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春壶》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性

2016-12-12 08:5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壶把宜兴紫砂壶

蒋 旭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供春壶》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性

蒋 旭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供春壶》保持了传统的树瘤造型,再现了供春的质朴和自然感。虚实相间的空间,给人以层次感。树枝状的壶把,下弯的形态,从上向下生长,下端与壶身连接处枝条的断痕自然清晰。同是树枝状的壶嘴呈朝上伸展的趋势,极具张力。壶把和壶流,一上一下的造型两两对应,保持了重心的平衡,整体视觉协调统一。

供春壶;文化;风格

《供春壶》

在中国紫砂史上,供春是紫砂壶的开山鼻祖,而他创作的供春壶是紫砂学界公认的天下第一壶,得益于供春的壶艺贡献,把紫砂茶壶从一般粗糙的手工业品推进为工艺美术品的创作。供春壶经文人墨客渲染,已经神乎其神。而真正传世者又几乎没有,于是从时大彬起仿制者众多,已难以辨识。但都无法动摇供春和供春壶在砂壶史上开创性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其所以成为名陶,是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宜兴紫砂花繁似锦,在中国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明代正德年间,供春作为书僮随进士吴颐山来到金沙寺伺读,闲暇时看到寺内老和尚用当地特有的紫泥捏制茶壶,饮茶参禅,此时已成佛界习俗。也许是出于好奇吧,他就取了老和尚洗手后沉淀在缸底的洗手泥,参照寺院内大银杏树的树瘿,做出了“指螺纹隐起可按”的供春壶。

许多文人对供春及供春壶的评价极高,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称供春壶“极古秀可爱”,并赞曰:“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以元功,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徐喈凤《宜兴县志》中说,“供春制茶壶款式不一,虽属瓷器,海内珍之。用之盛茶不失原味,故名公巨卿,高人墨士恒不惜重价购之。”供春壶以指纹螺隐清晰可见,可见当时的制作技艺并不发达,而是靠纯手工捏造的,仿照银杏树的树瘤制作的供春树瘤壶,也足以证明紫砂的诞生之初,是从自然界中模仿的形态,创造出具有生命的艺术。为供春的紫砂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

在紫砂壶的发展史上,《供春壶》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它的出现把普通的日用陶器提高为既实用又具艺术价值的工艺陶。在供春壶的经典壶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加工,把古典的文化与紫砂的发展相融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供春壶》保持了传统的树瘤造型,再现了供春的质朴和自然感。虚实相间的空间,给人以层次感。树枝状的壶把,下弯的形态,从上向下生长,下端与壶身连接处枝条的断痕自然清晰。同是树枝状的壶嘴呈朝上伸展的趋势,极具张力。壶把和壶流,一上一下的造型两两对应,保持了重心的平衡,整体视觉协调统一。

纵观历史,从明代时大彬到近代顾景舟,一代代的紫砂艺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与历代优秀的文人书画家合作了一件又一件的紫砂艺术珍品,使得紫砂艺术这朵工艺美术领域中的奇葩,一路绚烂、发扬光大。紫砂是泥土,是矿石,通过手工制作,就被赋予了生命!也就是除了它的物质属性,还有它的精神属性、文化属性。紫砂壶寄托了现代人对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传统生活方式的一种怀念。《供春壶》是一件真正的好作品,值得大家收藏把玩。

[1]《宜兴紫砂》 梁白泉文物出版社、两木出版社 1990年版

猜你喜欢
壶把宜兴紫砂壶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