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有限当立万世勋——记我国著名聋人教育家宋鹏程先生

2016-12-14 03:49季瑾孙家文马建强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聋哑学校聋人鹏程

●季瑾 孙家文 马建强

人生自有限当立万世勋——记我国著名聋人教育家宋鹏程先生

●季瑾孙家文马建强

人物小传

宋鹏程,男,聋人,江苏省江阴市人。1922年9月出生。7岁时因患脑膜炎而导致双耳失聪。1935年毕业于上海私立聋哑学校。1938年与聋人胡文忆一起创办了上海哑青聋哑学校,并担任专任教师。1940年起先后出任上海中华聋哑学校教务主任、校长,上海南市聋哑学校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回到家乡担任无锡市聋哑学校教导主任、副校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宋鹏程被教育部借调集中到北京参与编写全国聋哑学校教材,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先后被光荣推选为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全国盲人聋哑人代表大会代表。参与创办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会与《聋教通讯》。1987年退休,为聋教育事业奋斗50个春秋。宋鹏程系中共党员,无锡市第八、九届人大代表,无锡市盲人聋人协会副主席。著作有《聋人世界寻旧踪》、《梦圆忆当年》(合著)等。现居无锡。

出生世家因病致聋

宋鹏程,1922年出生于江南古镇的江阴长泾。宋家书香门第。宋鹏程从小聪明伶俐,好学上进。不幸的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场脑膜炎无情夺走了他的听力,由此双耳失聪,上帝给他的人生开启了静音模式。

当年江阴包括邻近的无锡、常州、苏州均没有聋哑学校。父亲便把宋鹏程带到上海求学于私立上海聋哑学校,该校由健听人施殿清、沈瘦梅创办于1933年,他们两人曾到山东烟台启喑学校学过几个月的聋哑教学,后来在上海著名慈善家、书画家王一亭的资助下,租用西林禅寺一部分房屋开始招收聋童入学。在私立上海聋哑学校,宋鹏程很快学会了手势语,还不断创造新的手势语,深得老师、同学的喜爱。通过聋校的学习,宋鹏程变得自信起来。他明白一个道理,尽管双耳失聪,继而失语,但只要勤于学习、勇于钻研,聋人一样可以自立自强。宋鹏程原先学名为宋堃,从上海聋哑学校毕业时,他毅然决然改名宋鹏程,希望将来鹏程万里。当时上海所有聋哑学校只有高小没有中学,宋鹏程毕业后无法升学,只得回到家乡长泾开始自学。他博览群书,学习英语,学习写作,不知不觉语文水平大大长进。

正当他刻苦自学准备鹏程万里之时,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江阴很快沦陷。宋鹏程与家人开始到处逃难,饱经磨难与屈辱。这时他想去参军,但自己是聋哑人,找不到参军的道路。就在这时,宋鹏程在私立上海聋哑学校读书期间的同学胡文忆给他写信,邀请他去上海筹办聋校。出身教师家庭的他,对做教师很有感情,便不顾家人劝阻,带着创办聋校造福同病的梦想来到上海。这是1938年,这一年宋鹏程16岁,正是英雄少年时。

造福同病创办聋校

1938年,宋鹏程与胡文忆等创办了上海哑青聋哑学校,当时上海著名的社会名流王一亭、虞洽卿、林康侯、施肇曾、袁履登等都签名赞助。袁履登是个书法家,专门给胡文忆题词鼓励。施肇曾,外交家,曾任中国驻美使馆参赞,他哥哥施肇基曾任驻美大使。聋人施传元是他们的侄儿,所以他们都对创办聋校给予了道义上与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哑青聋哑学校位于上海浦东大厦523号,校舍分三间,一大间做教室,一小间做办公室,另一间做宿舍。胡文忆担任学校校长,宋鹏程担任专任教师,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还有聋人林吉姆、王廷桢、施传元、杨良臣、孙来沪、赵鉴、陶徵祥等。学校使用普通小学教材,学制六年。

从1938年创办哑青聋校起,宋鹏程在学校任教一年多,不拿工资,吃饭也是东一顿西一顿,朝不保夕。此时伯父宋楚材与别人合资在上海开办了一家专门生产车床、刨床、冲床等机器设备的新华工程公司,父亲便要求宋鹏程离开哑青聋校,到公司去学徒。学徒不拿工资,但有月规钱(相当于津贴费),学徒的都是年轻人,宋鹏程工余帮他们一起学文化,还创办了“自习读书社”,并自己动手出版了一本手抄刊物《自习》。《自习》出刊了三期,被厂方管理人员知道,认为违反了厂规,“自习读书社”与《自习》刊物被迫停办。此时,中华聋哑学校需要人,宋鹏程便结束了一年学徒工生活,于1940年秋来到中华聋哑学校任教。中华聋哑学校隶属中华聋哑协会,因抗战爆发后,沦陷区聋人大量涌入上海,失学聋童增多,中华聋哑协会便应势创办了“战时聋哑学校”,后改名为“中华聋哑学校”,主要创办人是聋人何玉麟、王逊、孙祖惠等。1940年时的中华聋哑学校已有40多名聋童在校。何玉麟任校长,宋鹏程担任教导主任,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教师主要有孙祖惠(后去南京创办首都聋哑学校)、何玉麟、吴一鸣。相比孙祖惠、何玉麟、吴一鸣等,宋鹏程从年龄上来看,只是小弟弟,能力上比其他人弱些。孙祖惠文史知识深厚,吴一鸣绘画水平很高,何玉麟出身商人世家,管理水平很高。这时宋鹏程一心想继续深造,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不久一个机会来临,上海《申报》举办了一个公开征文活动,题目为《我今年的计划》。宋鹏程投稿应征,不想一下子就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第一名是位女大学生,第二名是袁鹰,就是后来的知名作家。这让只有高小学历的宋鹏程自信满满。1941年,《申报》又举办了读者助学金活动,由报社向读者募捐资金,用来帮助想读书但又付不起学费的人。因为获得过《申报》征文大奖,宋鹏程便鼓起勇气给报社写信希望自己能够继续深造。报社收到来信后约谈宋鹏程,对宋鹏程作为聋人自强好学的精神大加赞扬。经过审核,报社同意资助宋鹏程深造。这样他得以进入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半工半读,上午在艺专学习,下午在中华聋校教书。

与宋大文先生合影 摄影 戴美

中华聋哑学校办在租界,只有两间教室,白天上课是课堂,中午课桌拼拢起来就是食堂,晚上课桌拼拢起来又成了睡觉的床。学校四十多个学生,分六个年级,采用复式教学,上课使用手语。宋鹏程语文水平很高,他不断创造新手势语,因为他的手势语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和汉字密切联系,聋童学得容易,进步很快,师生之间感情也很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聋人担任聋校教师,使用手语教学,是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19世纪末,在意大利米兰召开过一次国际聋哑教育会议,形成一个决议,禁止在聋校课堂上使用手语。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聋教育,与国际聋教育接触交流很少,像宋鹏程这样的聋人教师,几乎全部使用手语教学法,倒没有遭到什么人反对。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教育部主张全盘学苏,确定了“以口语教学为主”的政策,聋校开始反对手语教学,甚至将聋人教师、聋人校长清退出聋教育队伍。

宋鹏程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聋生,如傅逸亭、梅芙生。傅逸亭,浙江宁波人,13岁因病致聋,后进入中华聋哑学校学习,因学习成绩优异受宋鹏程赏识,194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他终身感谢宋鹏程的培育之恩,新中国成立后他主动放弃中华聋哑学校教导主任的岗位,要求调到新成立的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担任班主任,为办好中国第一所聋人中等职业学校立下了汗马功劳。1956年他与恩师宋鹏程一起被国家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点名抽调到北京编写聋校教材,1959年他还出任教育部委托上海创办的《聋哑教育通讯》主编,1986年他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手语专著《聋人手语概论》,1987年他被评为上海首批中学高级教师。梅芙生,早年入学中华聋哑学校,受业于宋鹏程,书画水平、手语能力均得到很大提高。从中华聋哑学校毕业后,经宋鹏程老师鼓励与推荐,考入招收中学生的南京市立盲哑学校,1954年毕业后独身闯荡北京,1958年起出任北京市第三聋哑学校教师,1979年在学校创办美工实验班,把一批聋哑学生培养成了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美术人才,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4年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宋鹏程晚年撰写回忆录,梅芙生为报答当年教育之恩,主动提出为宋鹏程先生所著回忆录抄写校改书稿、手绘精美插图,还多次联系出版单位。

勇于担当出任校长

1943年,上海三位聋人画家夏华侨、李逸珊、顾鸣惊继创办“幽默画社”并初有成效,后稍有余款便创办了“上海南市聋哑学校”,校舍在露香园路阜春街23号,有间十多平方米的房间。这3位聋人画家画画、办画社是内行,但文化低,办聋校不行。聋校筹办不久便骑虎难下无以为继。万般无奈之下,他们便找到中华聋哑学校的何玉麟、宋鹏程。何玉麟提出让宋鹏程去接任校长。

此时宋鹏程20岁出头,从事聋教育已有四五个年头。一经何玉麟推荐,他便信心十足走马上任了。

为了解决办学经费问题,宋鹏程想到组织一个学校董事会,因为此前与《申报》打过几回交道,他便上门聘请《申报》社社长陈彬和为主席校董,陈表示很愿意也会很支持。再经陈彬和推荐,宋鹏程又去找到了几位知名人士,学校基本的办学经费有了着落。办好学校师资最重要,宋鹏程要聘请最好的教师来校。首先他找到了顾祺老师,顾祺是上海福哑学校老教师,聋哑人,教学经验丰富,热爱聋生,又会画画。宋聘他为训育主任。聋哑人葛振民是宋鹏程的老朋友,是中共地下党员,皖南事变后组织上安排他潜回上海,宋聘请他担任学校事务主任。聋人傅逸亭忠实可靠,办事认真,宋让他担任国文教师。此外还聘请了健听人教师。由于南市聋校办在文庙,这里人来人往,很快众人都知道这里要办一所聋校,秋季招生时学校一下子就招收了40多名聋童学生。

1944年,何玉麟要离开上海远去重庆,他见宋鹏程教学认真、办事踏实、为人诚恳,把南市聋哑学校办得风生水起,有板有眼,便让他担任中华聋哑学校校长,兼任中华聋哑协会理事长。宋鹏程见南市聋哑学校校舍面积较大,而中华聋哑学校校舍局促,便大刀阔斧把两校合并,校名仍用中华聋哑学校,这时学生一共接近百人,教职员工12人,在抗战期间的上海几所聋校中,该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实力上跃居第一。这一年宋鹏程才24岁,在学校所有教职员工中年龄最小。

这时,宋鹏程不仅收获着事业的成功,也收获了爱情。肖惠玲是广东中山人,生于香港,长于澳门。父亲经商,家境原本优厚。可抗战爆发后,肖惠玲的父亲在战火中逃难,不幸染病突然离世,留下了寡母孤女,由此家道中落。14岁时肖惠玲进入上海私立哑青学校读书,后来转到中华聋哑学校读书,宋鹏程教过她手语课。共同的命运是他们同病相怜相互照顾,更使他们相互砥砺相互欣赏。1941年肖惠玲从中华聋哑学校毕业,1942年宋鹏程在双方家长的同意下正式订婚,1944年结婚。婚后两人都在中华聋哑学校任教,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相伴50多年,共育4个子女。

宋鹏程先生 摄影 戴美

服务家乡成就突出

1949年上海解放。无锡离宋鹏程的家乡江阴很近。当年无锡有所聋哑学校,刚好自己父亲宋赋风此时也从上海回到家乡江阴任教,于是宋鹏程便接受了无锡聋校的聘请,来到无锡任教,直至1987年退休。

无锡聋哑学校最早创办在一所尼姑庵里,只有4间教室、1间办公室、一方不大的天井,教室里还有佛龛供有佛像。学制是小学6年,采用手语教学。当年苏州、无锡、常州三地的聋校,学校领导都是聋人,3所学校之间经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集体讨论问题,相互促进提高。一时间3所学校在沪宁线上乃至在全国都是办学规范、成效明显、社会满意高的好学校。1952年,国家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黄乃、洪雪立专门到无锡聋校考察。他们听了宋鹏程亲自上的高年级复式语文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久,该处分管聋教育的洪雪立又专程到无锡,与宋鹏程探讨聋教育问题。此后他们之间经常通信交流,并结下了深厚友谊。

1956年,教育部决定借调一批对聋教育有研究的专家,集中到北京编写全国聋哑学校教材。宋鹏程一马当先,另有9人参加,其中上海3人、北京5人、江苏1人。这是宋鹏程第一次去首都北京,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光荣,也是无锡聋校乃至江苏特殊教育的光荣。宋鹏程与其他聋教育专家精诚合作,顺利完成了聋校教材编写工作,教育部特别对宋鹏程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宋鹏程回到无锡后不久,教育系统开始启动第一次工资改革,他被定为小学教育行政二级,人文荟萃、名师众多的无锡市,只有宋鹏程一人独享此殊荣。1964年,他被推选为全国第二次盲人聋哑人代表大会代表。宋鹏程感到惶然,事隔多年后他才获知,那是洪雪立同志代表教育部,专门给江苏省教育厅和无锡市教育局反映宋鹏程在教材编写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后的结果。也许正是这次特别高的荣誉,致使“文革”期间宋鹏程被戴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漏网右派”“三反分子”等罪名,受尽折磨。对此,宋鹏程觉得自己只读过聋人小学,更非科班出身,被打成“反动权威”实在匪夷所思。好在那个颠倒是非、黑白不分的时代终于随十年“文革”结束而一去不复返了。“文革”结束后,江苏省民政厅、教育厅领导专门来无锡过问宋鹏程先生恢复名誉的事宜。不久,他又被推选为1980年全国第三次盲人聋哑人代表大会代表,被批准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无锡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推选为1984年全国第四次盲人聋哑人代表大会代表。1980年在宋鹏程先生的数次呼吁与亲自推动下,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会在全国率先成立,刊物《聋教通讯》也正式创办。1987年,65周岁的宋鹏程主动要求退休,以把岗位留给年轻人。从1938年参与创办上海市哑青聋哑学校开始算起,此时宋鹏程先生已经整整为中国聋教育奋斗了50个年头。

退休后的宋鹏程先生,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聋教育,他先后围绕“手语教学”“聋哑人语言”“聋哑人高等职业教育”等课题,进行了调研考察并相继撰写了一批论文。他还与戴目先生合作组织撰写了《梦圆忆当年》(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个人出版了《聋人世界寻旧踪》,这两本专著为中国聋教育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今年,宋鹏程已经95岁,诚如他自己所言正是“斜阳灿烂任遨游”的美好时光,但他仍然“白发报国心难老,更焕夕阳耀尧天”。他在兹念兹的却还是目前的聋教育,他正在写回忆录,希望中国聋教育能够继承创新,更上一层楼,让聋人学习、生活、工作更顺利、更便捷、更幸福。他为中国特殊教育事业奉献了50多年,立了功、立了德、立了言,当为不朽!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210036)

猜你喜欢
聋哑学校聋人鹏程
GLEASON’S PROBLEM ON THE SPACE Fp,q,s(B) IN Cn*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A PRIORI BOUNDS AND THE EXISTENCE OF POSITIVE SOLUTIONS FOR WEIGHTED FRACTIONAL SYSTEMS∗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THE CAUCHY PROBLEM FOR THE TWO LAYER VISOUS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翻转课堂在聋哑类特殊教育学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聋哑学校班主任工作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