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中国社会日常消费生活批判性思考

2016-12-06 07:02汪萍刘未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异化消费

汪萍+刘未伟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于解决现代消费与异化的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以日常消费生活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中国的消费异化现象。在此基础上,为构建中国健康消费文化、和谐社会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日常生活;消费;异化

一、当代中国社会日常消费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代中国已进入消费型社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追求国际化、时尚化、奢侈化、个性化趋势。在中国的经济水平和物质生活都在高速发展着的同时,人们的消费模式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1.消费内容因先进的物质生产而更为丰富

当前种类繁多的商品常使人们不知如何选择,消费也好像成了确证个人社会地位与身份的方法。所以,先进的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但也使人们在选择丰富的商品时感到迷茫,而且奢侈攀比、爱慕虚荣等错误消费观念也由此而生。

2.消费方式因发达的科技支撑而更为多样

现在人们不用去各大超市或百货商场,而是通过手机、电脑等就可以同样完成消费。这种购物方式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更多的消费。人们在这种不受限的消费方式中享受着快乐和奢靡,并沉迷其中,而不自知。所以,这种消费方式在解除了传统消费的时空局限性的束缚的同时又把人们引向了无边的消费深渊。

3.符号消费日渐主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符号消费是指,把具体的消费物品或行为仪式化为某种含义的象征,促使人们在疯狂的消费中获得一定的意义。这种符号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给原本的消费物品或行为附加了另一种价值。这样,消费就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单纯地获得了某种物品,而是有了更大的附加值,比如象征着富有、高贵、美丽、幸福等。此时,这种消费物就有了双重存在性:一是可感可知的实物存在价值;二是虚幻的象征价值。这种符号的象征价值往往掩盖了商品的真正现实价值,促使人们在消费幻觉中疯狂消费以求获得某种象征价值。消费者在这种符号象征的引导支配下,只知一味尽情地享受消费带来的短暂的感官刺激和虚幻的快乐幸福感,而完全无视了这种消费的实质性和真实性。人们在这种盲目追逐消费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理性与个性,沉迷于消费神话的幻象中无法自拔。

4.大众传媒宣传下的消费社会意识形态控制

作为公共宣传手段的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将日常生活的一切可利用的信息包装成商品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共宣传向人们所传递的信息并非真实的信息,而是有意向有目的的伪信息。人们因看不到这种宣传背后的实质而选择听信其向大众所展现的一切。然而实际上,大众宣传所宣扬的消费,不外是假借消费主义来宣扬自身的意识形态,对公众进行意识形态控制。

综上可见,目前这种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异化的消费。

二、当代中国社会正常日常消费生活的构建

鉴于当前我国的消费现状,培育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从而构建起健康和谐的消费文化、形成消费理性,是当下中国亟须加以关注与研究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本人认为当代中国社会正常消费生活的构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引导绿色消费行为

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消费的繁荣使人们对自然资源与能源的需求与日倶增,这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加以保护。因此,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引导绿色消费行为。就消费层面而言,我们在消费时须遵循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原则,从而实现绿色健康的消费行为。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将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理性的消费行为须以正确的消费观念为指导和基础,因此,培育我国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则能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在中国现代消费文化中,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同样也需要将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相结合,提倡勤检节约、适度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化传媒监管

当前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使符号消费加快了传播和蔓延;而大众传媒的遮掩藏匿,也造成了欺诈消费现象的泛滥。在社会的经济利益驱使下,一些企业与大众传媒互相勾结,通过大众传媒载体向消费者大肆传播与商品、流行、娱乐、时尚等相关的广告和信息。大众传媒同样为了获取经济利润,不假思索地向大众宣传着符号的魅力和消费的乐趣。可见,无论是在 20世纪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消费兴起的当代中国,大众传媒都是消费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化传媒监管。

4.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处在现代化建设关键时刻的中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强调人与社会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深入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目的是使人们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来构建新的更好的日常生活环境,这正是很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且我们国家在进行各项建设时,要实现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解放,也应当把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政治制度的改善作为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普通人的精神生活。

人的解放与发展的真正使命是解放自己,追求自由、丰富和发展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因此,在保障普通人的物质利益的同时也要充分关注普通人的精神生活。作为人们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而当代发展起来的中国,更多的是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因此更需要一个强大的价值支撑。因此,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普通人的精神生活。

总之,培养大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培育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以理性消费取代非理性的、异化的消费,实现个人消费与社会发展及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从而构建我国的健康消费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吴宁.日常生活批判[M].人民出版社,2007.

[2]刘怀玉.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3]王博慧.列斐伏尔关于消费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4]冯婷,门忠民.日常生活: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视点[J].贵州社会科学,2014(1):74-77.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异化消费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40年消费流变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