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误解的鸟
——短耳鸮

2016-11-29 11:12徐立群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黑褐色夜猫子鼠类

○徐立群

被世人误解的鸟
——短耳鸮

○徐立群

“短耳鸮是什么东东?”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但对“猫头鹰”“夜猫子”没几个人感到陌生。俗语“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说的是人们认为夜猫子进宅,家里就会发生不幸的事。“夜猫子”“猫头鹰”是鸮形目鸟的俗称。这完全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人的好运或者厄运不会由一只鸟来决定。而在日本,一些鸮类(主要是没有耳羽簇的种类)被认为是吉利的。

鸮形目鸟多数具有一个比较大的面盘,两只向前的眼睛,很多品种还有耳羽簇帮助收集声音,因而它们的脸很像猫的脸,所以人们就把鸮类叫猫头鹰。同时,大部分鸮类为夜行性,因此又被称为“夜猫子”。

鸮形目主要包括三个科:第一个是原鸮科,已经全部灭绝,只有化石记录;第二个是草鸮科,此类猫头鹰都有个桃心脸儿,种类比较少,外形比较相似;第三个科叫鸱鸮科。

短耳鸮是分布最广的鸮类之一,属鸱鸮科。体长38厘米~40厘米,黄褐色。翼长,面庞显著,棕黄色,并杂有黑褐色的羽干纹。眼为金黄色,眼圈暗色。面部眼周为黑色,眼先为白色,并缀有黑色羽毛。飞行时黑色的腕斑显而易见。头顶两侧染有黑褐色,两簇耳羽簇短小、不甚显露,腹部羽毛具有纵纹。嘴和爪均为黑色。

在我国,短耳鸮主要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和辽宁等地区繁殖,越冬时几乎见于全国各地。短耳鸮通常栖息于森林、沼泽、草甸、草地等,不喜欢上树,主要栖息在山林的灌木丛和草丛中,爱结成小群集居。常贴近地面滑翔,悄然无声。短耳鸮与一般的鸮类不同,常能在白昼看见,但是在阳光下飞行不稳定,多在夜间捕食。它是控制鼠害的能手,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小鸟、蜥蜴、昆虫等,偶尔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有人曾对40只短耳鸮及其幼鸟的食量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在100多天中,共吃掉了44000多只鼠类。为此,必须大力开展宣传鸮类的益处,进一步纠正民间对它们所持有的反感观念,切实做好保护工作。

短耳鸮的繁殖期为4月~6月。通常营巢于沼泽附近的地面草丛中,也见在次生阔叶林内朽木洞中营巢。每窝一般产卵4枚~8枚,卵白色,卵圆形。雌鸟孵卵。孵化期为24天~28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经过24天~27天即可飞翔。

短耳鸮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种,是我国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保护鸟类。

“与哈利波特媲美”的奇幻片《守卫者传奇》是史上第一部以猫头鹰为主角的电影。观看这部电影,你一定会被其中大大小小的猫头鹰们萌到!

猜你喜欢
黑褐色夜猫子鼠类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紫苏种子表观性状与含油率的相关性分析
夜猫子或易得心脏病与糖尿病
我是早起的鸟儿还是夜猫子
天津七里海湿地鼠类十年变化
珍奇的贝壳
浅谈户内变电站防鼠安全工作
北京:书虫变成夜猫子
风中的舞姿
Morning people are born, not m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