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就业服务工作框架的五个基本要素

2016-12-12 07:55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肖建荣
学苑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调研职业

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肖建荣

浅析高校就业服务工作框架的五个基本要素

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肖建荣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对象、切入点、队伍、内容和平台五个基本要素出发对高校就业服务工作框架展开了梳理,通过对五个要素的阐述,明确了就业服务工作内涵,为提升高校就业服务工作质量、创新就业服务工作方法打开了思路。

就业服务工作就业力资源整合

就业服务是高校毕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服务水平的高低反映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是否健全完善。近年来,为创新出更具特色、实效性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各高校纷纷在就业服务工作的丰富和完善上下文章。本文则是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框架下五大基本要素的详细阐述,梳理了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脉络,为提升高校就业服务工作质量、创新就业服务工作方法打开了思路。

要素一:明确就业服务对象

为了推进就业服务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合理利用有限的就业服务资源,我们首先要明确就业服务对象,这样可以提升服务的指向性。高校就业服务对象有两种划分:

1.从服务对象数量上来讲,可以是团体辅导和训练,也可以是个体咨询与指导;

2.从服务需求上来讲,分为寻求职前专项辅导的团体或个人,主要集中在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当中;寻求个人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团体和个人,这些学生分布在高校各个年级中,对自我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较高的要求。

要素二:找准就业服务切入点

既然提供服务,那就一定要清楚服务对象的真正需求,只有当服务能够满足需求时,工作才会焕发生机、取得实效。因此,找准就业服务的切入点也就是调研并总结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并根据需求设计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1.理想职业需求。每个大学生对于未来要从事的职业都有一个憧憬,都希望能够完善自己来满足理想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例如,从事销售工作要求具有良好的自我表达和沟通技巧,如果大学生要从事销售行业,那么他就有了“在自我表达和沟通技巧方面得到进一步训练和指导”的就业需求,学校便可以针对此需求为这一类学生展开专项服务。

2.自我发展需求。过硬的专业素质是一个大学生必备的硬件武器,但仅有此是不够的,大学生还应当从执行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创业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面对这种自我发展需求,高校应设定一套完善的“就业软实力提高计划”,对学生展开训练,提升他们在未来社会的综合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他们冷静、沉着地应对瞬息万变的职场,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从理想职业的人才要求倒推出来的学生职前训练需求和学生自我发展所需的综合竞争力提升训练,构成了高校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切入点。

要素三:打造就业服务队伍

明确了服务对象,找准了工作切入点,就应该组织一支工作队伍着手推进工作。高校就业服务是一项周期长、系统性强、专业要求较高的工作,必须要有一支稳定、专业的就业服务团队来保障工作顺利、有序、有效地开展。而其组成主要包括以下三支队伍:

1.专业的学生就业服务调研团队。就业服务工作能否有效开展,首先取决于能否真正了解学生需求,急学生就业之所急,想学生就业之所想。就业服务调研团队要通过问卷调查、广泛座谈等调研方法,从大量烦琐复杂的数据中,搜集并整理出学生面临的求职困境、就业需求及所需服务等内容,为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如何开展提供重要参考意见;与此同时,在就业服务进行过程中,调研团队还应完成中期沟通、后期反馈等调研工作,进一步论证服务工作开展的实效性,提升就业服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团队成员以学生为主,参加社会工作调研培训并合格后成为正式的调研人员;团队负责人则由专业老师来担任,全面负责确定调研题目、开展调研活动等相关事宜,对最终的调研数据和调研报告负责。

2.多元的就业服务智囊团队。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所要从事的职业并非所学专业这样的情况。专业问题可以由学院专家教授解答,而所要从事职业发展前景如何、初入职场需注意些什么等困惑却很难得到专业人士的指点。因此凝聚一批热心于大学生就业辅导、在职场经验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有经验的专家、企业家、社会人士乃至社会机构,作为开展就业辅导工作的智囊团队和坚强后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有针对性的辅导,最大限度地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而组建这样一支多元、稳定的就业服务智囊团队,并保持其服务作用发挥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本身就是高校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高校开放就业思维、整合社会资源的一种积极表现。

3.以就业辅导为事业的工作人员团队。这支团队成员来源于高校就业相关职能部门或学生管理一线,他们或许不是就业辅导的专家,或许没有遇到过学生求职过程中的烦恼,但是他们具有为“就业服务工作”而服务的职业精神,他们的存在与努力架起了一座连接学生与社会的桥梁,为二者的顺利通行保驾护航;他们通过开展一系列满足学生就业服务需求的活动,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平台。

打造这样一支“三合一”的就业服务队伍,是科学开展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有力保障,也是整个就业服务工作有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要素四:完善就业服务内容

1.信息服务与政策解读。包括:(1)指导学生掌握信息发布渠道,筛选有益信息,对海量信息进行理性辨别,以防掉入就业陷阱;(2)解读国家关于大学生毕业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引导多元化就业。

2.引导学生树立理性就业价值观。在成为真正的职业人之前,学生总会对其抱有这样、那样的幻想和期待,但走入社会之后,他们才有可能意识到梦想与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如何让他们提前感知社会、以积极的心态和理性的价值观去迎接未知的工作是就业服务的灵魂性内容。

3.挖掘实习机会,开拓就业市场。就业指导部门一方面以高校职能单位的身份直接与政府、企业合作,开拓就业市场;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校内专业教师,特别是专家、学者的社会作用,引入专业对口企业,及时了解社会用人需求,在为毕业生开拓就业市场的同时,也可以面向低年级学生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4.开展就业指导。转变传统就业指导的说教模式,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要对授课教师进行选聘上岗,宁缺毋滥,辅导员所担负的仅仅应当是辅导、指导作用,一定要将有经验、有经历的人推到课堂上,将理论信条转变为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才可以使就业指导课程大放异彩,为学生所接受;还要依托各项就业指导平台的建设,提升就业指导形式的多样性。

5.强化能力提升。针对学生发展需求,整合各项资源,提供系列能力培训,从讲座、训练、素质拓展、自我展示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训练平台。

要素五:丰富就业服务平台

1.完善高校就业服务网络平台。(1)实时更新就业网站信息,提升就业信息的有效获取量;(2)丰富网络平台服务功能,通过添加实时互动、各类(职业、能力、性格等)测试软件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功能,提高网络平台点击率,使学生们一想到就业就能够想到这个网络平台并从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和资源;(3)将线下的讲座、培训搬至线上,成立“就业辅导小课堂”,实现线下线上的资源共享。

总的来说,就是要想尽办法让高校就业服务网络平台“活起来”,增加网络平台的知识性、活动性和趣味性,使它区别于普通的就业招聘网站,最终把网络平台建设成为高校大学生寻求就业服务、沟通求职技巧、分享求职历程的网络之家。

2.建立“职场体验实验室”。针对不同职业类型和当代大学生需提升的就业力,建立“职场体验实验室”,设定多个模拟职场与职业情境。通过预约,可以让有意向的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参与职场体验,在游戏中发现不足,以便在就业过程中针对不足进行专项能力提升训练。与此同时,高校就业辅导部门还可以与一些能够提供实习机会的本地企业签订职业体验协议,增加体验的真实性。

与讲座、素质拓展相区别的是,职场体验实验室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一个始终伴随着反思的过程,这种反思可以是某种情境中学生产生的联想,也可以是离开情境后学生们的回味与反思,通过亲身感受、反思、分享与总结,逐渐形成对就业价值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3.成立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工作坊。与学校普及型就业指导工作相呼应,高校还应当对毕业生就业展开个性化指导与支持,通过个性化就业评价系统与软件的应用、大数据时代下个性化就业信息的搜集以及个性化就业训练方案的实施等就业辅导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发展的能力提升与就业需求。成立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工作坊,从根本上来讲是对就业辅导有需求的个体学生展开的定制式服务,切实保障在校大学生拥有时时可咨询、处处能锻炼的实训平台,尽力保障实现“人职互相匹配”的高校就业人才培养目标。

就业服务工作框架的搭建,为高校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创新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在对五个基本要素展开详细阐述的过程中,不时会有工作创新点闪现于脑间。作为高校就业辅导队伍的一员,一定要时刻牢记五个工作要素,结合大学生就业需求,整合校内外就业辅导资源,搭建就业辅导平台,有序推进高校就业辅导工作的科学化进程,并以此为基点,不断创新就业服务形式,丰富并充实高校就业辅导工作内涵。

[1]汪品淳、汪昌权.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中的问题与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10)

[2]王玲.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 (1)

[3]肖建荣、曹伟光.以提升大学生软能力为目标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创新 [C].吉林大学2014年学生工作论文集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调研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