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2016-12-09 08:33康德善
关键词:偏头痛内科有效率

康德善

(民乐县中医医院内四科,甘肃 张掖 734500)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康德善

(民乐县中医医院内四科,甘肃 张掖 734500)

目的 探讨偏头痛的中医内科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偏头痛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服用常规西药,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内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53%,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8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9.4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偏头痛;中医内科;疗效

偏头痛是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头痛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发作性中重度疼痛、搏动样头痛,一般在头部的偏侧,疼痛时间4~72 h,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1],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在安静环境中休息后头痛症状可有所缓解。临床上治疗偏头痛主要是常规西药治疗,但是疗效较差,延误患者的病情,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36例行中医内科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偏头痛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39.1±5.7)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8.6±1.2)年,其中肝郁气滞型21例,肝肾阳虚型10例,淤阻脑络型23例,风阳上扰型14例。对照组男35例,女33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39.5±5.3)岁,病程2~19年,平均病程(8.2±0.8)年,其中肝郁气滞型20例,肝肾阳虚型11例,淤阻脑络型22例,风阳上扰型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偏头痛的入选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患者口服西比灵,5 mg/次,1次/d,晚上服药,连续服药三个月。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治疗,①肝郁气滞型21例:治疗核心是疏肝解郁,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药物组成有珍珠母30 g,川芎、紫丹参各15 g,醋延胡索、郁金、柴胡、白蒺藜各10 g,白芍12g,全蝎末5 g。②肝肾阳虚型10例:治疗核心为滋阴补肾,采用六味地黄治疗,药物组成有土茯苓25 g、山药、枸杞子、熟地各15 g,菊花、牡丹皮、白蒺藜、天麻各10 g。③淤阻脑络型23例:治疗核心为益气活血,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处方组成为生牡蛎、葛根、生龙骨、丹参各30g,红花5 g,川芎、桃仁、赤芍、佛手、地龙、川牛膝各10 g。④风阳上扰型14例:治疗核心为平肝潜阳,采用天麻钩藤汤治疗,处方组成有珍珠母、石决明、麦芽、生牡蛎各30 g,白芍、全蝎末5 g,川牛膝、钩藤、僵蚕、佛手、天麻各10 g,炒栀子9 g。

1.3 评价指标

显效: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有效:患者的疼痛基本缓解;无效:患者的疼痛无任何改变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患者过敏、神经功能异常、胃肠道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n(%)]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机率为8.82%,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机率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由于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偏头痛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引起偏头痛的主要原因是神经血管功能的损伤,进而导致一系列的偏头痛症状。偏头痛可以是一侧头痛,也可以是两侧头痛[2],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否则疼痛加剧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会降低。临床上治疗主要是常规西药治疗,但是疗效有限,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多,影响患者的疗效。本文中对患者进行中医内科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肝郁气滞型的21例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治疗目的是疏肝解郁,对肝肾阳虚型的10例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滋阴补肾,对淤阻脑络型的23例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治疗的目的是益气活血[3],对风阳上扰型的14例患者采用天麻钩藤汤治疗,治疗目的为平肝潜阳,取得显著的疗效。中医内科主要是对患者的机体进行全面的调节,针对患者特有的症状进行辩证分型治疗,采用中药进行治疗,活血祛瘀、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中研究表明,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41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98.53%,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有33例,总有效率为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机率为8.82%,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机率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偏头痛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的疗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1] 曲玉梅,刘柏岩,董福华,等.偏头痛通过中医内科诊疗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6(14):174-175.

[2] 申延安,卜庆峰.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5,6(28):178.

[3] 黄文东.中医内科疗法在临床偏头痛中的应用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4,13(39):218.

本文编辑:刘帅帅

R277.7

B

ISSN.2096-2479.2016.06.017.02

猜你喜欢
偏头痛内科有效率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