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街球文化发展漫谈

2016-12-09 06:40吉林财经大学体育教研部吉林长春13011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篮球比赛篮球运动篮球

□王 昊(吉林财经大学体育教研部吉林长春130117)

中国街球文化发展漫谈

□王 昊(吉林财经大学体育教研部吉林长春130117)

本文通过研究街球在国外的起源与发展到在我国的兴起,结合街球运动在中国当前的发展情况,讨论街球运动在我国将来的发展趋势。

街球运动发展

在美国多元文化的背景和客观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街头运动往往由于不受正规场地的限制而具有广泛参与性。“街头篮球”这种与正规篮球比赛截然不同的形式正是因此油然而生。节奏感强烈的音乐伴奏使其富有极强的感召力,在这种氛围下参与打球的青少年在场上运球进攻的动作极具美感与创造性。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凭借街头篮球富有创造性与表演性,并与音乐以及夸张的穿着相结合的诸多特色,不仅美国本土街球运动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兴的文化——“街球文化”,并且在世界各地火热蔓延。

1、街球运动在中国的传入

1.1、大众的传统印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力开展,人民经济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相对传统封闭的大众视野也被逐渐打开,人民更加主动地接触国外的前沿文化,这种改变将习惯于做外来事物“看客”的人们逐渐转变为活动的参与者。以往人们观看篮球运动不免被其职业性与正规性所震慑,想亲身参与其中难免有些“恐惧”,大家通常将篮球视为一种只允许专业运动员参与的运动,因此长时间以来普通民众受到许多专业因素的影响而很难去篮球场打篮球。

1.2、街头篮球初入中国

随着街球运动传入我国,人们对篮球运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2002年,NIKE(耐克)的一条名叫“街舞风雷”的广告在电视上的播出,许多青少年被广告中夸张的大幅度变向运球、蝴蝶穿花般的胯下运球以及节奏近乎窒息般的运球速度所吸引。同年另一个国外运动品牌AND1在美国举办了全美街球巡回赛,并将其制作成AND1mixtape光盘进行发售,国内青少年通过光盘看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运球过人动作,并首次了解了Grayson Boucher(教授)、Philip Champion(辣酱)等美国著名街球手,在多重视觉冲击下,青少年纷纷走上球场对其进行模仿创造。可以说正是由于NIKE和AND1两个美国运动品牌的推广介入,街球运动在中国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投入到了这种富有表演性以及创造性的篮球比赛形式中。

1.3、街球运动在中国的展开

一项运动的火热开展必须有一个旗帜性的代表人物领跑,就像美国有Grayson Boucher(教授)、Philip Champion(辣酱)、骨头收集者等著名街球手一样,国内也需要代表性人物来促进我国街球发展。作为中国街球领军人物,吴悠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吴悠来自北京,是中国最早接触街球运动的“球手”之一,凭借自身纯熟的运球过人动作以及175cm身高能扣篮的惊人之举虏获了众多青少年的青睐。随着街球爱好者队伍的逐渐壮大,吴悠以及Hot Dog、周锐等其他国内知名街球手开始组建街球队伍、举办街球活动以及街球巡回赛,通过活动以及比赛吸引更多青少年的注意力,让街球运动在国内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认知。

2、街球运动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街球运动在我国的逐渐推广和品牌效应的逐渐形成、北京吴悠的CL smooth crew等知名街球团队的带领均使广大以街球运动为共同爱好的青少年在不同的比赛中得以交流和促进,使我国街球运动逐年呈良性发展态势。

表1 国内知名街球团队一览

2.1、街球团队——以北京CL smooth crew为例

表2 北京CL smooth crew比赛活动一览表

作为最早的街球团队之一,吴悠及其团队在保留街球运动精髓的前提下,结合地方特色组织球迷互动活动,在全国各地进行街球巡回表演赛,与球迷拉近距离。这种互动理念使街球运动在全国的声势不断壮大,而表演者在与球迷的互动中逐渐弱化自身作为“球员”的作用,潜移默化地使更多人参与其中,让街球活动形成广泛参与的常态化。街球运动离不开比赛,离不开训练,为此,吴悠和CL smooth crew团队举行中国街球制霸赛以及选拔赛给热爱篮球、想在赛场上展示自己的球员一个很好的机会,并因此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自己独特特色的街球赛事。

2.2、中国街球运动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街球运动的精华在于其观赏性以及创造性,而其中的观赏性恰恰源于街球运动本身的无限创造性——一种新的过人方式或者一种新的no look pass(不看人传球)的诞生。这种新的方式不仅使表演增色不少,而且在街球比赛中这些突破、花哨的过人动作虽然造成对手的被“晃”然而则被认为是一种友好的“挑衅”这种挑衅激发着比赛选手不断的去竞争,去创造。

街球运动的创造性与竞争性恰恰正是眼下我国青少年所缺失的品质,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街球运动当中,可以充分地塑造青少年的独立性格、培养其在竞争中不言败不放弃的精神。由此可见中国独有的街球文化特性让青少年更易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使自己更加自信。

3、球运动对我国篮球发展的影响

3.1、街球运动促进了我国篮球参与程度

任何一项事物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于社会当中,一项事物的产生与传播必将带动相关事物的发展。街球运动传入到我国之后,不仅拓宽了青少年健身强体的途径,与此同时由于其自身特殊的属性,街球运动在培养青少年独立性格、与他人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都有着积极作用。然而纵观街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其积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青少年身上,同时还为我国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影响。

美国街球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不可否认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篮球文化。这一影响具体体现在普通大众对于篮球比赛的关注程度,街球运动的传入培养了我国人民对于篮球运动的观赏能力,使篮球运动从小范围的专业运动进而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从相对另类的角度诠释篮球魅力的街球运动,让更多人群关注篮球运动并参与到篮球运动当中。

3.2、街球运动促进了我国篮球比赛赛事推广

篮球运动传入我国之后,人们对篮球比赛的认知多年以来局限于全场比赛的“5打5”,同时人们在思维观念上也长期适应于传统正规篮球比赛的模式。以往群众们能接触并观赏到的篮球比赛无论是赛会制的比赛还是联赛形式的比赛都是由官方组织,形式过于单一。然而在街球的领域,篮球比赛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例如我国早期的各种赞助商举办的3v3比赛例如肯德基全国3v3篮球比赛、新浪3v3篮球比赛,乃至摩托罗拉2v2比赛等等)。在此形式的基础上,由于街球比赛不受正规篮球比赛的限制,比赛中场上球员和球员的距离较近,这一变化大大增强了球员与场下观众的互动,因此在街球比赛的场地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观众参与到远投比赛、技巧比赛甚至是一对一的单挑赛等形式当中,如此丰富多彩的比赛形式在以往的篮球比赛中是见不到的,这种不受束缚的比赛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走上赛场。

3.3、街球运动带来的相关经济影响

由于街球运动本身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在场地以及装备的选择上都与正规篮球比赛大有不同。在文化方面,人们可以通过街球比赛了解到美国的嘻哈穿着与音乐,间接刺激了潮流文化的引入与发展;另一方面,街球最早由体育品牌的广告引入,随着多年的发展人们对街球运动慢慢熟悉并参与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篮球品牌相关球衣球鞋的消费,例如NIKE以及旗下的Air Jordan系列和AND1等等,这些品牌在街球领域的开拓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体育运动服装的认识。由于各大品牌通过街球领域的加大拓展和服饰的潮流特性,人们不但在从事篮球运动时使用此类服装,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在巨大商机的促使下,篮球市场上国内与国外的厂商也逐渐加大合作,在经济领域上有效地刺激着体育运动的发展。

4、对中国街球运动的建议

显然,尽管综上可见街球运动在我国呈良性发展态势,但由于诸多客观原因,我国街球运动也有很多可以改进的方面。学校是青少年健全人格和强壮体魄的培养地,作为这一主体,学校及专业训练队应加大关注度、增加投入力度、建立一个除了官方联赛与校园篮球以外专门属于街头篮球的平台,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篮球运动,增加篮球人口,促进专业篮球的人才梯队建设。

其次,纵观国内比赛以及推广活动运营的地域选择,我国街球运动发展呈现南北分配不均的分布,因此在组织方面应更加有意地进行城市选择,逐渐缩小南北差距,形成更强大的全国街球氛围,并凭借自身影响力得到官方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

同时,目前我国街球领域仍旧仰仗国外体育运动品牌投资,国内街球比赛也基本由其赞助,虽然具有与国际接轨的优势,但这一现象对于我国本土体育品牌在篮球市场的占比有着很大挑战,因此借助自身价格优势,国内品牌可以更多开发相关产品,抢占市场份额,真正实现我国街球运动的经济建设。

5、结语

街球运动产生于美国,是一项多元化融合的体育运动,具有强烈浓厚的美式体育风格。随着国外知名体育品牌的有效传播和美国民间街球手在国内的逐渐闻名,中国街球运动也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并诞生一系列突出人物和街球团队,同时由于街球比赛大多是在世界各国的篮球联赛的淡季,由国内街球个人以及团体举办的街球比赛弥补了球迷在夏季无球可看的局面,给更多基层的普通人群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凭借大众媒介的普遍应用,街球运动也渐渐走进大众视野,被越来越多人关注,街球运动参与度和消费程度与日俱增,因此更应该在诸多有利条件下大力推进中国街球运动发展。

[1]余尾,谢昌雄.从篮球文化建角度反思我国街头篮球运动[J]消费导刊,2008,1.

[2]王广伟.街球文化的发展及流行解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4,7.

[3]付文军.街球文化属性之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

[4]王琼.街球运动的演变论我国街头篮球文化的发展及发展方向体育文化导刊,2015,9,9.

G812

A

1006-8902-(2016)-11-LXY

王昊(1988-),男、助教,吉林通化人,吉林财经大学体育教研部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篮球比赛篮球运动篮球
篮球比赛
幼儿篮球运动
水富市总工会:举办首届职工篮球比赛
国际篮球运动研究热点与主题演化内容分析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基于NBA篮球比赛浅析体育竞技运动的魅力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