这种状态的制约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的话,那么《礼记》中关于男女地位的探讨就更加侧重于对社会伦理的教化。这在《礼记·效特性》中可见其详:

“……信,妇德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也。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故妇人无爵,从夫之爵,坐以夫之齿。”[3]439

《效特性》这段文字中对于女性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它提出女子应该从一而终的思想,认为女子要守贞洁,一旦嫁给男子就要“终身不改”、“夫死不嫁”,这种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汉代以前人们淡薄甚至放肆的婚姻观。其次,它还将夫妇之义上升到君臣的高度成为“五伦”之一,它认为处理好“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伦的关系是国泰民安的基础,正所谓“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最后一点,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相对于《周易》对男女地位隐晦的等级划分来讲,《礼记》就对两性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男帅女,女从男”、“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3]439,到这里女性地位下降的事实不仅上升到理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系化,原始社会后期隐藏着的男尊女卑从此变得公开透明。此外,《礼记·内则》中还进一步作出“子妇女无私货,无私蓄,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予”的规定,这标志着女性在家中地位的明显下降,其话语权、财产权被剥夺。《礼记》对女性作出了很多束缚和规定,汉代以后女性地位大幅降低《礼记》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

宗法制度的确立标志着男性获得最大的支配权,随之而来的是男权社会里的“一夫一妻”制和“一妻多妾”制的并轨施行,原始社会早期的“群婚制”、“乱婚制”以及夫从妇居的“对偶婚”终结,从此女性不仅丧失了人身自由权和婚姻选择权,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一落千丈。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它的种种言论也倍受统治者推崇从而走向神坛,几千来来女性低沉的生活与儒家倡导的思想存在密切关系。

[1] (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4:541.

[2] 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54.

[3] 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439.

刘明哥(1991—),男,河北唐山人,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14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路燕霞(1988—),女,河南安阳人,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14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I106.4

A

1672-5832(2016)07-0205-01

猜你喜欢
礼记先民周易
2021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第三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论坛在安阳召开
《礼记》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梁潮印存·本己类编
半途而废
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文明
甜甜的“蝴蝶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