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语文阅读“教”与“学”

2016-12-01 12:30陈笃艺
考试周刊 2016年89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陈笃艺

摘 要: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展开。

关键词: 语文阅读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因此,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工夫。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立足文本,与教材平等“对话”

初中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上,应注意以下对话:①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②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③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其次,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二、阅读教学,注重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三、多元解读,让学生张扬个性

要想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某位语文老师教完《木兰诗》一课,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古代女子都是缠足的,三寸金莲,走路都很困难。木兰怎么还能够参军打仗?”老师闻说便敷衍了事地说:“噢,那可是书上写的,可能是木兰没有缠足吧。”但这位男生却追根问底:“木兰可是个很听话,很孝顺的孩子啊!怎么会不听父母的话,而不缠足呢?”老师这时很不耐烦,说:“我们只要学懂这篇课文,至于木兰有没有缠足我们就不必去讨论了。”这位男生说:“可是,老师,这样不就违背事实,不真实了吗?……”这位老师听了沉不住气了,他以训斥的口吻对学生说:“学习这篇课文,你只要理解木兰的性格特点就可以了,别的问题不是这篇课文要写的。你用不着去多想。坐下!”就这样,一句“用不着去多想”重挫了学生的个性,一声“坐下”伤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一顿训斥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学生探索的火花。由此看来,一名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也可能会压抑孩子们探索的童心。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还可在处理教材上见功夫。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如一部《红楼梦》,有人喻它为一部百科全书,里面有天文地理知识的,有琴棋书画的,有诗词曲赋的,还包含医药学的、建筑学的、美学、哲学的,可谓包罗万象。所以,基于这一点,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可以让学生先交流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情况。如莫怀戚《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讲的是一家人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故事。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学生在散读这一流程后,获得美好的阅读印象,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有的学生在交流中,谈到了一家人互相包容、互相体谅的精神,谈到了可贵的亲情、温馨的气氛,谈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谈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生命的气息。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和素芳.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探讨[J].快乐阅读,2012(19).

[2]颜丹.浅谈语文课堂有效阅读的途径[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8).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