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效果分析

2016-11-26 01:56张燕军蒋强蒋忠仆张倩王海亭周毅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优良率溶栓下肢

张燕军 蒋强 蒋忠仆 张倩 王海亭 周毅

(开封市中心医院 介入科 河南 开封 475000)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效果分析

张燕军 蒋强 蒋忠仆 张倩 王海亭 周毅

(开封市中心医院 介入科 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 研究腔内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行腔内治疗的129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静脉通畅程度、下肢临床表现及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129例患者术后1个月及6个月VSDS、VCSS评分均优于手术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血栓清除优良率为89.92%,远期疗效优良率为92.25%。结论 腔内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溶栓;临床疗效

近几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对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目前,抗凝、溶栓是临床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手段,但在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存在发生全身溶栓的出血风险,不利于患者预后[1]。有研究指出,腔内导管溶栓治疗局部血栓效果明显,可最大程度降低全身溶栓的出血风险,被广泛用于临床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2]。为论证上述观点,本研究特选取129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超声检测证实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②伴有明显的下肢肿胀、疼痛等主要临床表现;③发病时间不超过15 d;④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本研究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行腔内治疗的129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68例,女61例;年龄35~83岁,平均(59.34±4.55)岁;病程6 h~14 d,平均(6.59±1.55)d;致病原因:外伤59例、手术31例、肿瘤12例、分娩7例、长期制动13例、无明显病因7例;栓塞血管部位:周围型52例、中心型43例、混合型34例。

1.3 治疗方法 ①行足部静脉穿刺顺行造影,确定血栓解剖部位、范围等情况,经颈静脉或健侧置入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②经股、腘,大、小隐静脉于血栓部位置入UNifuse溶栓导管;③给予尿激酶(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4225)溶栓治疗2~5 d,期间同时静脉给予肝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264)抗凝治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维持在60~90 s;④溶栓期间实时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保持在1 mg/L以上;⑤溶栓完成后,进行静脉造影检查,对存在静脉压迫者进行静脉球囊支架植入或扩张处理;⑥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

1.4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静脉通畅程度及下肢临床表现。静脉通畅程度采用静脉节段性病变评分(VSDS)进行评估,下肢临床表现采用静脉临床程度评分(VCSS)进行评估。

1.5 疗效评定标准 以静脉造影分级为近期疗效评定依据:①Ⅰ级,即经治疗,患者血栓清除率超过95%,患肢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深静脉阻塞各段血流恢复通畅;②Ⅱ级,即血栓清除率低于95%但超过50%,患肢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③Ⅲ级,即仅为侧支血管开放增加或血栓清除率低于50%,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④Ⅳ级,即血栓清除较治疗前无变化,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进展[3]。优良率=(Ⅰ级+Ⅱ级)/总例数×100%。远期疗效评定以手术1 a后临床及彩超检查结果为依据:①优,即血管壁光滑,血流完全恢复正常,无异常侧支血管存在,患肢周径正常,与健侧周径差值小于1 cm;②良,即血管壁较光滑,血流基本恢复,存在少量异常侧支血管,患肢周径与健侧周径差值为1~1.5 cm;③中,即血管壁欠光滑,血流部分恢复正常,存在较多侧支血管,患肢周径与健侧周径差值为1.5~2 cm;④差,即血管壁不光滑,血流未恢复,出现大量侧支血管,患者周径无改善,与健侧周径差值大于2 cm[4]。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VSDS和VCSS评分比较 129例患者术后1个月及6个月VSDS、VCSS评分均优于手术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手术前后VSDS、VCSS评分比较,分)

注:与手术前比较,aP<0.05。

2.2 近远期临床疗效 经治疗,129例患者血栓清除Ⅰ级83例、Ⅱ级33例、Ⅲ级9例、Ⅳ级4例,血栓清除优良率为89.92%(116/129);1 a后,经临床及彩超诊断,优98例、良21例、中8例、差2例,远期疗效优良率为92.25%(119/129)。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主要是由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不正常凝结而引起,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股青肿,股白肿为其主要临床症状。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而言,若未及时给予准确诊断与治疗,易发生血栓脱落现象,进而导致患者脑、肺等重要脏器栓塞甚至死亡。

去除血栓、恢复静脉通畅并保留静脉瓣膜功能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与关键。临床发现,常规溶栓治疗易导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患者康复及预后的改善[5]。近年来,随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各种新型导管的相继问世,腔内导管溶栓被广泛运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中,同介入与开放手术联合取栓治疗方式相比,具有无需切开股静脉、创伤小等明显优势,在取得显著溶栓效果的同时有效避免了手术抗凝导致切口内血肿的发生,最大程度降低了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于伟娜等[6]研究显示,采用腔内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期血管清除优良率为91.20%,手术两年后随访疗效优良率为92.47%,提示腔内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本研究中,129例患者近期血栓清除优良率为89.92%,远期疗效优良率为92.25%,与上述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再次佐证了腔内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研究根据治疗后静脉通畅程度及静脉瓣膜功能对远期疗效进行评估可知,129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1个月及6个月VSDS、VCSS评分均显著优于手术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血管腔内治疗对改善患者静脉血管通畅程度,保留静脉瓣膜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 季必宏,邹伟荣,许海林,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应用[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6,9(1):41-43.

[2] 郭相江,薛冠华,黄晓钟,等.腔内置管溶栓治疗重症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9):2239.

[3] 张希全,王义平,朱亮,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的中远期疗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4):265-268.

[4] 张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腔内治疗适应证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4):244-245.

[5] 潘晶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现状及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20):3726-3728.

[6] 于伟娜,张希全,王义平,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管腔内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13,7(5):378-382.

R 654.4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0.022

2016-03-07)

猜你喜欢
优良率溶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