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对不孕患者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2016-11-26 01:57叶林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宫腔内宫腔宫腔镜

叶林

(杞县妇幼保健院 河南 开封 475200)



子宫内膜息肉对不孕患者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叶林

(杞县妇幼保健院 河南 开封 475200)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对不孕患者临床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杞县妇幼保健院治疗的不孕患者临床资料,按患者此前是否接受过助孕治疗分为助孕组(149例)和未助孕组(238例),再按宫腔镜检查结果,将助孕组分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1例与正常宫腔患者108例,未助孕组分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9例与正常宫腔患者189例,随访记录患者治疗后妊娠成功率。结果 助孕组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后妊娠成功率(41.46%)高于正常宫腔患者(18.52%)(P<0.05);未助孕组中两亚组妊娠成功率(46.94% 比 3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影响助孕治疗临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子宫内膜息肉;不孕;宫腔镜;妊娠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polyps,EP)是临床常见的宫腔病变。随着宫腔镜检查的广泛应用,EP在不孕患者中的检出率有所增加。目前研究对于EP是否影响妊娠仍存在争议。已有研究表明,EP可导致子宫出血、不孕等,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1]。也有研究认为,是否合并EP对不孕患者妊娠率并无影响[2]。本研究分析了EP是否影响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成功率,以为解决不孕患者治疗时是否应排除EP因素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杞县妇幼保健院治疗的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有规律性生活,有生育意愿;②未避孕未孕超过1 a;③均行宫腔镜检查;④EP患者均成功行宫腔镜手术摘除息肉且未发生并发症。排除标准:①合并EP以外的其他宫腔病变;②合并肿瘤;③性激素水平异常。共收集387例患者的资料,年龄22~44岁,平均(31.46±3.85)岁;病程1~11 a,平均(3.35±1.65)a。按患者此次治疗前是否接受过助孕治疗分为两组:①助孕组(149例):曾进行人工受精(IUI)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均未成功妊娠;②未助孕组(238例):均未接受过IUI或IVFET治疗。上述两组再按宫腔镜检查是否显示存在EP各分为两亚组,其中助孕组包括EP患者41例与正常宫腔患者108例;未助孕组包括EP患者49例与正常宫腔患者189例。助孕组与未助孕组内两个亚组患者年龄、输卵管因素、激素水平、男方精液检查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治疗与随诊 所有患者均在门诊局麻条件下行宫腔镜(购自德国Storze公司)检查,发现存在EP者,即行镜下EP摘除手术,并送病理检查确诊;镜下检查未发现宫腔异常者,也刮少许内膜送病理检查以排除存在病变可能性。术后口服抗生素3 d。

术后1个月嘱患者尝试妊娠。助孕组患者均建议再次进行助孕治疗;未助孕组患者在排除输卵管阻塞的情况下,建议尝试自然妊娠,超过6个月仍未成功妊娠者,建议进行助孕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了解术后恢复与妊娠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助孕组与未助孕组内EP患者与正常宫腔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妊娠成功率为通过自然妊娠或助孕治疗后成功怀孕者占总患者例数的比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助孕组中,EP患者治疗后妊娠成功率高于正常宫腔患者(P<0.05);未助孕组中两亚组妊娠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妊娠情况比较[n(%)]

3 讨论

EP是宫腔内增生的的良性结节性隆起,存在于子宫内膜基底层的腺体和间质等组织之间,伴有纤维化厚壁血管,其发病原因可能为雌、孕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中的激素受体严重失衡,以及内膜细胞基因突变等。关于EP是否影响妊娠,目前研究报道不一。有研究认为,EP形成宫腔内异常占位,使精子运输及胚胎着床受阻,并降低胚胎植入所需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影响自然妊娠与助孕治疗效果[3]。另外,EP患者内膜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异常,导致内膜蜕膜功能紊乱,可诱发早期流产和不孕[4]。但也有研究认为EP并不影响妊娠结局。因此,不孕患者治疗中是否需要处理EP,成为产科临床医生面临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助孕组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后妊娠成功率高于正常宫腔患者(P<0.05)。陈玉清等[5]研究以助孕失败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宫腔内病变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256例助孕失败患者中,存在各种宫腔内病变者有80例,占31.25%,其中以EP最为常见,占所有宫腔内病变的55%。上述研究均提示,对于助孕失败的患者,可以明确认为EP是影响妊娠成功率的不良因素。因此对于合并EP的准备进行助孕治疗的患者,应先实施EP摘除手术,这能够有效改善胚胎种植所需的子宫内膜内环境,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另外,在未助孕组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后妊娠成功率比正常宫腔患者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样本较小,以后进行样本量较大的研究有望使结论更具说服力;也可能是由于未助孕组患者中,存在其他暂未发现的影响妊娠的不良因素,这还有待以后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但从本次研究数据来看,未助孕组中EP患者与正常宫腔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分别为46.94%与35.45%,可以推测EP仍然很可能是临床妊娠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EP是影响助孕治疗中胚胎种植成功与否的一个独立因素,也可能是导致不孕的不良因素。因此,助孕治疗患者应尽早行宫腔镜检查,排除EP病变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成功率。

[1] 邵晓曼.子宫内膜息肉与不孕症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8):2866-2868.

[2] 黄丽华.子宫内膜息肉研究新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41(1):43-46.

[3] 李福琴.子宫内膜息肉与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2):60-61.

[4] 李素春,冯苗,潘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增殖期及种植窗期性激素及激素受体的改变及意义[J].生殖与避孕,2014,34(12):986-992.

[5] 陈玉清,周力阳.助孕失败患者宫腔内病变分布特点及宫腔镜检查价值[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4(5):761-767.

R 711.6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0.066

2016-01-01)

猜你喜欢
宫腔内宫腔宫腔镜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时机选择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流产后宫腔内残留中经阴道彩超的应用
经阴道与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对比观察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