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2016-12-02 09:44宋保乐王林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50期
关键词:词汇课外阅读读书

宋保乐+王林

中学语文中如何将“阅读”与“写作”两者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呢?基于对阅读和写作的这些认识,谈几点我们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会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同时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二、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知识

阅读包含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在学生乐于读书的前提下,学生会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而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既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也开拓了视野。

三、把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

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俗话说:“言为心声”。写作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小学生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观念的确立,思维的碰撞,语言的积累。

阅读对写作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读书应该潜心地研读,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学生的语言库存越丰富,思维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时就越灵活。新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可以触摸的、有生命的,充满乐趣的语文天地。无论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是选读课文,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可作中的经典例文。因此,在教学中,我也非常注重指导学生由学习课文去领悟“应该怎样写”的要领。

四、阅读和写作的统一

阅读教学是可以吸收一些写作方面的知识,而写作需要一些基本的方法,更多的是要写作主人的人格修养、言语智能、人生阅历和生活需要。不是读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写作脱离生活,学生只能胡编乱造一气,造成虚假的文风。比如教学八年级语文《漫游语文世界》之后,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后,我就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这样的安排,让人觉得老师的阅读教学是刻意为写作做伏笔,机械地为写作做铺垫。还有,课文怎么写,就要求学生怎么写,学生只能一味模仿,就失去了自己独立体系,成了阅读的附庸。长期这样,阅读就成了写作的“紧箍咒”,这样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极为不利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

“阅读“写作”这二者能否融合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实中道德、文章俱佳的人比比皆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对文章内涵的感悟理解、品析赏鉴,又要重视对文章修辞结构手法的学习掌握、创造运用;既要重视通过文章培养学生立人的精神,又要通过文章训练让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如此,既重视学习过程中培育人,又重视学习结果成就人,岂不是双赢?“阅读”“写作”合二为一,阅读和写作互为本位、相互协作,这样的课堂才是人文性、工具性统一的课堂。

学生的年龄和社会阅历,决定了学生不可能有很多直接经验。吸收大量的间接经验是完全必要的,而阅读就是积累,是储蓄,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华。通过科学阅读,可以把前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营养。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相信,课外阅读搞好了,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写作文也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总之,阅读和写作各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但在实践中阅读就像水,写作如同鱼,只有当阅读之水像海一样广阔时,写作之鱼才能在大海里自由地跳跃、遨游……因此,我们要阅读和写作两手抓,相信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词汇课外阅读读书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词汇小达人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