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感受:巧用技能迁移,促进技巧教学

2016-11-28 03:16本刊编辑部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课王老师环节

执教感受:巧用技能迁移,促进技巧教学

技巧是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技巧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不高,是广大中学生喜欢和易于开展的运动项目。

笔者通过执教王汉军老师的水平四(七年级)《技巧:远撑前滚翻》教案,深深地体会到王老师在深入解读技巧教材的同时,巧妙地运用技能迁移理论,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练习技巧的兴趣,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一、巧用类比

本课紧紧围绕滚翻这一主题,通过准备部分的“坐垫不倒翁”,到基本部分的“复习前滚翻”、“学习远撑前滚翻”,到“课课练”环节的“蹬撑跳接力”,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技术动作的类比性强,学生在掌握前一种技能后会对后一种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产生明显的影响,为快速掌握或熟悉下一个技能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如,“不倒翁”是让学生充分体会滚翻时低头团身紧的动作要求;“前滚翻”则要求学生“一蹲、二撑、三低头,团身滚动像圆球”,要求学生团身后要像“圆球”一样;“远撑前滚翻”是“蹲地远撑缓屈臂,低头、滚动、团身快”,在要求学生团身“像圆球”的基础上,结合屈臂缓冲实现“滚动快”的练习要求;“课课练”则对学生的蹬地远撑动作做了进一步的强化。虽然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各环节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主地进行着正迁移,学习起来不会感到吃力,并且由于易于掌握,学生自信心得到提升,学习的热情高涨。

二、逐层递进

技能迁移理论认为,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只有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和清晰时,才可能实现技能的迁移。这个特点在主教材部分的学习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在复习掌握前滚翻的基础上,在学习“远撑前滚翻”环节,王老师采用了“高向低—高向低0.5m—高向低0.6m—高向低0.7m—过障碍远撑前滚翻”的教学设计,这四种练习,技能要求在结构上高度相似,每次都是在前一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一点难度,学生在达成第一个目标的同时很自然地会向下一个目标迈进,技能的迁移发生是顺向地、自然地。同时这也符合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泛化─分化─巩固”规律。

三、情境转移

在“课课练”环节,安排了“蹲撑跳接力”的小游戏,要求学生通过蹬地与远撑动作,实现在垫子间的蹬撑爬行。在主教材“远撑前滚翻”的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就是“蹬地与撑垫技术”,教师创设蹬撑跳接力的教学情境,变换练习方法,目的是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策略与概念应用于其他情境中,提高练习者的概括水平,从而做到对未来情境的顺向迁移。

四、两点建议

1.保护与帮助缺乏

众所周知,技巧类的教学与训练离不开保护与帮助,保护与帮助也是技巧类项目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预防伤害事故的重要安全措施,也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迅速掌握动作的重要手段。纵观王老师这节课,除了在“课课练”环节提到了“注意保护与帮助”的字眼,对于如何开展保护与帮助则是语焉不详。在“复习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学习中,对于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如何开展有效地保护与帮助更是只字未提。不得不说,这是该教案的遗憾之处,一旦在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会给学生在今后的技巧学习中留下深刻的负面影响。

2.未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标》中提出应根据学生年龄层次、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分层教学,更好地从学生的运动基础、兴趣特点出发来实施体育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得到发展和提高。在本节课中,教师虽然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层次递进,如,“从高到低”的距离的不断加大,到最后实现成功的“过障碍做远撑前滚翻”。但是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也没有为之采取明确的教学措施。为此笔者将教学目标调整为“全体学生能够实现从高向低0.7m做远撑前滚翻,85%的学生能够实现过障碍做远撑前滚翻。”通过这样的调整,在一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部分体育学困生,实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五、题后话

本次教案试讲,囿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更多的试讲体验,对于教案设计的精彩之处感悟不足,尤其是几点建议,更是班门弄斧,一家之言,权且抛砖引玉,更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执教教师:王志强(“学体”名师专家库成员、山东省滨州市滨州高新区中学,256623)

猜你喜欢
课课王老师环节
奇妙的旅行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全宅影音集成系统中最温馨的环节 室内光线控制系统
有趣的动物
体育常态课中“课课练”的思考和探析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
谚语趣画
体育“课课练”的实践与思考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