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纺织品检验”项目化课程建设实践

2016-12-09 06:05赵为陶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工学纺织品检验

赵为陶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化学工程系,江苏 常州 213164)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纺织品检验”项目化课程建设实践

赵为陶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化学工程系,江苏 常州 213164)

基于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及抓手,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切入点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以“纺织品检验”课程为例,探索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进行高职项目化课程建设的实践。

纺织品检验;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建设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源自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1],其主要目的是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对企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一般是先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及专家研讨,然后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再构建课程体系,并建设教学活动实施所需的各类软、硬件条件。而课程建设是这一系列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和直接载体,课程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

我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纺织品检验”课程是培养纺织品检验行业岗位群中的客服员、检验员、验货员、实验室主管等典型岗位所需要的客户服务能力、纺织品品质检测能力、检验报告出具能力、检验质量审核能力、实验室管理能力等岗位技能的主干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整体设计理念是: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课程内容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工学结合、学做一体,使学生能有效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一、 “纺织品检验”项目化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确定

1. 以典型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打破传统的学科理论知识体系,以纺织品品质检验岗位的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纺织品检验”课程的总目标为:培养熟悉国内外纺织品检测标准,掌握纺织品质量检验技术,同时具有客观、公正、诚信等高素质的纺织品检测技术技能人才。“纺织品检验”项目化课程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纺织品检验”项目化课程的目标

(续表)

2. 以典型工作任务内容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

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企业专家座谈等方式调研纺织品检验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然后分析整理出典型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并参照《国家针纺织品检验工职业标准》、全国纺织品面料检测技能大赛,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原有的“纺织品标准学”“纺织品测试仪器学”“纺织品检验学”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2-3],设计了“纺织品检验”课程的四大教学模块:纺织品检测基础知识、纺织品常规项目指标检测、生态纺织品指标检测、纺织品功能性指标检测。每个项目中包含多个独立的测试任务,在真实的案例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纺织品检验”课程教学内容总体安排见表2。

表2 “纺织品检验”课程教学内容总体安排

(续表)

二、 以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为依据设计课程教学过程

1. “以少带多、先工后学、工学结合”的暑期顶岗专业实习

“纺织品检验”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安排在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的二年级第一学期。为了提升教学实施效果,我们尝试在该专业一年级后的暑假期间,遴选部分优秀学生到纺织品检验企业进行暑期专业实习。这些学生返校后,在学习中均能很好地将暑期专业实习的收获带到“纺织品检验”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课堂上,不论是相关检验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还是检验工作的职业素养,均明显好于其他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大大提升了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实践表明,暑期专业实习不仅可以起到以少带多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全真的企业工作氛围、优秀的企业管理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及职业素养。学生通过独立走入社会、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增强了个人的职业定向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基础。暑期实习还可以提前反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深化校企合作,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满意度。

2. 工学交叉融合的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纺织品检验”项目化课程采用工学共进、训练实战交叉融合的教学方式,即课程学习和真实纺织品检测社会服务工作两条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具体做法有:

(1)建立课程学习QQ群或微信群,邀请往届毕业生及相关纺织品检测行业专家加入,经常在群里推荐各类检测行业信息,提供行业内有影响力的检测公司网站链接,鼓励学生经常浏览网站,熟悉相关检测工作的要求。同时,展示往届毕业生从事检测工作的场景图片及工作待遇,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憧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利用记名加分措施,激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程教学信息化平台上的检测项目背景知识以及操作视频(15~20分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

(3)通过社会服务提升课程学习效果。依托江苏省纺织品创新实训基地、江苏省功能纤维及制品工程技术中心和常州纺织新材料重点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对外纺织品检测社会服务工作,开辟校内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及职业要求,通过实践提高纺织品检测技能,实现“在学习中工作”和“在工作中学习”的统一。

(4)进行课中技能训练。初期训练时可采用集中示范讲解、小组模仿练习、集中纠错、单独提升训练总结、集中总结的方式,加强提升每名学生对各个检测项目的学习效果。后期综合训练时可采用项目小组的学习形式,项目小组从教师处领取待测样品及测试申请单,然后按照确认工作任务→制订计划→分工实施→检查评价的流程,完成检测技能的强化提升训练。

(5)鉴于课时有限和教学实施的局限,个别项目还可灵活采用其他形式进行教学。如纺织品原料定量鉴别子项目中的多组分纺织品检测实操训练,可在二组分定量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分小组领取不同多组分纺织品定量鉴别任务,然后完成检测标准资料的查阅,制订定量鉴别方案,实操完成后采用PPT进行汇报。

(6)分组合作学习与独立工作相结合,使学生能独立地、负责任地(在团队条件下)有效完成工作任务。

三、 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一支稳定有效的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优势互补,一起完成教学任务。专任教师需定期到企业进行脱产顶岗实习,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并实时收集一线教学案例及素材。此外,还可通过校内外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与同行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等方式培养专任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同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到校开设专题讲座,个别的项目任务由企业技术专家主教,将企业的工作方法和文化氛围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的日常活动中。另外,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不局限于企业的高管,也可聘请一些实操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

四、 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材建设

由“纺织品检验”课程专任教师联合企业检测技术专家,突破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按照项目化教学形式构建教材的结构和内容,项目设计既要满足教学要求又要具有可行性。在项目教学中,切忌分解工作任务过细,要注重一个工作任务完成过程的完整性,使课程学习项目与实际工作任务保持一致。

在项目化教材内容中,设有技能学习要点提示、典型检测案例解析、检测标准解读(测试原理、测试仪器、取样方法、测试参数设置、测试步骤、测试数据处理、注意事项、检测报告出具要求等)、提升练习、拓展知识、附录、参考文献及操作视频链接二维码,使教材起到类似于企业工作任务指导手册的作用。

五、 参照企业管理评价方式构建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是保证和检验教学设计和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其目的要立足于激励,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起到及时的激励和督促作用。基于“纺织品检验”项目化课程的目标和特点,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职业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开放式多元化评价体系。采用多方参与(校内专任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习小组成员互评和企业兼职教师评价),全程考核,态度评价(出勤、作业、课堂互动)、知识评价(课内分段理论测试)、技能评价(测试任务完成情况、现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测试报告出具解释等)相结合的动态化多元考核方式进行综合成绩评价,从而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操作能力。

六、 结语

基于工学结合的“纺织品检验”项目化课程设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了沟通合作、仔细严谨的职业素质。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真实纺织品检测任务学习,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实现了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

[1] 吴敬茹,王海燕.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0):263.

[2] 鲍惠芳.“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与实施[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8-80.

[3] 马莉萍.工学结合模式下“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建设的探讨[J].财会教育,2010(11):76-77.

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201518);常州大学高职教育研究院立项课题(CDGZ2014018)

赵为陶(1983—),女,安徽六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纺织工程。E-mail:360943144@qq.com

G712

A

2095-3860(2016)05-0368-04

猜你喜欢
工学纺织品检验
盐工学人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