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016-12-09 02:45张君浪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衣片立体结构设计

张君浪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张君浪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高校“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存在立体结构设计和平面结构设计分离的现象。提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在讲授平面结构设计时引入立体结构设计的内容,分析课程在不同教学阶段的侧重点,采用教学案例说明平面与立体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为企业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服装结构设计;平面结构设计;立体结构设计;教学设计

一、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研究包覆人体的服装各部位轮廓线条及裁剪方法的课程。服装结构设计是实现服装款式设计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服装工艺制作的前期准备。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有平面结构设计和立体结构设计两种。由于平面结构设计的成本较低,耗时少、效率高,适合快节奏的大众化服装生产,因此,国内大部分服装院校在教学中和服装企业在生产中都以平面结构设计为主。立体结构设计作为平面结构设计的加强和补充,仅在制作造型夸张的特殊款式或合体性要求较高的礼服时运用。高校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一般是将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分离开来,将“立体结构设计”课程设置在“平面结构设计”课程之后,且“立体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往往注重造型而忽视结构,注重概念性、艺术性、创意性的礼服设计而忽视成衣的制作[1]。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由于理论多、实践少,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他们对于服装结构中的诸多专有名词和各部位尺寸的计算公式等内容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都是教师教一步、学生学一步,有些教师干脆让学生自己看书,照着书上的结构图依样画葫芦,往往平面结构图画好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画,也不知道各个衣片线条之间、平面的服装衣片与人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立体结构设计在服装生产企业中运用较少,在高校教学中也得不到重视,且教学内容都偏向于创意性的造型设计,不注重服装结构的合理性及尺寸的精确性,没有起到加强和补充平面结构设计的作用。

基于以上学情,笔者认为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将结构设计的两大方法合二为一是可行的,也有其必要性。理由是:立体结构设计直观易懂,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体会,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作如下设计:

1. 教学初期:以概念理解和基础结构知识记忆为主

大部分服装院校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初期都是先讲授衣片原型、袖片原型、裙片原型的结构制图及省道转移的设计原理,但学生此时对衣片结构和各部位的线条名称没什么概念,更遑论复杂的计算公式和衣片线条形状了。如果让他们强记这些线条名称,不仅学习难度大,也不便于理解。因此,教学中可以以人台代替人体,首先让学生观察衣片在人台上的着装效果,衣片各线条对应人台(人体)上的部位,然后取下衣片,边在人台上贴出标示线,边教学生认识人体各部位的关键点(见图1),并讲解人体的结构特征,从而引出人体各部位的尺寸测量方法[2]。

图1 人体各部位的关键点与衣片各对应线条

以衣片原型的教学为例,先教学生在人台上贴出人体上身的基础线,主要有前后中心线、胸围线、腰围线、领圈弧线、肩线、袖窿弧线、侧缝线;然后在白坯布上作出丝缕方向标记,将布料直丝方向对准人台前后中心线,将布料余量从颈窝开始往下推平,多余部分在腰部收一省,依据贴好的基础线画出衣片轮廓线;再将其取下,与平面制图作出的衣片轮廓线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衣片各线条对应人台上的哪个部位自然有了深刻的记忆,对线条形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省道转移的结构教学中,以往是把人体的胸部简化成锥形,在平面上运用旋转法或剪切法进行省道转移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平面结构和立体效果进行转换,对省道转移也是一知半解。如果先用白坯布贴合人台,将人台除腰部以外的所有部位都推平整,学生便会发现腰部多出了很多余量,用手把这些余量捏起来,腰部就合体了,这就是省道。那么,这些余量可不可以推到其他部位呢?答案显然是可以的。这就是省道转移的原理。课堂中还可以选出几款典型的省道设计,让学生在人台上通过立体操作进行省道的设计和转移,然后将其与在平面上运用旋转法或剪切法作省道转移的样板进行比较,这比在平面上用小剪刀剪1∶5的小样要直观和生动得多。

图2 立领

图3 翻领

图4 翻领的翻领量增加

学生在学习领子的结构设计时,对领子领底弧线形状与领型的关系常感到难以理解。教学中可用白坯布先贴合人体脖子的形状做一个立领,其立体型相当于一个上小下大的圆台;然后取下领子,让学生观察领底弧线的形状,可以发现领底弧线相对水平线是上翘的(见图2)。 再让学生做一个领底弧线与人体贴合而上部不贴合人体脖子的立领,其立体型相当于一个上大下小的圆台,取下领子,可以发现领底弧线相对水平线是下弯的,把这个领子的外围弧线往下翻,就是一个翻领的结构(见图3)。 下弯的弧度越大,领子的上部开口就越大,能往下翻的量也就越多,即翻领量增加(见图4)。 最后让学生做一个领外围弧线贴合人体肩胸部的领子,观察其领底弧线形状,可以发现它下弯的弧度比翻领要大,与衣片领圈弧线的形状吻合,这就是平领的基础(见图5)。

图5 平领

当领底弧线的弧度继续增大时,虽然领底弧线的长度不变,但领外围弧线的长度会随之增大,领子外围就会产生荷叶边的效果(见图6)。

图6 荷叶领

袖片的袖山高与袖子活动量(袖宽)的概念及制约关系也是许多初学服装结构设计的学生遇到的一个难题。教学中可引入绱袖角度的概念。以袖片原型的结构为例,使袖子逐渐上抬,让学生观察袖子上的褶皱量变化,可以发现袖子在自然下垂状态下袖片上有一定的褶皱,当上抬到某一角度时,袖片上的褶皱几乎消失,袖子达到最平整的状态。袖子继续上抬时,褶皱量又开始增加(见图7)。当袖子褶皱量最小时袖子与衣身之间的夹角就是绱袖角度,即袖中线与竖直方向所成的夹角。在该角度下过袖窿底点作袖中线的垂线,该垂线的长度对应袖子的袖宽,垂点到袖山点的距离即为袖山高(见图8)。在袖窿弧长不变的情况下,绱袖角度越大,袖宽越大,袖山高越小,袖子越宽松;反之,绱袖角度越小,袖宽越小,袖山高越大,袖子越合体[3](见图9)。通过这样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教学效果远胜于教师抽象的讲解。

图7 袖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褶皱量

图8 袖山高的确定

图9 绱袖角度与袖宽、袖山高的关系

服装结构的基础是人体,因此,掌握人体静态的体型特征和动态的形体变化,人体的骨骼、肌肉分布,长度、围度、功能性需求以及人体工程学等有关知识是学好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4]。例如,由于人体在自然放松状态下略向前倾,活动时手臂的运动也以向前运动为主,因此,为了满足人体向前运动时对背部的拉伸,以及静止状态下人体前胸部位的美观,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时可将前胸宽适当减小,后背宽加大,袖窿弧线呈略向前倾的椭圆形,以满足手臂活动量的需要。对于秋冬季服装,其领子、袖口等开口部位在不影响人体穿着和舒适性的前提下应尽量设计得小一些,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夏天则可加大,以达到排汗放湿的目的。

2. 教学中期: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服装结构设计方法,学会综合运用平面和立体的方法进行服装结构设计

以喇叭裙的结构教学为例,很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喇叭裙的结构不能直接在直筒裙的基础上将侧缝外扩,而是要通过切展的方式增加裙摆量。仔细观察两种结构设计方法设计出来的喇叭裙平面结构及其立体效果的区别(见图10),不难发现,前一种方法设计出来的喇叭裙只在侧缝处有褶,中间是平整的,褶裥过渡不够自然,见图10(左)。而后一种方法设计出来的喇叭裙则比较自然,褶裥的量均匀分布,见图10(右)。通过立体效果的展示,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结构会设计出不同效果的服装。

图10 两种设计方法设计的喇叭裙的立体效果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由于课时限制,课堂上多以绘制1∶5的结构图为主,较少绘制1∶1的结构样板或制成服装实物。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将1∶5的结构图放大为1∶1复制到白坯布上,并将衣片试别到人台上观看效果,由学生自己来总结结构设计上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修正。这样既减少了服装制作的时间,又便于学生对样板进行修正比较,比教师批阅学生作业后再指出错误,告之正确的尺寸设置、线条形状,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记忆。

3. 教学后期: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设计能力

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常有这样的问题:学生一旦遇到新的服装款式设计,对于服装尺寸的放松量、领子的开口大小、褶裥的大小、分割线的位置以及其他一些细部尺寸,往往感到无从下手,都急着翻书本和笔记,想在学过的款式设计中寻找答案,然后依样画葫芦,或者干脆求助于教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立体结构设计的形式直观,可以快速地将服装设计的意图展现出来,也可以随时改进设计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设计与实际操作的意识转换,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能教会学生善于运用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根据服装款式的效果先在人台上贴出款式线条,现场进行服装的省道、分割线、褶裥、口袋、门襟、长度及围度等设计,将人台上得出的服装各部位尺寸与平面结构进行对比,以实际操作为手段,学生将会从实际效果中受到启发,进而进行服装结构设计创新。久而久之,学生对服装结构尺寸设计有了一定的经验,设计新的服装款式也能游刃有余了。

当然,服装立体结构设计不是万能的。服装结构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平面结构设计优于立体结构设计,如大部分人台的手臂都是后期安装上去的,手臂无法自由上抬,对于用立体结构设计方法设计有活动松量的袖子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常规合体袖的结构设计可以平面设计为主,将制成的袖片样板通过人台试别,然后察看效果。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过于强调三维立体服装的合体性和款式设计的创新性,将面料紧紧地包裹在人台上,忽视了人体基本的活动松量,或是过多地加入了面料再造的艺术手法,以致层层堆积、华而不实。学生用大头针将面料固定在人台上,甚至没有考虑到服装的穿脱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丝缕方向的把握也不够重视,甚至不对丝缕而凭直观感觉将坯布贴合于人台上进行立体造型,在结构、版型方面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真正开始成品服装制作是会遇到很多问题的。

三、 结语

服装结构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从三维人体到二维衣片再组合成三维服装的过程,立体和平面两种结构设计方法是缺一不可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改变“服装结构设计就是背诵尺寸公式,然后在纸上制图”的做法。要了解服装结构,需从了解人体结构和人体运动规律开始,合理地将立体结构设计的知识穿插融入平面结构设计中,培养适合行业发展需求,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拥有扎实的平面制版和立体裁剪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服装款式创新和样板制作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1] 张君浪.高职院校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的立体裁剪应用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2(12):96-97.

[2] 王式竹,王威仪.“立体法”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4):121-123.

[3] 魏静.服装结构设计: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1.

[4] 鲍卫君,张芬芬.服装裁剪实用手册:袖型篇[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张君浪(1983—),女,浙江金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E-mail:546375083@qq.com

G712

A

2095-3860(2016)05-0399-04

猜你喜欢
衣片立体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动作分析的女西服绱袖与绱领工序的工时研究
念个立体咒
针织服装衣片造型设计方法初探
多功能普外科及妇科手术衣的设计及护理应用
立体登陆
基于3D试衣软件虚拟缝合的优化研究
炫酷立体卡
BIM结构设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