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启涛博士 教育·公益·艺术人生

2016-12-14 10:41廖群严邓丽云
杰出人物 2016年9期
关键词:博士香港教育

廖群严++邓丽云

【人物简介】

邝启涛博士,1926年出生,祖籍广东新会,香港官立乡村师范专科学校同学会主席。同时担任香港童军总会执行委员、香港童军总会新界东地域主席,香港大埔教育界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香港大埔区文艺协进会諮议会主席,香港大埔区文艺协进会国际沙龙摄影会会长,香港劲草艺田会会长,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名誉会长,香港新界校长会荣誉顾问,香港邝氏宗亲会永远荣誉会长。获英女皇颁授荣誉奖章、香港特别行政区颁授荣誉勳章、香港教育学院“荣誉院士”荣衔、广东韶关市荣誉市民、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荣誉市民等多项荣誉称号。

邝启涛博士的人生充满感人的传奇故事,历久弥新。

他生於乱世,自强於忧患,贡献乡村教育事业,躬亲力行“生活教育观”,一生春风化雨不言倦,成为香港卓越教育家,声名远播。

他澹泊名利,捐资助学,关爱社会,孕育万树春芽,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也是倍受人敬重的社会慈善家、活动家,福泽万千。

他喜好高雅,习书作画、摄影音乐不在话下。一手行草风骨卓然,一帧摄影趣味盎然;一曲民歌,胸怀开朗;艺术之趣,乐在其中。

真可谓:“启迪新韻培桃李,涛翻古风誉杏坛。”

教育事业篇:“终生育桃李,一生不言倦”

(一)学不厌,教不倦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难时期,战火连年,邝启涛在患难中完成学业,就读於广东曲江河边厂省立北江师范学校。数年之後,於1949年9月,他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这一年,他正好25岁,风华正茂、气宇轩昂。

曾经,邝启涛在粤北地区学习、成长的岁月中,了解到“人才是国家真正的基础”,早早就树立了树木育人的志向。走上工作岗位後,他爱岗敬业,认真执教,在实践中摸索教学的创新模式:

为了能让学生学得完整的知识体系,他常常紧跟教学提纲熬夜备课,废寝忘食;为了能让学生见多识广,他翻阅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古籍经典,旁证博引;为了能让学生得有更好的成就,他不断请教名师,四处求解……为师之路,他孜孜不倦,追求着更强的教学能力。

两年之後,遵循自己的追求,邝启涛以优秀的成绩,顺利考取了香港乡村师范的招生名额,接受了更加系统全面的师范教育,距离其目标更进一步。据悉,香港乡村师范的设立,源於战後的香港农村人口多、文化基础弱、学龄儿童入学率低的状况而设立,旨在培养一批能长期扎根郊区教学的教师,不但指导识文认字,也教授实用的农村生活常识,以增加教育实用性来吸引乡村家庭对教育的投入。

乡师的办学理念与邝启涛的理想完全一致,在这里,他的理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求知欲得到进一步的满足。一方面,他深入加强教学技巧的积累,勇於攀登和钻研各种教学难题;另一方面,他学习掌握各种生产技术,以适应未来乡村学校教学之需,克勤克俭,被人称颂。1953年,乡师毕业後,邝启涛早被聘定回以前教学辖区任教。

这一次,邝启涛更胸有成竹,亦更加认真、努力、用心。开学前,他积极展开社会调查和村访,走进乡村,走进人群中了解孩童受教育情况、当地的经济项目、民风民俗、生活状况和文教水平。

往後,他不断展开相关调查,足跡遍及周围上十平方公里的村庄。因而,发生了这样真实的一幕幕:邝启涛与村民们促膝长谈,共同研究生产技术,彼此交上了朋友,与长辈们谈论仁义道德,与老妇们拉家常,与孩子们击掌做遊戏……久而久之,他成为了村民心中的良师益友,一批批的学龄儿童被送到了学校,学习各种科学知识。

(二)教於斯,学於斯

“学校教育决不仅仅是开班上课,更是一门博大的社会活动。”——投身乡村教育,邝启涛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观。

以往,他从村民那获得的各种信息,成为他从教一方的出发点,並根据实情制订出了可行的育人计划,在之後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实际教学中,他开启思维,新意无限,围绕“生活教育观”之理念,大胆探索教育管理改革、致力提高素质教育,细化到教育的每一步:

为了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邝启涛曾专门挑了一个清风徐徐的清晨,带领同学们步行一里多去“观鹅”。当天,只见两隻美丽的白鹅閒游於碧波之上,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看大家的趣味正浓,邝启涛博士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白鹅游水的各种动作,随後又吟出《詠鹅》一诗,令大家恍然大悟,懂得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同时也懂得了写出好文章源於仔细观察的道理。

在教学中,邝启涛努力灌输给学生们学习为人的道理,在香港率先推行二文(中文、英文)三语(母语、普通话与英语),“作为香港人,一要懂母语即广东话,二要懂国语,即普通话,三要懂英语,这是走向世界的首选语言。”前瞻性教学方式,使学生受益终生。

与此同时,他组织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策划面向社会开放的学生文艺演出,成立中乐团、邝启涛儿童合唱团等,定时比赛,在社会上引起良好的反响;他重视中华传统美德的传统与教育,注重爱国爱港爱家观念的培养,围绕此亦开展相关活动;为激发山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他还邀请受惠於英语学习的学生家长言传身教,鼓励家长与孩子互教互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成绩喜人……

除了教知识,邝启涛扎根基层,还负责传授给学生一些务农的技术,例如种田种地、养鸡养鸭等相关知识,令得学生们不但掌握课本知识,还学得一些种植方面的科学知识,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步入乡村校园中,孩提花蕾影相重;金风化雨师生醉,虎跃龙腾舞长空。”——这首《校园抒怀》,抒发了邝启涛在在校园中看到莘莘学子的欣喜心情,以及希望孩子们学业有成的殷切希望。

“教於斯,学於斯”——邝启涛教育学生们适应社会和发展社会,担任普通教师17年,就任校长25年,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成绩卓越,成为香港乡村教师的代表人物。

2003年,《国务院关於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明确农村教育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邝启涛博士早在几十年前就已践行此思想。

2010年,邝启涛博士春风化雨,“终生育桃李,一生不言悔”,被香港教育学院(2016年正名为香港教育大学)授予最高的荣誉院士,词中称讚他是“一位在平凡的教育事业上做出非凡业绩的优秀教育家”,实至名归,声名远播。

公益事业篇:“有能力帮助别人,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一)内地助学之路

1992年,邝启涛放下教鞭,光荣退休。在“退休合家欢晚会”上,他决定与家人捐助内地的希望工程,开展扶贫助学活动。

一般而言,退休是大多人所盼望的一天,可以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然而,邝启涛博士卻踏上了艰辛而漫长的助学之路。“人生七十方开始,服务社群正合时;无拘无束乐其中,为人为己谱新词!”——这首由他撰写的《晚晴颂》,正道出了内心所向、内心所往。

广东省韶关市——邝启涛在战乱时期所生活的地区,虽说清贫,卻蕴含着他很深的感恩之情,助学的首站自然而然选在了这里。1993年,他带领香港乡村师范同学会教育访问团来到这里,经过实地考察,决定捐助乳源必背小学。在他们的协助下,该小学进步迅速,次年就荣获“广东省侨资办学奖”,此举,令到他的信心大增。

随後,他与访问团考察了乳源县第二小学,决定兴建“香港乡村师范同学会大楼”,1994年,该大楼顺利落成,取名“金禧小学”,意指该校是在香港乡师建校金禧纪念之年时由该校同学会捐建。为了提升该校的硬件设施,他们又筹款35万配备语音室、计算机室、阅览室等,又由邝启涛博士本人资助该校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了提升乳源县的英语教学水平,自2001年起,他每年都会介绍一名香港中学英语教师到当地办班,集中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在邝启涛等善长仁翁的关爱之下,金禧小学的发展成为希望工程中的典范之作:1996年,金禧小学成为乳源县一级学校,1999年成为韶关市一级学校;2005年获第一届广东希望工程学校办学成果奖,该校学生操行优良率达92.5%,三好学生率达30%以上。

以此为范本,邝启涛博士希望将助学之路延伸至更远的地方。

邝启涛助学团一路坎坷来到贵州,兴建了高潮希望小学教学楼。据悉,该教学楼在当时的普安县已属最宏伟、最壮观、最漂亮的那一栋,令得学校的师生笑逐颜开,欢欢喜喜在新教学楼接受教育;随即,贵州平江县的平江乡希望小学又收到了他们的爱心捐助,一栋取名为“香港乡师金禧小学”在当地拔地而起,让更多学生得以入学。

二十多年来,他先後在广东、贵州、广西、福建、云南、安徽等地捐建了二十多所希望工程学校,还捐助了清华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教育扶贫项目,捐款支持了一批文化、艺术、出版项目,个人累计捐资近两千万元人民币。

然而,庞大的助学事业,並非单靠其个人积蓄就能实现,其中也全靠他不知疲倦地发动各界爱心力量,共襄善举,意义深远。

(二)社会公益之路

相比助学,邝启涛加入其他社会服务的历史更为久远。

1954年,他开始加入社会服务,“我对服务的抱负是多方面的:一、从教育入手;二、从社会服务着眼;三、从实际行动去实践。”半个多世纪来,无论身处哪一项社会公职,他都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以童军为例,因十分认同童军的社会教育观,他历经严格训练,考取“基维尔木章”,成为世界童军领袖成员,开启长达五十多年的服务。他先後历任童军领袖、旅长、区总监、地方总监等,屡获殊荣。

1988年,童军总会颁授他青龙勳章;

1996年,荣获服务女童军35年长期服务奖章;

2002年,被授世界童军基金院士名衔;

2004年,被授予银龙勳章;

2006年,获服务女童军45年长期服务奖章;

2009年,更被授予香港童军最高的金龙勳章;

2011年,邝启涛已服务童军整整55年,香港童军总会颁发给他四星长期服务奖章,这是当时香港童军最高的长期服务奖章。

服务童军的精神,一样在邝启涛参与的其他公职上闪光。繁忙的工作,也展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共事务参与热情。

他是乳源县政协委员,十分关心政协工作,兴建龙南卫生院,维修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提升当地办公条件,为支持当地发展奉献心力;

他是国际狮子会成员,参与“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光明行,将光明与健康带到白内障患者的身边,让他们重返光明、重获生活的勇气,积极筹款,並亲切探望患者,世界狮子会於北京授予他“光明使者”称号;

他是香港之医疗辅助队顾问,义务任大埔及北区顾问,推动救急扶危辅助服务,发挥助人精神,实行人道主义救援,服务社会,千里流芳;

他曾是香港大埔区议员,了解民意、反映民意,下传政府决策,规划公众事务,同时,还多年出资鼓励大埔区傑出服务公民外出考察旅遊,使其见多识多,更好地服务大埔区,令区内的市民受益;

他是公益金百万行的大埔区联席主席,发动身边爱心人士加入慈善的队伍,引导大家献爱心,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他还是香港邝氏宗亲会理事长、首届全球邝氏宗亲恳亲大会主席等,服务多元,长年助人精神十分可贵。

艺术人生篇:醉心书画志不改,挥毫泼墨趣更浓

(一)以艺术修身养性

无论是忙於教育,还是公益事业,使得邝启涛博士的生活紧张而繁忙,而说及其中的调剂味,那就是他长年所热衷的艺术生活。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亲也是一名教师,“託书香门第福荫,读过古书,懂得国史礼教。”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他亦得到很好的传承,对各种文化艺术尤为喜爱,不断钻研之下,皆有所成。

抓住少量的休息时间,邝启涛博士见缝插针地研习书法,自成一格。其擅长多种书法体,行、草出色。其行、草,遒劲洒脱、风骨卓然,动静结合,虚实相生,饶有趣味,是书法艺术中的精品。

平时,他研究书法理论,以书作观人惜时奋进;又常组织书法比赛,成立劲草艺田会,互相切磋交流,鼓励更多师生和市民热爱书法,弘扬传统文化。

另外,不得不提邝启涛博士在丹青之路的追求。

早年,邝启涛在杭州继续高中学业时期,再一次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学习了油画技艺,多以山水为题材,从而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和高超的笔法,後以油画之彩色创造国画,韻味雋永。

他尝试在国画中加入了色彩,打破国画以往固有的黑白两色的局限,另有风韻。“油画的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表现力强;而国画以明重起伏,不求形似而追求高境界之意境,若以油画的丰富色彩,助推国画的意境之美,将有增色之功,提升审美价值。”

他的这种创新之法,中西合璧,在不断地深研过程中得以升华,以其画作《武夷山》、《斯乐山居》为例,画面清新、生动灵气,用色淡雅、层次丰富,富有悠远意境,使人观之倍有清爽、轻快之感。

2013年,邝启涛博士因在艺术方面的造诣,携绘画作品《龙宫》、《轩辕柏》等,书法作品《秋怨词》、《下江陵》等,应邀参与了日本·香港“国际交流艺术展”,其中画作用色厚而不板、艳而不俗,耐人寻味,书画作品苍劲有力、张驰自如,皆为书画之中的精品,一些作品並获日本京都市长奖。

还有,在各种助学、旅遊之路上,还成就了邝启涛博士专业的摄影水平。这原本亦是他年轻时的一大爱好,可惜无法投入全部精力於此,只好借用各种空隙时间加以练就。欣赏他的摄影作品,人们都有如此之感:看似普通的场景,由其精心独到的构图之後,便能突显出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或者大自然中的神奇一面,从中可见,别具慧心。

他喜欢,无论走到哪,都可以将沿途的自然景观、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摄入相机,借此来留住这大好时光、生活中的平凡点滴。这一点,无不与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本质有着密切的联繫。

无论是画作还是摄影作品,邝启涛博士善诗画搭配,使整幅作品不落单调,更富有欣赏价值。为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他亦时常欣赏各大名家之作,“习画之人,要多欣赏名家的佳作,多看多思考,从他们的名作上得到启发,最终在自身不断的练习之上得以提升。”

(二)以艺术带动社会进步

在丰富自身精神世界的同时,邝启涛博士亦大力推动艺术活动:在人与人之间架起友谊与共同进步的桥樑,令人体会到更多真善美。

就读乡师时,邝启涛因擅长体育、唱歌,又能拉琴奏乐,多才多艺,被同学们视为“白马王子”,在推行乡村教育中,他就在孩子们中推广文化艺术活动,例如精心培育合唱团之工作;

1967年,他被选任为元朗区文艺会要职,推动该区的文艺活动,1981年,大埔儿童合唱团就是在他的管理之下得到长足发展,之後出演了大埔区文艺会周年音乐会、“友谊飞越京港穗”等,演出成功;进入九十年代,远赴韶关、乳源等地巡迴演出,收到了很好的反应;

1983年,邝启涛又着手创办了大埔区中乐团,团员达到百多人,在名师的指导下自强不息,演奏水平不断提升,为乐坛输送人才,亦让民族文化在香港大地开花,至今,中乐团仍屹立艺坛爭奇斗艳;

艺术之路,除了在香港,他还关心内地的文化艺术活动。

在内地活动期间,他时常与当地的文艺团体联繫,並邀请其到港演出,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上海小荧星艺术团、广州少年宫艺术团、乳源民族艺术团、昆明市歌舞团等曾赴香港交流演出,将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艺术交流进一步加深,促进双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支持各种中乐团,邝启涛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日益加深,从他以前编剧的、受到良好反响的大型儿童舞剧《沙螺仙子》,到他所填词谱曲的甚多都流传久远,以及他依据美国民歌的曲子填词创作的《我的家园——大埔》一直流传。

以各种形式推广艺术,使得参与的人群从艺术中汲取营养,而在追求艺术生活之中,他也收获颇丰,彰显了其丰富的精神世界,並体会其中单纯的快乐,正如沈从文所言,“我们是不是可以为艺术简单解说,‘艺术,它的作用就是能夠给人一种正当无邪的愉快。”

家庭生活篇:言传身教出才子,家庭和谐乐融融

——数十年来,邝启涛在教育事业、公益事业、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创造了不俗的成绩,而其“心平气和乐呵呵”的平易性格,更是让他赢得了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在亲朋好友当中被传为佳话。

家庭,永远是一个人在外打拼的安全港湾和坚实後盾。谈及邝启涛博士之所以能尽心尽力投身教育事业,背後离不开其太太魏嘉仪女士的全力支持。早在几十年前,独具慧眼的魏嘉仪女士就看中了安老服务,开设了一家小型的安老院,後在小儿子的协助之下,创建了今日拥有十多家安老院的嘉涛安老集团。其中“嘉涛”两字,亦来源於邝启涛博士伉俪两人的名字,由此可见两人的同德同心、情深意厚。

有太太打理家中一切,邝启涛博士才能安心任职各种公务,也拥有了投资各种公益慈善的资金。每当他风尘仆仆从外地回到家中,太太最关心的就是他的身体状况,嘘寒问暖,希望他能好好休整一段时间,不过,他事务繁忙,有时才回到家又要启程奔往另一目的地。

得益太太及儿女们的细心照顾,以及自身不断注重运动健身的结果,邝启涛博士的身体一直十分健朗,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精神奕奕。

在外,邝启涛博士是香港卓越的教育家,在家,他亦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儿女的成长,也反映家长的影子,他教导儿女重鼓励,在家中相处融洽,“身教重於言教”,故此,他的四子一女都是大学毕业,一家人中有五个取得博士学位,才华横溢,令人仰慕。

“八仙岭下乐趣多,每逢佳节唱唱歌,管他吐露翻波浪,心平气和笑呵呵。”这首《和谐之道》,正是他家庭和睦的最好印证。

当前,他的大儿子在美国夏威夷任土木工程师,荣获2010年度最佳工程师奖、次子及五子在港任职工商界及在港创业、四女在港大医学院任行政工作,只有三子曾在英国跟他一样投身教育事业,曾於英国剑桥大学任生物化学博士班导师,可喜可贺。

回顾邝启涛博士数十年丰富经历,人们可以看到他用实际行动所写出的大写“爱”与“善”,因为爱,他将全部精力付诸孩子们的教育之上;因为善,他将退休後的时光奉献给贫困山区成千上万的学子。这几十年来,他以爱与善,化为众人眼中的“他”:

——他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

——他是一位知名的社会活动家,几十年如一日促进社会进步;

——他是一位享誉香港的文化艺术家,卓有建树;

——他砥砺数十年,荣誉载身,2008年获荣誉博士称号;

——邝启涛博士——正是爱与善的化身。

猜你喜欢
博士香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制冷博士来帮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香港之旅
展与拍
博士蚊
香港
润博士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