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堂教学活力,增强语文教学实效

2016-11-29 07:25王萍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语文课堂课文

王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提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活力,通过精心备课,培养学生兴趣,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适时开展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才能增强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小学语文课堂活力学习兴趣情景创设赏识教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也是一门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吕叔湘先生也曾经指出,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他又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所以小学语文课堂应当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上好语文课,就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优势,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那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备课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首先,备课要备教材。要深入地钻研教材,先从总体上了解整套教材的概貌,之后研读一遍某一单元的教材,最后要钻研教材的核心地段——准备要教的具体教材,要细心地研究每一个细节,包括作者情况、写作背景、文学史地位等,甚至逐字逐句地推敲和品味。对优选的教材内容或教材重点进行比较分析,把最精粹最有价值的内容展示给学生或用以作为学生探索和思考的目标。选取最优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引导为中介与其他诸教学要素如学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乃至环境等组成一个交互作用的整体方案。其次,要备学生,要详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班额、男女比例、班风、学习水平、学习习惯、学生人员构成,甚至还应该了解和掌握学生其他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家庭成员构成、成长经历、家庭住址等,对一些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残疾儿童等更应该多一点了解,以防止教学言语中“误伤”,影响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气氛。再次,要备激情。语文课的激情导入能使学生从纷繁的思绪中将注意力转移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全力以赴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因此,激情导入设计的精彩与否,关系着一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在语文课堂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即应该备激情,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切入点,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题材、内容精心的设计每一课的激情导入。

二、设法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首先,注重课文内容引趣。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准备了有关春秋战国的历史以及晏子的资料,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去看历史剧,然后出示课件,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其次,小学阶段课文内容所描写的语言、行为、心理和情节都具有儿童化的特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心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因此,我们教学时就要注意挖掘它,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引入充满童趣的课文内容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再次,要通过变换教学方法引趣,提升课堂活力。例如,可以采取表演法。表演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可根据教材特点,安排学生学习课文后当场模仿表演。例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华少年》这篇课文之后,4人一组,分别为甲乙丙丁,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力争做到声情并茂。再如,可以用想象法。在教师有感情朗读时,让学生闭目,发挥想象,使学生“入其境”,进而“会其意”。例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可以提前通过多媒体呈现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想象中明白: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时的情景,与朝鲜人民难以忘怀的往事,想象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三是故事法。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接受生动有趣的东西,挑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既丰富课文的内容,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跑进家来的松鼠》这篇课文,可以以小动物的可爱情态激趣引趣。

三、创设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等具体情况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采取实物、图片、动作、幻灯、录音、录像、表演等情景教学的手段,通过直观手段和语言描绘相结合,再现课文情境,助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丝绸之路》时,在新课导入时可以先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我们嘉峪关市历史悠久,位于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冲,据考证,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就是从嘉峪关的石关峡出的关。划过历史的天空,有两条绚丽的彩虹:一条是万里长城,忠诚地守护着中华民族;一条是丝绸之路,拓展和交融着中华文明。它们在华夏版图上蜿蜒向西,终于,在河西走廊山脉之间的一方狭窄处交汇,这个交汇点就是我们嘉峪关市。从西汉开始,在这丝绸之路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亦即“一带一路”更是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营造适宜的氛围,激起学生的情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四、赏识学生

要打造活力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从课堂入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被赏识的氛围,让他们在受到赏识的同时,树立起自信心。首先,为学生创造被赏识的机会。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喜好表现自己,但也有性格内向的学生,尤其是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要在日常教学中为他们创造展现自己的机会,提升课堂活跃度,培树学生自信心。如在识字教学上,我采用请学生当“小老师”的做法,让他们领读、为同学改正错别字,等等,这些做法都为学生创设了不少被赏识的环境。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全方位地受到赏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信心。其次,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在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中,笔者都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试成功的滋味,特别是后进生。在学校某一次学生作业抽查时,我意外发现一学生作业非常工整,书写非常认真,这相比她前面的作业,进步非常大。我不失时机的在全班面前表扬她,还将其作业展示在全班面前。从此之后,该生每一科的作业每次都是非常认真、工整的完成,让老师们都耳目一新,大竖拇指。学生在被赏识中找回了自信,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感受了成功的滋味。再次,在小组互动与合作探究中,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小组合作学习已让成为当下小学语文课堂的经常性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小组之间需要相互讨论交流。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动与合作探究中,组织学生开展“捡金子”,即小组合作学习中,在每次同组学生回答问题和完成小组任务后,其余同组同学都“捡金子”,都去找发言同学发言中的闪光点,在这些同学收到表扬后,都兴致勃勃,开始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自主学习。如此下来,学生们的脑子里自己迸发出无穷无尽的点子来,同伴的赏识和认可成了最强劲的动力,通过一个个互动与合作的小组来完成他们学习任务,课堂活力大大提升,使得学生在求知探索、质疑问题以及自主解决问题中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知识时的成功与喜悦。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语文课堂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背课文的小偷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