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身体健康”目标达成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

2016-11-28 04:28韩兵黄春秀杨帆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100009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身体健康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韩兵 黄春秀 杨帆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100009)



基于“身体健康”目标达成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

韩兵 黄春秀 杨帆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100009)

“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长好身体……”类似的嘱咐每天都会出现在长辈、教师对孩子们的教诲之中。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多年下降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嘱咐正在变成一种社会的急切期望。当这种期望更多地集中于学校教育尤其是体育教育时,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承担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有必要认真地思考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并从加强自身教学能力出发,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更多的学生认知体育、热爱体育、参与体育,并从运动中获得包括身体健康促进的全面发展。

一、准确把握体育课程与健康促进之间的关系

当“体育”变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之初,曾有很多教育工作者提出过“体育”与“健康”是同等概念吗?仅仅依靠体育能够实现健康的目标吗?等等多种质疑。因此,从更好地实施课程的角度出发,体育教师应该厘清健康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体育课程与健康促进之间的关系。

1.健康是个大概念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三维健康观”已经被社会各类人群广泛认同,在强调身体健康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发展。在构成健康的三要素中,身体健康是物质基础,是人进行正常生活、工作或学习的前提保障。

2.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健康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大致可以归结为生物遗传和后天环境两大类。日本学者的研究结果认为:“社会环境复杂化导致的紧张度增大”、“生活、劳动机械化,汽车化,家庭电气化带来的运动不足”和“饮食丰富带来的新的营养问题”是造成“现代文明病”的主要原因。尽管国情不同,但该研究结果对我们思考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是有启发和借鉴价值的。

3.体育锻炼在促进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的作用

《课标》对身体健康的解读为“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从中可以看出,体育锻炼是影响健康后天环境因素中的重要一环,对健康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应该是对体育锻炼影响健康作用相对客观的认识。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方面却容易犯两个极端的错误:或者过分夸大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的功用,导致盲目地参加运动而忽视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或者妄自菲薄体育运动的健康价值,认为体育锻炼的功效完全可以由其他活动或者途径所替代,甚至固执坚守“生命在于静止”的观点也大有人在。因此,理性认识体育锻炼在促进健康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笔者非常赞同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毛振明教授的观点,他认为“体育为健康服务应该体现在‘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的方面是指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人体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善,间接的方面是指通过保健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养成共同构成体育养护来保养身体。”在这段论述中,我们不仅可以找准体育锻炼的健康促进价值,也能找到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应该坚持的方向。

二、勇于承担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责任

回顾这轮席卷全国的包括体育课程在内的课程改革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的出台。正是在这份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师无论是从教育者的责任出发,还是从体育课程的自身特点出发,都应该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起承担起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时代责任。

1.学生体质健康的连续下滑赋予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更多的时代责任

1952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中题词“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从此,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体质健康的观念就开始深入人心。因此,自1985年起连续多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结果显示学生体质健康呈现连续下滑的趋势时,很快引起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到社会各界的全面关注,尽管这种下滑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和复杂的社会背景,与学校体育并无直接和必然的因果关系,但从政府到社会人群,却将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希望更多地寄托于学校体育工作,这一点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名称中就可以得到印证。应该看到,这些文件举措的出台,在为学校体育带来宝贵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赋予广大体育教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不可推卸的责任。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关注和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

本轮体育课程的最直观的变化,莫过于由“体育”改为“体育与健康”,名称上的改变更强调了体育的健康功能和健康目标。《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课程的“健身性”特点中,进一步明确“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下,《课标》确立了包括“身体健康”在内的4个学习方面,在“身体健康”学习方面制订了明确的目标,并根据水平确定了具体的课程内容。

另一方面,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与其他学科不同,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能打基础,运动技能的学习会变得非常艰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已经发现,在学习对于身体素质有较高要求的一些技巧内容时,教师的教法、保护与帮助的措施固然关键,但学生的体能基础和身体条件才是掌握的基础保障。因此,对于承担体育与健康课程任务的体育教师而言,身体健康既是目标,是内容,是要求,也是保障,应该态度明确、不折不扣地执行。

三、加强修炼体育教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教学能力

在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促进功能的基础上,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分析课程标准对于身体健康学习方面具体目标的要求。《课标》将身体健康学习方面的目标归结为4项,分别是“掌握基本保健知识与方法”、“塑造良好的体型和身体姿态”、“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和“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然后依据这4个方面的主要目标提出各个水平的具体内容。

尽管《课标》提出的是对学生学习目标和内容的要求,但从课程执行的角度,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将上述目标转化为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转化为教学行为和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这是因为,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达成,最终要落实到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中。对此,笔者将基于身体健康学习方面目标达成的体育教学能力进行梳理,归纳为“学生体能发展”、“运动负荷监控”、“锻炼安全防护”和“健康教育指导”等4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并针对每项能力要求提供了相应的“修炼”重点,供体育教师对照自身的教学行为,有选择地加强教学能力的修炼。

1.“学生体能发展”的能力要求与修炼要点

能力要求:教师能够在分析主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搭配相应的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从关注学生差异和调动练习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在体育教学中灵活运用持续、循环、间歇、游戏、竞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满足个体需要的多样化身体练习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塑造良好体型。还要利用日光、温度等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身体锻炼,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

修炼要点:主要教材内容和运动项目的健身价值;学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包括身体素质的发展敏感期;体能的内涵、身体素质基础、身体锻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体能练习方法,尽可能多地掌握具有较强指向性、易学性、新奇性、趣味性、安全性的徒手或使用简易器材的体能锻炼手段;学生健身资源的开发,重点是健身游戏和体能练习器材的开发;特殊环境下的身体锻炼。

2.“运动负荷监控”的能力要求与修炼要点

能力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新授课、复习课、考核课等课的类型和主教材内容,确定比较准确的心率曲线和练习密度;按照规律在每个教学环节安排相应的运动负荷,并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课堂观察和心率测量等主动了解学生反应和适应程度,需要时能够采用改变分组安排、练习次数、练习内容等做出及时调整。

修炼要点:运动负荷的预估,主要是利用练习密度、心率曲线等;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的基本变化规律;判断学生对运动负荷身体反应的方法,重点是观察法;在教学中体现精讲多练。

3.“锻炼安全防护”的能力要求与修炼要点

能力要求:教师要能够将安全锻炼的意识贯彻于教学前的器材场地检查、教学中的课堂常规管理等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周密严谨的教学组织和全面及时的课堂观察掌握学生锻炼情况,避免意外伤害发生,并在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采取及时准确的处理措施。

修炼要点:常见运动项目重点技术的动作规律,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损伤;课堂常规的安全要求的落到实处;保证课堂教学中的严密组织;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和方法;生活和锻炼中的安全意识。

4.“健康教育指导”的能力要求与修炼要点

能力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身体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观察,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需要,利用理论课教授和技能学习的恰当时机渗透身体健康和科学锻炼的知识原理,善于利用运动处方、家庭体育作业等多种指导和评价手段巩固课内身体练习成果,激励和督促学生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

修炼要点:营养、生活方式、环境等与科学锻炼相关的健康知识储备;运动技能教学和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运动处方的构成、原则和制订流程;终身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

出于研究分工的关系,本文的视角更多集中于从“身体健康”学习方面目标角度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系统而完整的课程,4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之间存在难以割裂的密切关系。身体健康学习方面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运动技能的学习和积极的运动参与;学生在身体锻炼的同时,也伴随着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方面,而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实现全面地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毛振明,杜晓红.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3]陈雁飞.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体育与健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4]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课与促进学生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4(4):60-61.

[5]毛振明,赖天德.体育课程教学要通过发展身体素质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兼对“学生跑得快慢与身体健康无关”的说法的质疑[J].中国学校体育,2007(7):22-25.

猜你喜欢
身体健康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篮球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小学体育课如何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