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复合不同剂量异丙酚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2016-11-28 06:23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0期
关键词:异丙酚七氟醚插管

谭 熠

湖南湘潭市中心医院 湘潭 411100



七氟醚复合不同剂量异丙酚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谭 熠

湖南湘潭市中心医院 湘潭 411100

目的 研究七氟醚复合不同剂量异丙酚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98例颅内肿瘤行颅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有颅内压上升表现。将98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采取0.5 MAC七氟醚和50 μg/(kg·min)异丙酚麻醉,B组采取0.5 MAC七氟醚和100 μg/(kg·min)异丙酚麻醉,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5 min、10 min、15 min、20 min时间段颅内压、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结果 2组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时颅内压未见明显差异(P<0.05),B组插管后降低,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自10 min时明显降低,10 min颅内压为(13.26±1.95) mmHg,与A组同时段(18.97±2.03) mmHg比较显著较低(P<0.05);A、B组各时间段脑灌注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5 min、10 min、15 min、20 min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比较显著较低(P<0.05)。结论 0.5 MAC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有助于降低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相比50 μg/(kg·min)剂量异丙酚,100 μg/(kg·min)大剂量异丙酚降低颅内压的效果更为显著,并可维持脑灌注压稳定。

七氟醚;异丙酚;颅脑手术;颅内压

颅脑手术患者常伴有高颅压,而颅内压上升可诱发脑缺血、缺氧而导致脑水肿出现,从而进一步增高颅内压,陷入病理的恶性循环,脑组织受压移位可导致脑疝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在颅脑手术麻醉中,必须严格控制颅内压与脑灌注压[2]。本研究将七氟醚和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应用于颅脑手术麻醉,同时观察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的改变,探讨颅脑手术的有效麻醉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07—2014-12收治的98例颅脑手术者为研究对象,均经CT、核磁共振确诊为颅内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上升,麻醉前血压、体温等体征正常,蛛网膜下腔未见梗阻。98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9例。A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25~58岁,平均(40.48±7.63)岁;体质量40~68 kg,平均(53.03±7.24)kg;脑膜瘤22例,脑胶质瘤27例。B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24~59岁,平均(39.82±7.52)岁;体质量41~66 kg,平均(52.69±7.16)kg;脑膜瘤20例,脑胶质瘤29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式 患者行局麻术,经L3~4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将HP换能器和监测仪连接,对颅内压进行连续监测,麻醉诱导先静注芬太尼4 μg/kg,依托咪酯0.4 mg/kg,维库溴铵0.1 mg/kg,气管插管后采取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可维持PETCO24.4~4.6 kPa(33~35 mmHg),七氟醚以低流量持续吸入,氧流量0.5 L/min,七氟醚吸入及呼出浓度用Datex麻醉气体监护仪进行监控,呼出浓度维持在0.5 MAC。A组患者泵注异丙酚50 μg/(kg·min)维持麻醉,B组给予100 μg/(kg·min)泵注持续麻醉,术中维库溴铵间断静注,2~4 mg/次,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芬太尼,每次≤0.1 mg,缝合硬膜时停止输入,缝皮后停吸七氟醚。

1.3 观察指标 比较A、B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5 min、10 min、15 min、20 min时段颅内压、脑灌压、平均动脑压。

2 结果

2.1 2组不同时间颅内压比较 A、B 2组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时颅内压无明显差异(P<0.05),B组插管后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自10 min时明显降低,10 min颅内压为(13.26±1.95) mmHg与A组同时段(18.97±2.03) mmHg比较显著较低(P<0.05)。见图1。

图1 2组不同时间颅内压变化

2.2 2组不同时间脑灌注压及平均动脉压比较 2组各时间段脑灌注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 min、10 min、15 min、20 min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比较显著较低(P<0.05)。见表1。

表1 2组不同时间脑灌注压及平均动脉压比较

注:与诱导前比较,①P<0.05

3 讨论

七氟醚与异丙酚均为临床常用麻醉药物,七氟醚血气分配系数较低,具有刺激性小、苏醒及诱导快等特点[3]。七氟醚可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可扩张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提高脑血流,从而改善脑组织氧供和灌注良好,可降低脑代谢,收缩脑血管[4]。异丙酚则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具有较强的脑保护作用[5]。

本研究显示,0.5 MAC七氟醚复合异丙酚100 μg/(kg·min)持续泵注后颅内压降低,而0.5 MAC七氟醚复合异丙酚50 μg/(kg·min)麻醉患者颅内压未见明显降低,脑灌注压无明显改变。近年异丙酚及七氟醚因有利于术后早期神经功能以及苏醒较快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有重要应用价值,颅内肿瘤手术麻醉的关键在于降低颅内压,并维持脑灌注处于9.3~10.3 kPa范围[6],同时避免心率等体征改变。研究显示,七氟醚具有剂量依赖性的缓解脑血管阻力的效果,在提高脑灌注的前提下可能增加颅内压水平[7],因此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受限。异丙酚具有剂量依赖性收缩脑血管,可显著降低颅内压,但有研究认为其对心血管有抑制作用,抑制强度受剂量影响,单独使用可能降低平均动脉压,并导致脑灌注压异常下降,脑缺血发生。同时有研究显示,1.2 MAC左右七氟醚麻醉时,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平均动脉压下降,但基本可维持心输出量及心肌灌注的正常[8],而≤0.88 MAC的低浓度七氟醚维持麻醉时颅内压无明显改变[9],两者均有较强的脑保护作用,目前对两者联合应用麻醉对颅内压的影响尚未明确。本研究分析认为,七氟醚与异丙酚联合应用可降低七氟醚吸入浓度较低,可避免颅内压降低,同时可满足麻醉深度,且大剂量异丙酚联合七氟醚可有效降低颅内压,维持脑灌注压处于正常值,与王海燕等[10]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0.5 MAC七氟醚复合100 μg/(kg· min)大剂量异丙酚麻醉可显著降低颅脑手术颅内压,可作为优选麻醉方案应用于颅脑手术。

[1] 于晖,左明章.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老年高血压患者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维持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刊,2012,47(5):39-41.

[2] 王飞,张琰.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异丙酚在颅内肿瘤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J].山东医药,2014,24(48):52-53.

[3] 梁发,崔伟华,何颖,等.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对缺血型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2):167-170.

[4] 普隽,陈巍,王亚楠,等.异丙酚或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脑组织氧代谢影响的对比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35(7):804-807.

[5] 吴静波,蔡杰衡.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3,12(z1):40-42.

[6] 刘建伟,蒲晓斌,张佳君,等.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3):6 533-6 535.

[7] 王海燕,邹亮,孙莉,等.不同麻醉方法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10):124-127.

[8] 姚娜,王迪芬,宋曦,等.依达拉奉联合异丙酚预处理对乳鼠离体脑皮质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5):286-289.

[9] 林赛娟,姚欢琦,田国刚,等.右美托咪定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对脑肿瘤切除术患者脑保护效应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6):657-660.

[10] 王海燕,陈尚军.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脑膜瘤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9):3 264-3 266.

(收稿2015-07-07)

R614

B

1673-5110(2016)20-0122-02

猜你喜欢
异丙酚七氟醚插管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在高危妊娠妇女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七氟醚预处理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与JNK的相关性研究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