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世界第一探秘之我见

2016-12-14 12:27林黎华
师道·教研 2016年7期
关键词:宝盒芬兰人芬兰

林黎华

也许由于芬兰日照时间不长,人们的户外活动受到一定限制,芬兰人很喜欢阅读,他们不会因为天气的灰暗而抑郁或无所事事。他们还酷爱户外运动,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天,都向往和自然的融合。所以,在芬兰的商店里,户外用品种类繁多,功能多样。人们喜欢在森林里狩猎、在湖边垂钓、在冰雪滑行、在雨中骑车……因为爱运动,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价值,敬畏大自然的同时也欣然接受大自然给人类的挑战。爱阅读、爱运动,加上芬兰公平、平等的治国理念造就了芬兰人的儒雅平和但坚毅的品格。

镜头1:芬兰妈妈的福利宝盒。在芬兰,无论贫富,所有孩子都有权利得到这样一个“妈妈宝盒”,它不像电影《大话西游》里的“月光宝盒”能使时光倒流,但却像机器猫的口袋似的,能“变出”婴儿所需用品。在宝盒里还放了些图画书,是想鼓励婴儿去摆弄这些书籍,直到有一天他们学会阅读。“妈妈宝盒”既给了孩子们人生一个平等的开始,也减轻了家庭养儿育女的负担。这只纸盒已有75年历史,不论贫富贵贱,人生都从这只纸盒开始,体现了芬兰的平等精神和对儿童的重视。

镜头2:人性化的芬兰公共交通。芬兰公交车大部分车辆都是无台阶式的,可调节车门与地面的距离,便于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推婴儿车的乘客上下车。公交车准点运营,每个公交车站牌下均标有运行时刻表,公交车实际到站时间与运行表上的时间误差很小。芬兰的公共交通效率高、服务质量好,已得到世界的公认。

镜头3:礼让行人的芬兰司机。亲眼目睹芬兰司机的“礼让”,令我想起多年前曾疯传的一个网贴:“一位芬兰洋大叔在斑马线上,用自己学来的中国太极拳动作,提醒司机减速慢行。”过去只是觉得这位“芬兰大叔”的善举很可爱,今日明白了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现象”是极不可思议的,在芬兰,出租车和公交车一定礼让行人。

镜头4:倾听女儿哭诉的爸爸。芬兰人的家庭观念真的很强,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爸爸带着孩子的身影。我见到的这个爸爸虽然高大威猛,但在这个哭闹的女儿面前却好像是个“弱者”,只见他俯下身段耐心地倾听着女儿的哭诉足有5分钟,却一直未见他对女儿的恐吓.

镜头5:静候美味鸡翅的男孩。在餐厅,我见到一个小男孩端着一个空盘驻足在自助餐台前等新鲜出炉的烤鸡翅足足有十分钟之多,却一直未见其闹也不见其家长来找,男孩安静的举止及家长的放心,足见芬兰人耐得住性子。

镜头6:温暖和谐的芬兰大家庭。每走进一所学校、培训处、博物馆或餐厅,都有回到了温暖的家的感觉。人人顺手把大衣挂在一排排的衣物架上,然后很轻松自由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尽管芬兰的冬天较长时间是“暗无天日”,阴雨绵绵,但芬兰人善良的举止、平和的语调、微微的笑意、信任的眼神、友好的沟通,配以整个城市暖色调的建筑装饰及神话般的宗教艺术,一个温暖和谐的芬兰大家庭呈现在我们眼前。

反观中国,孩子从出身似乎就贴上了“三六九等”的标签,富者无时不在炫耀着自己拥有的资本,穷者无时不在宣泄着牢骚满腹的情绪。人口太多,资源不足,挤上公交占上位是要紧事,哪顾得上对特殊人群的特别关爱。紧张忙碌了一天的家长被孩子的诉求烦心,哪有耐心倾听,轻者大声斥责恐吓孩子,重者痛打一顿,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孩子的问题,表面的解决却留下了诸多的祸患,今后孩子不愿跟家长沟通交流,不信任家长,遇到问题就寻找自己的同伴去解决。殊不知,同伴毕竟都是未成年人,人生阅历短浅,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是想当然、幼稚的,这就使形势更加雪上加霜,不少校园欺凌事件不就是这样发生的吗?当然,不少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吃不得半点亏,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不少家长是宁愿无理由地指责别人服务不到位,也坚决不愿自己的孩子承担应承担的责任,这无疑助长了孩子无理取闹的气焰,现在学校的不少问题生就是家长如此之纵容所导致的。

芬兰民族本着“尊重”与“善意”,从社会到公民、从家长到孩子,他们在享受着恩赐的同时也在用实际行动感恩回报社会、服务他人,教育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这也使我想起了老子《道德经》中的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想最好的教育也是如水般的教育。水不分高低贵贱,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流必向下,谦虚低调;水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规律;水包容万物,浩大无尽,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上善若水,最好的教育应该如水一般滋润万物,不分彼此;谦虚低调,平等对话;遵循规律,耐心等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们都一样,大家都一样。”作为教师的我们,天天在用自己的言语和孩子们进行沟通,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随意的话刺伤学生柔嫩的心灵。让我们像水滋润万物般,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很一般或存在问题的孩子,他们被排除在外围、被视为“异类”或者“多余”的那些人,他们更需要我们温柔相待。我们以“善意”传递“善意”,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俯下身去跟孩子交谈”。当我们滔滔不绝的时候,我们忘记了孩子也需要话语权,他们很多时候是处在失声状态。没有谁天生就是一位演说家,如果孩子害羞或者不愿意说,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方法去“撬开”他们灵巧的嘴巴,而不是让他缄口不言,做沉默的大多数。多给孩子一些说的平台,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教育就该如水般,谦虚处下,俯下身去,和孩子们心连着心,情牵着情,孩子们才会在信任的氛围中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这是一种对生命个体的敬重与信任,相信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只是“爆点”因人而异。我们千万不能因为慢了而干着急,也不能因为慢了而责怪,更不能因为慢了而放弃。当然,我们也不是“不作为,放任之”,我们应耐心地陪着那些慢点儿的孩子,用我们的教育智慧领着孩子们们一路成长,走向“花开”的烂漫季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育是不能用一把尺子来度量每一个孩子的,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肯定每一个孩子的优点,用包容的心态容忍每一个孩子的不足,根据孩子的个性给其成长与发展以充分的选择权。在芬兰,孩子们从小学就开始选择自己的课程,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化的课程表,不存在跟哪个孩子竞争高低,这种教育方式看似“无为而治”,却很管用。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老师就能逐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他感兴趣的方式,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师能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尊重孩子们的选择权,因材施教,孩子们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可见,“上善若水”不仅是对教育极好状态的向往,也是对教育的一种责任与担当,对教育的一种信念与坚守,更体现了教育的智慧与追求。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宝盒芬兰人芬兰
揭秘水下的“时光宝盒”
走近宝荷,打开宝盒
打开艺术的宝盒——“青藏三部曲”的多样化文体与叙事探索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世界最幸福国,芬兰人无感
不爱社交的芬兰人
在芬兰坐火车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芬兰人:快乐比挣钱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