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地区户外休闲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户外运动为例

2016-12-09 06:40董丽丽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宜昌户外运动爱好者

□董丽丽(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宜昌地区户外休闲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户外运动为例

□董丽丽(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消费水平和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深度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已成为人们度过休闲时间或者旅行时需求变化的一个趋势,作为曾经非常专业和小众的户外运动,在这样的趋势下,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旅游和提升生活质量的一种新的休闲方式,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户外》杂志总编杨波表示:简单说“户外运动已经自然而然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说,户外运动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户外休闲体育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宜昌地处湖北省的西部,自然风景奇特,气候宜人,历史文化悠久独特,是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户外休闲体育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使湖北宜昌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宜昌地貌地形比较复杂,高低相差悬殊,山区、丘陵、平原都有,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同时,宜昌综合交通优势明显,正在逐步形成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于一体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与全国以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四大运输方式为主体,宜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交通运输格局初步形成。便利的交通和熔岩、山谷、河流等良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宜昌户外休闲运动的优势条件。

近几年宜昌地区户外运动人群成井喷式发展,外地来宜昌参与户外运动人员也逐年递增。户外运动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事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上升为颇受社会关注的公共安全事件。

本文是首次对宜昌地区户外运动发展现状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宜昌地区的户外运动走向和城市发展提供参考,对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户外休闲运动目的地开发研究提供了一个缩影。

1、宜昌地区户外运动产品的供给特征

1.1、户外运动资源的多元化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位于祖国大地第二台阶的边缘,地质类型丰富,风光秀丽,有着得天独厚的户外运动资源。经旅游部门的精心打造,宜昌“漂流之都”的名声不胫而走。除了漂流外,宜昌还有着丰富的徒步、攀岩、溪降、洞穴资源。

目前宜昌地区户外运动主要集中在山地穿越、骑行、溯溪、溪降及探洞等几个方面。其中溪降项目上优势极大,远超国内其他地区。探洞项目上也有一定优势。

1.2、户外运动服务的供给来源走向多元

(1)网络组织AA制户外运动平台。

从三峡大坝动工建设到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之前,“三峡徒步”做为国内十大徒步线路之一,吸引着全国的户外爱好者前来。2002年,宜昌“青峰户外俱乐部”成立,成为宜昌首个户外团体,2004年,“54秃鸡户外俱乐部”通过网络平台,迅速聚集了大量的爱好者,论坛注册会员达到万人以上。户外爱好者们结伴出行,涉足宜昌的山山水水。宜昌户外运动初具规模在2008年,现有近百个涉足户外(含休闲)的群.很多单位自身都有自己的户外运动群。宜昌地区有代表性的四大较规范千人以上的户外群。是白马天地户外群、三峡户外群、徒步三峡户外群与黑马户外群。

(2)户外运动俱乐部。

宜昌地区目前有27家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性质都是商业性质。从各俱乐部经营的规模看都为中小型组织。从经营模式看,主要是卖场+户外俱乐部。从宣传营销看,各家俱乐部都注重网络宣传等媒体手段,部分户外俱乐部拥有自己的网页。从俱乐部组织项目来看,多以本产品的为主,比如车行组织骑行等等。产品外的内容看,各俱乐部推出的户外活动主要集中在开展最为普遍的是徒步和野营。一些俱乐部重视组织群众性的户外运动和比赛(如露营大会、徒步大会、体验式户外比赛等),提供长短线户外旅行的服务型产品,这种户外运动的产业化及民营机构的积极参与成为户外运动的发展方向。这些民办组织举办的户外活动成为政府主办活动的重要补充,这些有组织的户外运动在全民健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第三部门的户外运动服务供给。

第三部门又称非营利性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它是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又一个重要组织。2011年8月,宜昌地区户外运动及探险协会成立,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群众体育社团,是由热爱户外运动、探险和其相关运动的集体和个人自愿结成的专业性群众组织,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宜昌分会团体会员。宜昌户外运动与探险协会以户外运动、户外探险、洞穴探险、户外救援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民间组织。目前户外运动与探险协会会员已达到50人以上,其中有许多是本地最资深的专业爱好者和技术力量,具有完全救援能力,对峡谷、高空救援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他们自发组建了宜昌户外志愿救援队,多次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参与户外救援。成立至今,多次参与配合公安和消防对户外事故的救援,曾应邀前往恩施进入天坑,协助公安部门完成刑事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

(4)体育行政政府部门。

以宜昌市体育总会为中心,各县市区体育局为支点的体育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地理环境资源,成立了相应的单项体育协会组织。协会负责组织各类俱乐部每年举办比赛,丰富户外群体运动的深入开展,打造群体性体育活动品牌。比如枝江市的百里洲镇,位于长江中游荆江首端,是万里长江上最大的江心洲,全镇四面环水,环洲江堤74公里。近几年,百里洲镇依托独特的地域优势,打造“休闲健身岛”,开展形式多样的全面健身活动,从2010年开始,以成功举办了四次环岛自行车邀请赛,吸引来自全国26个省市2100多名自行车选手参赛。

(5)非政府组织。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已将旅游业列入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宜昌兴发集团是以化工为主的上市公司,近几年旗下也成立旅游公司,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在兴山县水月寺镇开发的“朝天吼”漂流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4A及旅游景区,2013年接待漂流游客16.3万人次,荣获湖北省最受游人欢迎的漂流景区榜首,先后荣获“宜昌十优景区”、中国自然水域漂流之都、中国自然水域漂流示范基地等荣誉;并在2014年举办“丰泰杯”情侣漂流大赛,同时与五峰县签订了旅游投资合作开发协议。努力打造以“武陵山水、独秀五峰”为核心的五峰县全域旅游休闲户外品牌。

宜昌地区参与提供户外运动服务的对象及服务内容

2、宜昌地区户外运动现状

通过对户外运动爱好者(各户外群体)及随机对人流密集区随机人群的问卷及提问等形式的调查,发现宜昌地区户外运动爱好者多集中在35-50岁之间是最多参与人群,男性占59%女性占41%,每周参与一次的4.6%,每月活动1-2次占33.8%,不定期有时间就参与占61.6%,出游形式多以自驾游22%和户外群组织78%,对户外出行地的活动内容多集中在山地穿越46.2%、溯溪17%、山地自行车16%,露营13%、、溪降6%、探洞、0.4%、滑草0.2%、拓展0.6%、这表明户外运动的项目和自然资通过对户外运动爱好者(各户外群体)及随机对人流密集区随机人群的问卷及提问等形式的调查,发现宜昌地区户外运动爱好者多集中在35-50岁之间是最多参与人群,男性占59%女性占41%,每周参与一次的4.6%,每月活动1-2次占33.8%,不定期有时间就参与占61.6%,出源有很大的关联性,宜昌地区在户外资源上的丰富,为户外运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还有一些其他地区不具备的探险类的溯溪、溪降、探洞等资源,很适合户外运动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在出行忧患上主要集中在是否安全64%和是否有特色上36%。在徒步强度上大多集中在20公里,参加户外运动的动机主要为了强身健体、因为兴趣、爱好、为了休息、放松、开心、享受,说明宜昌地区经济的发展,大家不在盲目的关注物质,而是逐渐把目光放到大自然,以放松心情、锻炼身体标志着现代休闲时代的来临。

3、宜昌地区户外事故现状

近年来,宜昌市户外运动人群大涨,由于开展户外运动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近年来已发生多起重大户外安全事故。例如2014年10月3日一驴友在“楚天绝壁”之称的朝东岩景区在户外探险中失联,接到报警公安局成立包括公安民警、消防官兵、矿山搜救队、100多人连续进行了5天的搜集一无所获,10日号召经验丰富的户外爱好者(后果一切自担)及当地群众等在内的300余人搜救组,分别到寨子、天坑、一轮岩等处展开地毯式搜救。11日终于在绝壁下的一处天坑内,发现其遗体的朝东岩景区不仅悬崖峭壁密布,还有不少天坑,地形复杂。通过调查当地有很多野猪,经常破坏庄稼,所以不少农民私自布设高压电网捕猎野猪,这名驴友天黑误撞高压电网死亡,农民害怕而把它抛进天坑。这起事故的发生就是对当地地形地貌的不熟悉自我安全意识不足。

目前,宜昌地区户外运动主要事故在三大类,迷路,水情,坠落,集中在四个项目:徒步、山地穿越、涉溪、溪降。其中,水情造成的事故有受困和溺水两种.主要发生在涉溪类活动中。而宜昌历年发生的人身伤亡重大事故,都是在溪降中高空坠落。大部分事故队伍都是AA性质的,也有少数商业队伍但不是规范的商业队伍,主要是在溪降项目中。根据户外专业人士情况分析,这些事故几乎都是可以避免的,完全因为不可抗因素造成的几乎没有。宜昌的事故,特别是严重事故,外地队伍贡献了一大半的数据。由于人们还没完全认识户外运动的实质,参与者技术水平良莠不济,大多数参与者的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大多数爱好者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技术培训,其中实际从事领队工作的人员数量也相应增长,但这些领队绝大多数由活动中自发产生,没有经过专业或系统的学习,普遍存在观念、意识、具体技巧上的不足。仅凭个人喜好意愿等心态,当前以网络、自发组织召集、个人自助等随意或者有组织团队存在无专业向导等户外运动出行形式,无详实出行计划性内容,无目的地及路线等无应急预案甚至缺乏基本的户外运动装备等原则性问题,是导致诸多事故的发生,威胁户外运动的健康发展。

4、结论

(1)宜昌地区户外运动资源丰富,除了拥有“漂流之都”的美誉,还集中在山地穿越、骑行、溯溪、溪降及探洞探险等几个方面。其中溪降项目上优势极大,远超国内其他地区。探洞项目上也有一定优势;

(2)宜昌地区参与提供户外运动服务走向多元化,有政府、各体育协会、公司企业、户外运动俱乐部及QQ群平台;

(3)宜昌地区户外运动事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涉溪类活动中,源于没有完全认识户外运动的实质,参与者技术水平良莠不济,大多数参与者的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大多数爱好者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技术培训,仅凭个人喜好意愿等心态,加上外地户外爱好者对当地地形的不熟悉,当前以网络、自发组织召集、个人自助等随意或者有组织团队存在无专业向导等户外运动出行形式,无详实出行计划性内容,无目的地及路线等无应急预案甚至缺乏基本的户外运动装备等原则性问题,是导致诸多事故的发生,威胁户外运动的健康发展;

(4)根据宜昌地区自然环境实际状况,建立完善的户外运动综合信息网。打造宜昌地区“户外天堂”品牌。比如近年来由国家登山协会向全国推广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项目,现已得到良好的推广和认可,为促进户外运动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民间救援队进行服务的购买,负责宜昌地区户外救援队的服务,这样做到专业对口,提高缩短救援时间对事故生命的负责。同时既促进救援队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也为政府节省资源的浪费。

[1]王立平,孙妍,王磊.当前我国大众户外运动发展现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8)19.

G812

A

1006-8902-(2016)-11-ZQ

猜你喜欢
宜昌户外运动爱好者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美食爱好者的随笔
冬季户外运动
湖北宜昌卷
直播答题爱好者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户外运动:做一个野孩子
相声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