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顶上,U与谁比肩

2016-12-01 13:30国际教练协会ICF认证教练ACC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后现代动力学理论

国际教练协会ICF认证教练ACC 杨 崑

光明顶上,U与谁比肩

国际教练协会ICF认证教练ACC 杨 崑

作者杨崑在与奥托·夏莫博士交流。

麻省理工学院的奥托·夏莫博士十年磨一剑推出U型理论,引起学界瞩目。随着对U型理论了解的不断深入,学习者们除了关注U型的内容本身,也逐渐开始探讨U型理论的源流。如同其它重要的理论一样,U型理论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既有其对过往知识体系继承的部分,又有其创新的部分。邱昭良博士在《U型理论与五项修炼的关系,你知道吗?》一文中,梳理了U型理论在系统动力学派内部的传承关系。如果我们再将视野扩大开来,去考察整个系统思考体系,U型理论将置身何处呢?

在中国提到系统思考,大家首先会想到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确实,MIT是系统动力学派的重镇。彼得·圣吉师从系统动力学大师佛睿思特JayForrester,但并不表示这是系统思考的全部。天下武功出少林,但各个门派又都有着自己的探索。系统思考大师迈克尔·C·杰克逊梳理了系统工程、第五项修炼、组织控制论、复杂性理论、交互规划、软系统思考、批判系统启发法、团组协同、后现代系统思考、全面系统干预以及批判系统实践等十余种系统思考的方法,一时间,仿佛武林高手齐聚光明顶,风云际会。这其中,U型理论恰似一位刚刚出关的少年闯入阵中,顾盼之间他会与谁比肩而立呢?

表1 系统思考方法五大阵营

何为系统思考

系统是指一个复杂的整体,其功能取决于它的组成部门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联系。此前人们在处理复杂的系统问题时,普遍采用简化还原论(Reductionism)的科学方法,即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对各个部分进行分析,最后将各部分研究结果加总在一起形成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能够做到局部的优化,但随着人们所研究的系统日益复杂,传统的简化还原论不能满足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整体论(Holism)的方法应运而生。整体论认为系统大于其各个组成部分之总和。这种方法对各个组成部分,尤其是部分之间的关系网络感兴趣,并关注它们如何产生并维持一个实际存在的新实体(Entity)。系统思考开始不再仅关注静态的各个子部分的加总,而是关注整体的动态的相互关联的系统。

系统思考的各大门派

迈克尔·C·杰克逊将众多的系统思考的方法分为五大阵营:

表2 系统思考的问题矩阵

关于硬系统思考

以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为代表的硬系统思考,为组织提供了寻求某个系统在完全确定的目标下对绩效进行优化的一种手段。在确定目标后,对一种系统方法运用方面的强调可以识别关于优化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利用科学的建模、理性测试、实施以及评价等诸多过程对问题进行调整。此法如同“奔雷手”文泰来刚猛的武功,拳拳到位,虎虎生风。

关于系统动力学

以第五项修炼为代表的系统动力学,假定问题情景极其复杂,必须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必须识别在处理复杂性时需要运用的不同关键性结构。正负反馈环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一关键性结构,也是可以产生系统行为的“原型基模”(Archetype)。这一类方法强调系统是动态且相互关联的,就像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动静之间此消彼长。不是单一的“飞龙在天”就可以横扫天下,还要有“亢龙有悔”、“潜龙勿用”才可以持续,盛极而衰,否极泰来。

关于软系统思考

与硬系统思考相对应,软系统思考强调注意力应该集中在不同的,甚至冲突的世界观之间相互调和上面。该理论建构了表达不同观点并使其各种含义明确化的系统模型,唯此,各种不同的视角才能够有系统地得以探索、比较和对照。这一类方法强调从更丰富的视角重新定义要解决的问题本身,冲破单一利益方的世界观桎梏,与武当派的“真武七截阵”如出一辙:世界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存在,而是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实间,令人恍然大悟,真实其实是建构出来的。

关于后现代系统思考

后现代系统思考,对任何系统方法论均会保证普遍改善的承诺感到担心。该理论认为在面对所有问题固有的难以排解的复杂性和强制性时,受到压制的观点必须得以伸张,多元化必须得到鼓励。通过生成性对话,用一种“语言游戏”替代另一种“语言游戏”,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这一类方法强调在旧有系统的边缘工作,瓦解掉传统的体系,恰似周伯通“左右手互博”,出人意表,百无禁忌。

关于社会技术思考

迈克尔·C·杰克逊在梳理系统思考工具时,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流派,其中包括社会技术系统。该理论认为组织是由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即由包括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技术系统、成员的素质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复合系统。它强调组织中的社会系统不能独立于技术系统而存在,技术系统的变化也会引起社会系统发生变化。两种系统之间的鸿沟恰恰是最需要关注的。这类方法强调软硬之间的协调,与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一般模样:独阴不生孤阳不长,气宗剑宗融会贯通方可大成。

U型,置身何处

迈克尔·C·杰克逊依据系统思考要处理的情景的两个维度组成了一个矩阵,为各大系统思考高手英雄排座次。

纵轴表示系统种类的连续体,一端是处理相对简单的系统,另一端是代表处理极端复杂的系统。简单系统较为固定,复杂系统较为松散,子系统相互作用不能预知。

横轴是问题情景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类;单元型、多元型和强制型。

·单元型的参与者具有相似的价值观、信念和利益。

·多元型的参与者虽然基本利益相似,但没有相同的价值观和信念,需要空间争论、激辩甚至冲突,达成暂时的妥协或调和。

·强制型的参与者之间鲜有共同利益,由最有权势的一方在表面上做出决策并制定各种强制性措施以保证遵守命令,需要制度系统的创新方可推进问题的解决。

U型理论,脱胎于系统动力学派,但又独辟蹊径地引入了几个重要的因素。一个因素是未来性导向,不再纠缠于过去而是感知正在生成的世界,从而迎来生态系统从1.0向4.0的演化。另一个因素是个体内在性导向,强调外在物质世界与内在精神世界的融合。它要解决的问题情景是复杂且强制的,即奥托称之为生态、社会和精神三大鸿沟造成的“制度性失败”。它与后现代系统思考比肩而立,又集合了系统动力学、软系统思考的大成。这是采取“后现代之后”的方法,强调呈现自然呈现本真,用内生的力量去演进未来,仿佛张三丰的“太极”,通过个体的虚极笃静,接通自然,感知生成新的生态系统。

至此,在系统方法论体系上(SOSM,SystemofSystemMethodologies),U型理论与系统思考各大门派各安其位,且看我们能够生发出一个怎样的美丽新世界。

猜你喜欢
后现代动力学理论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坚持理论创新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90后现代病症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