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机制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2016-11-28 03:16芦特东北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116023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意识体育

芦特(东北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116023)

选课机制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芦特
(东北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116023)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年来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分析包括东北财经大学在内的部分大连市高校近3年800米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访谈了有关高校负责教师。总体结果显示,目前高校在校学生存在运动兴趣缺乏、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运动参与动机不足等问题。在参与体育运动方面,学生不仅锻炼意识模糊,而且呈现出有理论没实践、有想法没行动、想活动没计划、少组织、少监管等特点,缺少系统的锻炼计划和良性循环,由此导致参与体育运动缺乏自觉主动性。体育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释放的学科,如今却只有单调而枯燥的模仿、跟学、练习。基于这些问题,对于如何在选课背景下,更有效地实施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与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要纠正学生被动学习习惯

现象:目前,部分高校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体育运动项目供学生选修,但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并未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没有形成自己的体育爱好,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导致进入大学后缺乏明确的体育锻炼目标和方向,在选课机制下虽然可以自主选课,却还是形成了被动上课的局面。

建议:第一,科学地、系统地、严谨地筛选课程项目,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真正练起来,体现出选课的优越性和实效性;第二,在选项教学中,指导学生科学参与运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和特长,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运动习惯;第三,教师把握课堂重点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自主分配练习时间和锻炼内容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练积极性、主动性;第四,课内、课外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二、要改变形式化、一体化的教学组织管理

现象:组织教法上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学模仿→学生练习→教师纠正错误”,教学过程中采用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练习……这种统一的体育教学组织实施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长期存在,导致学习效果收益不均,学生难以形成主动练习意识。高校自主选课机制的实施,打破了传统意义上规定课程、执行统一标准等情况,高校能够把新型课程引进校园,针对不同专项特点系统而明确地制订教学计划与考试标准,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选项目,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主练习能力较差,难以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教师只能按照教学大纲计划进行,导致选课机制实行后又一次出现“填充式”教学。

例如,包括东北财经大学在内的大连部分高校对体育教学选修课进行了系列改革:一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育运动能力、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课,课程设置内容有传统的三大球项目,也有新兴运动项目如瑜伽、踏板、定向越野等;二是按照初级、高级、提高三个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级;三是课程考核标准大体分为4部分,即专项考试、800米计时跑、理论考试和考勤。体育运动项目种类的增设和课程考评标准、课程层次的制订,是对改变形式化、一体化的教学组织管理的积极探索,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和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具有积极成效,对促进学生专项发展起到了督促与监管的作用。但同时其又对教师、学生形成了一种挑战,特别是对于一些学生而言,虽然选课平台设置的课程较多、较全,且由易到难,但由于部分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运动意识缺乏、运动能力不足,同时也由于受传统学习习惯的影响,从小学到高中适应了“填鸭式”教育,学习思维难以转变,做不到也不愿把自己的特长和思想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由此导致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实际具备的能力与选课机制的优越性不相匹配,即使学生拥有了主动选课的权利,也凸显不出选课机制的优越性。

建议:第一,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组织管理应以自主管理为主,针对学生以往在体育课程中只会被动接受教师教的情况,应体现出教学内容多选性的优点、教学差异化的特点、个体针对性的指导拓展、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考核标准的多选性、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健康和谐地发展。第二,改变以往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单向教学模式,将实践课程进一步划分为教师讲解师范与学生自主练习、互动交流两个部分,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兴趣出发,营造互动式教学氛围,让课堂形成有指导、有锻炼的自由运动空间。

三、要建立更人性化的考核制度

现象:我国传统的体育考核评价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导致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考试项目上,难以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抹杀了运动过程带来的变化和收获后的喜悦,导致形成重点围绕如何获取高分数为目的的学习目标,而过去片面追求达标率的现象也很大程度源于此。

建议:应改变单一的评价和达标成绩等先行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差异、努力程度、练习效果,加强对学生学习锻炼的独立性、创造性、主动性等评价。

具体而言:第一,传统的选修课程内容占总分数的60%,学生喜爱的练习内容或集体、个人创编的适合大众锻炼的内容占总分数的40%;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编自己喜爱的锻炼内容,明确自己的锻炼需求,减少教师不组织就不知道练什么的被动学习状态,以此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行为习惯。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增强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个人自身的条件和需要,确定锻炼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运用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考虑到怎样才能有利于全体学生都能参与,都愿意参与,使学生能够自定学习计划,自选学习内容、练习方法,自觉锻炼,不断提升,自行评价,并完成预定学习目标,因人而异地确定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有效。

2.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

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变传教为引导者,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的、有趣的教学方法,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和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实现学习状态由“让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教师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自主权。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更能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通过参与不同的体育活动、体育比赛来评判自己,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目标。

3.提高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探索学习是一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习方法。目前,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仍是以教为主,学生主动学的成分很少,更多的还是习惯性地模仿,自主性实践很少,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满足自己的发展需求,发挥集体的智慧,分享共享的喜悦,从中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提高体育运动的能力。

总之,体育教学改革应从实际出发,存在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针对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主动性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对选课机制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提出更合理、更完善的方法与途径,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环节提出新的评价体系,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选课,自主锻炼,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通过师生互动、知识交换、积极探索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意识体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