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芙蓉镇》为例探究电影与时代的融合

2016-12-14 12:06李婷婷赵博种
电影文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芙蓉镇时代背景

李婷婷 赵博种

[摘要]通过以影片《芙蓉镇》为例研究历史题材的电影创作与制作过程中该如何做到故事和人物形象与所处年代或者时代背景的高度融合,本文从电影创作的文学层面与电影制作过程的两个层面探索具体的融合方法,并且揭露当下影视圈中一些“快消”影视作品中违背历史事实的现象,以及创作融合过程中所出现的纰漏。由此可见,电影人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过程中,不仅需要严格要求电影制作中的美工层面的制作精良,更需要作者端正对电影创作的艺术心态以及对历史的尊重与严肃。

[关键词]《芙蓉镇》;时代背景;融合程度;文学典型性

那是什么样的年月?一切真善美和假恶丑、是与非、红与黑全都颠颠倒倒、光怪陆离的年月,牛肝猪肺、狼心狗肚一锅煎炒、蒸熬的年月。正义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派性应运而生、风火狂阔。

电影《芙蓉镇》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湘西芙蓉镇发生的一系列“小镇故事”,谢晋导演借此描绘了中国“四清”到“文化大革命”这段特殊的历史阶段,小镇上的“各阶级”人物的个人命运随着风潮涌动般的革命血潮和时代变迁而变得颠沛流离。影片中的故事叙述得多层次、多角度,并且节奏张弛有度,通过叙述一个或者几个主人公的故事,展现那段历史给小镇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烙印。

本文尝试以电影《芙蓉镇》为例,考察在一部影片中,电影创作者与制作者该如何做到以及从哪些方面做到影片故事内容与其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完美融合。

在考察一部影片的故事情节等是否符合既定的时代背景与历史逻辑之前,首先需要清晰地认识到电影艺术与历史事实的关系该如何正确处理与协调。历史只存在于时间的长河中,历史的真实面貌永远无法还原,历史是当下人表述的历史。而电影是一门创作视听语言的艺术。从创作自由度上来说,历史的绝对客观与电影艺术的虚构创作是存在一些矛盾的,但是作为电影人,在创作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时,我们更需要高度地融合时代与故事。那么,一部具有历史范畴与时代主题的影视作品在书写某个年代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塑造“庞大”中具有代表性的“微小”,通过这个具有典型性意义的缩影来回放整个宏大时空。

当然,考察一部电影与其表现的时代背景融合程度,需要从很多角度来探讨与挖掘,本文仅从文学层面和视听制作两方面来考究。首先,从文学方面来说,电影《芙蓉镇》是把文学小说视听化,搬上大银幕,最主要考察的内容即电影所叙述的故事结构与文学典型性处理,使得故事合理化,人物形象饱满,最终完成典型人物、典型情节和典型环境。其次,需要从电影制作中各种角度去考察,包括美工、制景、导演手段等方面,几乎制作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到一个故事以及人物形象是否符合时代背景与历史事实。

《芙蓉镇》从影片故事与时代背景融合的角度看,究其根本是文学典型性的问题。如果作家创造的文学形象,既有鲜明的独创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了历史发展的某些必然规律,有高度的真实性,足以帮助读者了解现在,推断将来,起举一反三的作用,我们就称这样的作品具有典型性。情节的典型化,是对生活事件选择、加工和改造,使之得到升华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过程。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并不是所有方面和所有细节都可以成为作品中的典型情节的。剧作家从选择某一事件开始,就要进行加工和改造。情节是生活的反映,但不是生活本身。典型的情节,可以用普通的、经常碰到的事件作为基础,也可以建立在比较少见的,甚至绝无仅有的事件的基础上。重要的在于是否能揭示和展开典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典型的社会矛盾、典型的生活命运。因此,情节典型化的过程直接影响到人物典型化的程度,而要做到人物典型化,必然离不开情节的典型化。

因此,如《芙蓉镇》这样一部反映历史问题的故事片,如何才能做到从故事中体会人物的悲惨命运,感知历史的重量与其带来的民族重创?我们需要从历史长流中将故事情节典型化,选取的情节与创造出来的人物代表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并且走在了国民思潮的历史前沿。在《芙蓉镇》中,胡玉音因攒钱盖了新屋,落成时正值“四清”开始,就被“政治闯将”李国香与“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桂桂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然而在那个年代,因此遭受挫折的并不止胡玉音这一干人等,但是作为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的缩影,胡玉音的故事具有典型性,以此反映出当时时代环境的典型性,从而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与历史问题与冲突。

再从电影制作角度观察,要真正做到故事与背景年代相融合,需要很多方面的细节配合与历史考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影片所讲述的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价值观等内在品质的设置,需要其符合故事所发生的背景时代该有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底蕴。

首先,影片开场20分钟的场面调度中,故事中的重要人物都依次出场,并且出场的桥段都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和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比如胡玉音和干哥哥黎满庚关系要好,但是嫂子因为丈夫与她走得太近,心生嫉妒与怨恨。而国营粮店经理李国香暗恋谷燕山,所以也见不得谷燕山偏向胡玉音,索性去米豆腐摊索要营业执照,结果满镇人对芙蓉姐的袒护与帮助,让李国香黯然又委屈地离开。秦书田虽为五类分子,却比王秋赦懂事勤快。我们从开场的片段中,不仅看到的是这些人物的关系,更看到一个民族对时代的觉悟,也就是所谓的影片中的时代代入感的程度。导演不仅从演员的表演、着装上认真考究那个年代的真实状况,更加贴近当地人民对当时时代环境所弘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一种接受和感悟。当时的20世纪60-70年代,是中国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开端,也是新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理解的一种错误。这种错误我们从人物李国香的台词和行为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李国香的言语中充满了对于自己是国营经理的骄傲与自豪,对米豆腐摊的所谓资本经济的满腹鄙夷,这是整个时代赋予人民的普世观。而这种观念在当时是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的,已经转化为人们看待社会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顺理成章地转化为李国香等人随口而出的观点与意见。

一些投放市场营销的商业影视作品,将其故事构架于某个特定的时代,或者将故事赋予时代气息与年代特色,举着“青春与怀旧”的旗帜,试图通过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来获取票房。这类影视作品的导演以时代怀旧为主题,在影片的布景、演员着装与发饰等方面极力要求符合年代,符合当时社会潮流与习俗。然而现当代环境下也有一些制作粗糙的所谓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它们并不是实质上真正考察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严肃影片,而是借着历史的特色时代外衣,依旧传达当下电影人对人生三观的感悟或者情感宣泄。这类影片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应该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而不能用今人的眼光、思想简单机械地看待和分析。而当下的许多历史题材影片创作,正是以今人的思想简单机械而又粗暴地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正如在电影《关云长》中,关羽也被塑造成一位向往和平、不忍杀戮的仁者形象。《赤壁》中的周瑜、诸葛亮,《英雄》中的无名……这些中国历史上或真实或虚构的人物,无一不具有现代意识,如大型古装剧《武媚娘传奇》中范冰冰饰演的武媚娘满口情爱与过分机灵甚至错乱的人物形象与历史记载中专注于时政以及老年昏庸的“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形象相去甚远,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赋予历史和历史人物身上的价值评判。与这类偷换题材的爱情励志剧相比,《芙蓉镇》在历史与时代的描绘中显得严肃得体,在时代元素不虚构的前提下,充满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忏悔。

其次,影片中人物性格设置层次丰富,多彩绽放。因为人物性格与观念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历史洪流中遭受的境遇与波折不尽相同,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更加成为融入时代的一湾河流,而非虚构引起的肤浅化。例如,片中胡玉音的第一任丈夫黎桂桂老实踏实,却因性格软弱,太过依赖妻子,从而导致在批斗会抄家过程中自杀身亡。胡玉音的第二任丈夫秦书田在向上级申请结婚失败,被判入狱十年。秦书田在被捕时告诉妻子要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坚强如他,所以才能在最后摆脱鬼的身份,重新做回了人。

第二,从视觉逼真性上来看,一部影片的整体视觉感能否符合故事发生的年代特征,主要从影片的美工部分来细究其符合要求的程度,包括人物的服饰、姿态、语言台词等方面。从美工方面来要求其各部门的工作都要体现电影中所呈现的时代所赋予片中人物该有的服装、装扮以及环境的制景,这是电影美工的职责所在,也是一部电影在叙述功能上的完整性、艺术上的严肃性,包括对观众的欺骗性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影片《芙蓉镇》以导演的构思为依据,通过场景、服饰、化妆等造型手段,生动地表现了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的生活气氛。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胡玉音的住处、两人扫大街的场景以及主角的服饰设计,如李国香与秦书田在服装造型上就很符合革命干部和右派的形象等,都很符合时代气氛,加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但是影片没有着重笔墨刻画湘西的风土人情,主要刻画出新中国成立后的芙蓉镇所展现出来的新面貌、新时代与新形象。

而另一种体现时代感的方式是象征性元素的运用,影片《芙蓉镇》中,从写标语,到大字报、红小兵的出现,再到影片结束的平反,都是特殊年代的特殊元素,这些镜头内的象征性元素对特定环境的表现非常重要。而所谓的特定环境,是电影中人物所生活的场所和所处的社会背景,是人物之间关系的具体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导演其实就是在还原故事人物的特定环境。

第三,影片故事与所融合的时代背景或者与所构架的历史背景的融合程度,与观众对此段历史的熟悉程度也是紧密相关的。当观众对影片所呈现出来的时代感到熟悉,或者叙述的年代与观众所处的时代相距不远的话,观众对其产生熟悉的感觉,便会对那个年代的生活细节与社会风俗的挑剔程度高一些。反之,当观众面对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年代作品时,导演所犯的历史错误便欺瞒过了观众,导致表面上,影片与时代融合的程度高一些。

第四,影片拍摄的场地取景与音乐方面,也可以为还原历史做出贡献。由于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不同,意识形态各异,音乐艺术也相应地具有时代特征。将具有特色的电影音乐与画面、语言、音响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表现影片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以及所延伸出的主题,便可以促使观众置身于既定年代。

本片中,导演为突出特定年代感,大量运用了民歌,例如,在黎满庚痛苦地回忆和胡玉音的初恋时,快乐的女声小调适时地出现。导演在这里通过音画对立的方式,用音乐让黎满庚的痛苦与二人初恋时的甜蜜形成了在情绪、气氛、内容以及节奏上的相互对立,以此突出黎满庚当时独特的内心活动。这种音画对立的方式,在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里也有相似应用:当德军屠杀开始,红衣小女孩穿梭在人群中,而背景音乐则用的是犹太民歌《热情在火炉中燃烧》。这种音画对立的方式既让纯洁美好与杀戮形成对比,又从侧面展现了时代的悲剧性。

综上所述,电影所创作的故事、人物形象与时代背景的融合程度,是考验电影人的电影创作涵养与电影制作能力,同时也是考验他对待电影、对待历史的尊重。每一位希望借助典型情节与典型人物来描绘出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幅的电影人,想法固然好,但是需要努力的空间依然很大。

猜你喜欢
芙蓉镇时代背景
美丽的芙蓉镇
电影《芙蓉镇》中的食物叙事与20世纪80年代的世俗伦理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关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健美操创新路径的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一幅湘南山镇民俗风情的展览画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