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的我国三大球发展困境及其出路

2016-12-16 05:09王建伟黄继珍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球教练员竞技

王建伟,黄继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25)



文化视野下的我国三大球发展困境及其出路

王建伟,黄继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25)

在文化视角下对我国三大球的发展困境及其出路进行了回眸与反思。提出文化视野下我国三大球的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金牌战略”的核心价值理念错误引导、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三大球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缺乏;制度文化层面:举国体制的时效性下降、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行政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物质文化层面:三大球联赛职业化水平低、专业队伍建设及后备人才匮乏、教练员数量和质量限制。三大球的发展出路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培养政府和民众的三大球精神文化自觉意识;制度文化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激活三大球自主创新的活力;物质文化层面推进三大球的市场化、职业化与产业化进程,凝聚复兴的物质力量。

文化;我国;三大球;发展困境;出路

“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近年来我国三大球的整体实力严重下滑,在世界大赛中的成绩大踏步的后退,三大球竞技实力持续走低,并出现积弱现象[1]。把脉三大球,遏制三大球发展的颓势,提高三大球的竞技水平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亿万球迷国家情感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但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传统优势项目如跳水、体操、乒乓球、羽毛球、射击等成绩优异,而我国的传统项目三大球竞赛成绩却萎靡不振。如2014年仁川亚运会,我国以151枚金牌成绩连续9次在亚洲称霸,三大球却无一金牌入账,进而把我国三大球推向了风口浪尖[2]。探讨三大球低迷的原因,遏制三大球发展的颓势是近年来国内学者探讨的热点问题。诸多学者提出我国三大球举步不前主要受管理体制落后、人才培养不足、技战术缺乏创新、职业化程度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然而,实践证明,解决我国三大球发展的问题仅专注于三大球自身的细枝末节的修剪仍将无济于事,我们必须挖掘三大球内部的深层次原因。文化是三大球发展的内部精髓,从文化视角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更高的平台来看待三大球萎靡的内部因素。本文从三大球文化的表层结构——物质文化、三大球文化的中层结构——制度文化、三大球文化的深层结构——精神文化来审视三大球发展的问题,并对我国三大球的发展路径进行思考,以期对于提升我国三大球的发展有所裨益。

1 逻辑起点——文化视域

文化(culture)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积淀的产物,同时又是人民长期生活实践形成的产物[3]。微观而言,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是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文化通常包含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物质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通常包含日常用具、饮食、建筑、服饰、交通工具等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是一种无形的隐性文化,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是人类社会发展需要而主动创造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通常指社会制度、生活制度、家庭制度、政治制度、社会的法律法规等。精神文化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包含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是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图1 文化的三个层面

体育文化是文化与体育的结合体,几乎所有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如排球、足球、篮球等无一例外都是西方舶来品,其运动文化、体育精神、竞技技术、运动规则等无不彰显着西方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4]。近年来,我国不断通过体育向世界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包容的心态接受了西方体育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并对一些体育项目进行了中国流派的文化改造,如中国篮球“快、灵、变、准”的技战术风格;“顽强、团结、拼搏”的女排精神等。三大球运动已经深入到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体育文化同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有关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一般包括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三个维度,包含体育物质条件、体育认知、体育道德、体育制度、体育情感价值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体育物质文化属于文化的表面结构,体育制度文化属于文化的中层结构,体育精神文化属于文化的深层结构。三大球文化属于体育文化的范畴,具有文化所特有的属性,所以我们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来认识三大球的竞技实力文化特征[5]。三大球物质文化层指与三大球有关的实物,包含体育场馆设施、人员配备、经费投入、队徽队服及各种身体活动形式等物质体系等;三大球制度文化层指与三大球有关的体育制度、法律法规、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等;三大球精神文化层指三大球运动的价值取向、战术谋略、运动队理论、队员创新意识与能力等。本文所选取的文化视域即从文化的三个层面(物质、制度、精神)来分析我国三大球的竞技实力特征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深藏的文化困境。

2 我国三大球发展的竞技实力表现

竞技实力是指体育竞赛中实际拥有的能力与力量,重大赛事的名次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运动项目竞技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6]。奥运会是竞技运动的最高舞台,是全球级别最高的体育盛会,奥运成绩是一个国家竞技实力的最好体现。亚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近年来,我们三大球都参与了奥运会与亚运会的各类赛事,因此,三大球在两大赛事中所取得的成绩能够代表其竞技实力水平。

表1 我国三大球第24-28届奥运会成绩

注:数字代表所拿名次

表2 我国三大球第11-17届亚运会成绩

注:数字代表所拿名次

通过表1可以看出,我国三大球在奥运会历史上战绩不佳,在近七届奥运会的舞台上都没有获得过金牌,其中篮球项目的最好成绩是第29届奥运会女篮获得的第四名;排球项目的最好成绩是第26届奥运会女排获得的第二名;足球项目的最好成绩是第26、27届奥运会女足获得的第二名。从竞技实力的性别特征来看,我国三大球呈现明显的“阴盛阳衰”现象,女队在近七届奥运会的整体成绩要优于男队;从单个项目取得成绩来看,篮球优于排球,排球优于足球;在29届北京奥运会,我国三大球利用主场优势得到了较为均衡的发展,然而在30届伦敦奥运会我国三大球成绩落到了近七届奥运会的最低点[7]。

我国三大球虽然在奥运战场上战绩不佳,但却在亚洲舞台上独占鳌头。从表2得出,从第11届亚运会增添女足项目开始,我国三大球男、女队都参加了7届亚运会;从单个项目取得成绩看,篮球和排球旗鼓相当,足球项目成绩在14届亚运会呈现下滑趋势;我国三大球在所参加的11-16届亚运会,每届至少两门金牌,然而在第17届仁川亚运会实现“零”的突破,降到历史的最低点[8]。从表1和表2共同得出,我国三大球男、女队在2012伦敦奥运会和2014仁川亚运会成绩均降落到历史最低点(三大球亚运一金未得),足以说明我国三大球的沦落;我国三大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整体成绩呈现滑坡现象,三大球伦敦奥运会后竞技成绩持续走低,出现积弱现象。

3 文化视域下的我国三大球发展困境

3.1 精神文化层面

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意志品质、思维方式等主观的因素,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我国三大球滑坡现象与核心因素——精神层面有很大关联,主要与“金牌战略”的核心价值理念错误引导、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创新意识和能力缺乏有关。

3.1.1 “金牌战略”的核心价值理念错误引导

1995年,国家体委发布了《奥运争光计划》,确立了以“金牌战略”的核心价值理念,将国家优势资源项目集中发展。这样的指导思想导致许多低投入、高产出的乒、羽等项目快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高投入、低产出的三大球项目的衰败埋下祸根,许多省份为了金牌战略都开始删减三大球运动队。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三大球在1996年第24届奥运会取得了境外奥运会的最好成绩,中国女排和中国女足分别获得了银牌,男篮取得第8,女篮取得第9的成绩,参加这届奥运会的主力是原国家队主力。随着老一辈国家队主力队员的淡出,中国男篮分别在27届、28届、30届的境外奥运会成绩为第10、第11、第12,中国女排成绩为第5、第9、未参加,中国女足成绩为第2、第9、未参加。由此可见,我国三大球在实施金牌战略后,在境外奥运成绩整体呈现滑坡趋势。在我们以金牌为核心的战略导向下,我们体育长期处于以夺标为核心的发展环境中,三大球在这种环境中也难免不受浸染,从而以“奥运金牌至上”,以“利”为重的价值观根深蒂固,长此以往,导致了我国三大球文化自觉意识的逐步丧失。此外,我们三大球精神文化缺乏正确认识体育的价值观念,对三大球参与群体的价值观念与人文精神不注重引导,从而造就了诸多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从业者。以团结、刻苦、奉献、拼搏为精髓的中国三大球精神文化理念并未真正形成。

3.1.2 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

我国体育在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形成了养生健体、娱乐竞技为一体的风格,讲重礼德、追求和谐的特点。而西方体育强调人的人格的培养,在竞技场上始终超越对手的理念,并形成了重视形体、健美、竞争激进的特点。三大球传承西方体育的精髓演变而来,是西方舶来品,其竞技技术、运动文化、体育精神、运动规则等无不彰显着西方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而这种价值观念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相违背,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根本对立。我国在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应试教育尚“文”的制度方式,认为只有学习是“正道”,体育运动被认为不学无术的表现,这种传统思想限制了三大球的社会普及[9]。加之现在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过于溺爱,而三大球项目又是激烈对抗、容易受伤的项目,人们更愿意教育投资音乐、美术、钢琴等对身体安全性高的项目。因此,传统思想教育下,三大球基层普及率较低,制约了三大球的发展。

3.1.3 三大球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缺乏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推动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动力。我国三大球曾是我国体育项目创新的先驱者。如20世纪50年代,中国篮球使用的“跳投、快攻、全场紧逼”等战术,成为中国战胜其他国家的法宝,此后又提出了“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积极防守”的战术思想,“以投篮为纲,发扬狠、准、灵”的技术风格等。这些创新举措、风格鲜明的特点一度使我国篮球竞技水平显著提高。20世纪60至70年代,我国排球创造性的使用“盖帽”拦网和“空中飘动”进攻等技术打破了欧美独霸排坛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使用“短、平、快”的战术铸就了5连冠的辉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女足采用快、抢、前的技术和逼近式打法为我国取得一枚宝贵的银牌。然而,随着国际交流的愈加频繁和技术革新的更迭加快,我国在创新方面明显动力不足。三大球的管理制度、训练方式、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出现了滞后,主要表现在对美国NBA、英超、意甲等赛制的盲目模仿,对国外三大球市场管理体制的模仿和技战术训练理论的随意借鉴[16]。实践证明,这些并不能有效适合我国的国情,一味的模仿,缺乏有效的创新,并不能有效地从根本上治疗我国的三大球症状,处在繁荣的背后,无法掩饰赔“本”赚吆喝的事实。

3.2 制度文化层面

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主要包括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选拔制度、法律制度和民间的礼仪俗规等内容[10]。我国举国体制的时效性下降、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行政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等原因阻碍了我国三大球技术水平的提高。

3.2.1 举国体制的时效性下降

举国体制是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冠军为目标,整合国家社会资源为手段,政府主导,所形成的结构合理、效率优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11]。从1984年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2008年奥运金牌第一和2012奥运金牌第二,正是依靠举国体制的优势,中国迈向了竞技体育大国的道路。举国体制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有些诟病值得我们深思。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失衡、运动员成材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运动员退役安置等问题也都慢慢浮出水面。举国体制是在中国经济基础差,综合国力低的背景下产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综合国力已跃居前列,而中国的体育体制还在延续50年前的模式,这种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于现代体育项目的发展需求,举国体制的时效性下降。此外,举国体制并不适合于全部的竞技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中的职业体育。三大球是我国走职业化之路最早的运动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三大球的市场化程度已经逐步提高,既然已经选择职业化道路,就应当以市场化为终极目标,依靠市场运作了募集体育资源,然而,我国三大球依然是由政府全权管理,对于一些赌球、贪腐、诈骗等行为本可以在市场化过程中运用法律手段有效解决,最终却不得不演变为需要依靠强大的行政干预来解决,从而影响了三大球的职业化进程。

3.2.2 人才培养体制单一

现阶段,我国三大球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体校为依托的“三级训练网”,它是由政府主导,运用行政手段,采用垂直管理的运行机制[12]。从“娃娃抓起”是我国三大球发展的本质规律,为解决三大球后备人才队伍的衔接,多年来,在举国体制的引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青少年三大球业余训练机构,形成了以少体校为基础的训练体系,依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我国三大球业余体校人数发展迅速,为我国三大球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后备人才。三大球职业化发展以来,青少年人才培养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各个俱乐部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只注重短期的效益,从而阻碍了三大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反观一些发达国家,其三大球职业体育人才培养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学校选材,把人才培养放在了学校。如美国采用的就是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培养结构体系;德国通过学校、俱乐部、足球协会的相互合作铸造了德国足球的强国地位。但是我国现实情况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分立,让学校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实施仅停留在初级水平,而且,学校体育的训练场地和条件有限,训练的后备人才质量无法和体校培养人才质量相比,学校还无法完全承担起培养后备人才的责任。我国体校培养模式重训练而轻教育导致运动员文化水平偏低,对于运动员退役后工作安置、生活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

3.2.3 行政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我国三大球行政管理结构是政府为主导来行使最高权力。政府管理型体制有利于集中有限的体育资源来实现预期目标,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易于抑制社会对体育的参与和支持而限制体育的发展。以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是三大球各项目协会的标签,对外形象是各项目协会,对内是各项目的运动管理中心。三大球各项目协会本是民间组织却行使官方命令,它对上级命令的服从,而不是民主的表决。三大球各协会通过集权对联赛的运营、球员的选拔、裁判的任命、赞助商的选择等拥有绝对解释权,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问题,如球场的权钱交易、球员的年龄造假、裁判员的徇私舞弊、赞助商的肆意横行。这些球场上的一个个极端事件无不深深地影响三大球在国民心中的印象的改变,与奥林匹克宗旨渐行渐远。

3.3 物质文化层面

物质文化是指实际的物质生产过程及物质生产的实体性、器物性的成果[13]。三大球物质文化是三大球文化最表层的因素,笔者认为除了场馆设施、训练和比赛装备等属于物质文化层面,对于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也应当归属其中。我国现阶段三大球联赛职业化水平低、运动员质量和数量限制、教练员质量和数量限制等因素制约了我国三大球的发展。

3.3.1 联赛职业化水平低

高水平的职业化联赛是三大球职业项目的根基。三大球只有注重职业联赛的发展才能保证这个项目的物质基础,我国三大球是在国内最早推行职业联赛的项目,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三大球联赛职业化程度仍然较低。如今的女超联赛,没有赞助商、没有观众,这样的联赛怎么能称作职业联赛;CBA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佼佼者,其后备人才的培养却难以继承姚明时代的辉煌;女排职业联赛披着职业联赛的外衣,依旧靠专业队比赛的联赛更是不可能成为国家队的人才库。职业俱乐部球员的工资与其联赛的专业化程度有一定的关联。以CBA球员2014年收入为例,国内球员工资最高的为易建联1000万,超过100万年薪的有15位,大多数国内年轻球员都在20万左右;而在NBA,年收入最高的为科比2700万美元,超过千万年薪的更是不枚胜举,就连平均工资都约为500万美元,由此看见我国CBA的职业化程度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14]。此外,我国三大球联赛的政府化运营成分明显,以行政化的手段强制管理必然难以实现管理职业化。联赛中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为获取经费,不得不经常改旗易帜,更换冠名企业,缺乏长期的稳定的合作战略伙伴也使得俱乐部的职业化进程缓慢。

3.3.2 专业队伍建设及后备人才匮乏

高水平运动员是保障我国三大球竞技成绩的人才基础,然而,多年来受我国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制约,我国三大球后备运动员培养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窘境,运动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不高。

表3 2014年我国三大球运动员人数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三大球优秀运动员人数较少,2014年,我国篮、排、足的国际运动健将人数仅为19人、15人、21人,运动健将人数为471人、329人、609人。国际级运动员是代表我国参加国际重大比赛的中流砥柱,运动健将作为国际健将的补充和各省、市的实力的补充,一级和二级运动员则是带动三大球基础人口发展的关键一环。我国三大球专业运动人才数量已经萎缩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我国三大球注册的运动员占我国庞大的13亿基础人口的比例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15]。而世界一些三大球开展较好的国家,如日本,仅足球运动员注册人数就为60多万,而德国足球球员则超过100万;澳大利亚全国人口约2100万,打篮球的就有几十万;美国拥有排球队的高校就有几千所[16]。与以上国家的三大球从业人口相比,中国三大球后备人才的质量低、数量少。我国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金字塔式的训练体系中,底座基础不扎实必然导致塔尖的“萎缩”。

3.3.3 教练员数量和质量限制

教练员配备是我国三大球发展的主体因素之一。中国三大球在伦敦奥运会的“灰色战绩”引发人们对教练员的质疑。国际排联主席魏继中曾说,“输给日本队,主要是教练员的指挥失误”;在亚洲范围内,我国足球恐韩症和恐日证也由来已久,这证明了我国足球教练员和韩、日的差距。2010-2011赛季,CBA的17家俱乐部中有15家聘请外教,而在当赛季的中超,除高洪波、马林、朱炯外,其他球队都是外教带队。我国三大球教练员的水平可见一斑,在外教的入侵下,本土教练员的就业竟成了难题。另外,我国足球目前持有教练证的总人数仅为1.05万名,持有D/C级教练员证的有8421人,而日本目前持有教练证的人数为6.3万名,其中5.8万名所拥有D级和C级的教练员专门从事青少年培养工作,已经超过德国5.1万名D/C级教练员的规模[17]。由此可见,我国三大球教练员的质量整体偏低,基层教练员数量还有待提高。

4 文化视域下的我国三大球发展出路

4.1 精神文化层面:培养政府和民众的三大球精神文化自觉意识

文化创新是我国三大球发展的灵魂,是我国三大球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体育精神文化是民族精神与体育精神的共同结晶,是人民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凝练而成的财富,其内容体现了以运动员为代表的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爱国奉献的价值观念。我国三大球曾经的辉煌有赖于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尤其是80年代的中国女排,依靠拼搏顽强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代名词。在当前体育全球化的推动下,西方体育价值观影响着三大球的文化走向,对此,我们必须从政府和社会民众的文化意识入手,唤醒和培养政府对三大球的文化自觉意识,转变其行为职能,以三大球社会市场化发展需求为方向,培养三大球精神文化自觉。第一,加强三大球相关知识的宣传,对学校、机关以及社会广泛普及三大球运动知识,塑造社会对三大球的文化意识,通过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文化自觉,为我国三大球发展创设一个宽松的“软、硬”文化环境。第二,对于社会民众,尤其是广大球迷而言,培养三大球精神文化意识,让社会民众充分认识我国三大球的发展规律,能够理解三大球的处境,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三大球目前的境况,对广大球迷进行相关观赛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文化观赏比赛,遵守比赛秩序,杜绝球场突发事件的发生,为三大球发展创设良性的社会环境和赛场秩序。第三,我们应该转变“唯金牌论”的核心价值理念,树立正确的金牌价值观,摆正三大球在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协调各项目的均衡发展。第四,突破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发扬我国传统三大球运动员的优秀意志品质,对我国中小学后备人才从单一评定方式转为多维评价体系,提升家长对我国三大球的信心,切实地提高孩子们的身心综合素质。第五,改变我国的“守成”思想,加强对我国三大球技战术及理论知识的创新,鼓励我国三大球的科技工作人员要“走出去”,积极接轨国际三大球最新的技战术及理论知识,然后运用到我国三大球实践中,提高其应用水平。第六,培育三大球发展的文化榜样,传承三大球精神文化。在三大球精神文化传承中,以优秀俱乐部、著名球星、奥运会、世界杯等为载体培育三大球的文化榜样,运用三大球做蕴含的价值观念来传承与发展运动理念,吸引青少年与社会群体参与其中,增强三大球的影响力。第七,积极发挥群众与球迷的作用。球迷的文化自觉可以反哺三大球发展,形成健康的社会舆论,并且能够监督政府的约束权力,揭发丑恶现象,对三大球的管理体系改革进行广泛探讨,从而有利于三大球运行体制的改革。

4.2 制度文化层面:制度创新激活三大球自主创新的活力

权威的规章制度是我国三大球联赛运行的保障,制度创新也是提升三大球自主创新的根基。一项制度是否恰当主要参考是否有其生存的土壤[18]。我国三大球制度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来经过了一系列发展与变迁,在后备人才培养、竞赛管理体制、机构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稳定的制度体系,然而随着我们社会市场化经济与国家政治体制的发展,一些旧有的管理制度已经不适用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三大球制度创新,提升三大球的制度建设是我们在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对此,第一,从创新三大球的管理体制入手,加强三大球自主经营,解决三大球与管理中心之间“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问题,加强政府与三大球协会、俱乐部之间的联系,真正放权与社会,通过法律、市场运行的手段对三大球发展之路进行规制,疏通三大球发展的民主制衡机制,保障社会、群众、球员、媒体等利益相关者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与约束权。第二,优化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制度,对后备人才的选拔制度、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借鉴国外三大球发达国家的经验,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三大球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疏通并协调好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对后备人才培养的观念,做到有序、有效的进行后备人才培养。第三,对三大球相关的竞赛、训练、评价方面的体育制度进行创新,完善三大球相关竞赛层次的功能衔接,丰富竞赛的层次结构,构建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的人才流动制度,增加三大球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互动,做到合理、科学的吸纳国外先进经验。第四,改革举国体制的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要淡化“金牌战略”,继而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倡导体教结合,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转变经营方式,形成自负盈亏的市场机制,促进三大球体育竞技水平和谐发展。第五,构建小学——中学——大学三级人才培养制度,以校园为依托,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由政府投资,三大球各自俱乐部组建专业培养学校;开发市场机制,加大力度促进三大球有偿机制培训机构的发展。第六,转变政府职能,下放权力,形成行业自治机制;采用观众和球员共同监督的模式,加大对我国三大球联赛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大力度整治三大球联赛的不正风气,明细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工作人员的职责,共同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性。第七,加强三大球联赛的法制制度建设,在三大球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相关司法部门要转变观念,加大对三大球职业联赛司法监督的力度,对相关违法现象严肃处理,从而达到净化职业联赛环境的目的。

4.3 物质文化层面:推进三大球的市场化、职业化与产业化进程,凝聚复兴的物质力量

牢固的物质基础是我国三大球的保障。我国三大球虽然逐步踏入了职业化发展道路,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三大球发展的相关物质条件如资金、场地、人员等竞赛资源依然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控制,现有体育物质资源的整合、体育机构的改革、相关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等还需要依托政府的指令,并未真正把三大球的发展放权于社会,我国三大球物质文化建设与市场化、产业化的诉求还相去甚远。以往,我们通常把三大球职业联赛作为我国体育产业化的探索,然而,在产业繁荣,外表华丽的背后,却摆脱不了由此带领的“金钱”价值观念的束缚,以及西方强势文化价值对我国三大球的影响。因此,要保证三大球的发展有充足的物质条件,我们必须要推进三大球的市场化与产业化,从而更好地凝聚三大球复兴的物质资源。对此,第一,以职业联赛为主体,通过协调不同职能部门的关系,将三大球系统与相关产业按市场化的规律进行链接起来,从而对相关资源进行优化并整合,使各类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运行秩序,为三大球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与制度环境。第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三大球物质层面的投入,加大基础场地设施建设,提高其先进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可以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增加场地设施,努力创建三大球开展的物质文化氛围,大力普及农村村落有关的球类运动知识,不断培育我国民众的三大球文化知识。第三,加大三大球专业人才与教练员队伍的培养,提高运动员、教练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以体教结合为管理体制,大力兴建三大球后备队伍的大、中、小学校,把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投入其中,改善学校的训练环境与条件。另外,要完善三大球教练员的继续培训体系,继续加大对教练员培训的投入力度,灌输先进的技战术及理论知识,构建开放灵活的教练员等级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形成终身学习型教练员队伍,从而不断更新教练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执教能力。此外,对基础教练员的物质条件要不断改善,提高基础教练员(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薪资条件,采用与球队战绩水平挂钩的薪水机制。第四,强化后备人才培养,加强青少年运动系统的改革与球队训练方式的革新,提高运动员的质量和数量,扩大三大球从业人口的基数,巩固“三大区”群众基础。严格控制三大球不同级别运动员比例,形成合理的后备人才体系。以三大球俱乐部和学校为突破口,加大梯队和运动学校的管理,保证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培养。此外,要努力发展青训系统,加强职业俱乐部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多级青少年后备队伍培养梯队,形成“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体制,从而为三大球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供应。

5 结语

三大球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强国建设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诉求。当下,我们必须挖掘三大球颓靡的深层次因素,以文化发展为纲,促进三大球的振兴与复苏。蔡振华曾说,“如果今天改,明天就能赢,那并不是竞技体育。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摘果、十年功力、十年结果’”[7]。我们要有历史的耐心对待我国三大球的发展,站在文化的高台上,通过自身文化发展的反省与自觉,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去重塑我国三大球发展所需的文化土壤,凝练三大球的文化竞争力,从而使我国三大球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 习近平:三大球搞上去是体育强国的标志[EB/0L].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4-08/16/content_33253755.htm

[2] 体育总局局长:三大球特别是足球,总体水平人民很不满意[EB/0L].http://news.163.com/14/0829/22/A4ROG0NI00014SEH.html

[3]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4] 易剑东.中国体育文化建设三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2):6-12

[5] 马春林,曹永强.中国三大球发展的困境与破解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6-21

[6] 刘丹,等.球类运动训练理念批判[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8

[7] 蔡振华:三大球成绩难让百姓满意 整体处低潮期[EB/OL].http://sports.people.com

[8] 总局三大球复兴计划 全运会冠军算3金第9获铜牌[EB/OL].http://gz2010.sohu.com

[9] 刘国锋.CBA篮球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

[10]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11] 刘彤,刘媛媛.关于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研究述评[J].体育文化导刊,2008(9):31

[12] 刘玉.新中国 60 年体育发展观的演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7):16-21

[13] 朱立言.哲学与当代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40-45

[14] 刘志民.伦敦奥运会中国三大球评述[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3):25-27

[15] 王智慧.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文化实力的维度解析与提升路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32(5):28-34

[16] 窦少文.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3

[17] 刘苏,张林.制度创新: 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3):13-19

[18] 郝勤.体育文化初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3-6

The Dilemma of China 's Three Big Balls' Development and Its Way Out in Cultural Perspective

WAENG Jian-wei, HUANG Ji-zhen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China)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and expert interviews methods, it is concluded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the variation of Chinese “Three Big Balls ” show a downward trend as a whole. Spiritually, it is due to the misleading of the core value concept of the “gold medal strategy”, the bound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lack of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Institutionally, it is due to the decline of timeliness of “the whole nation system”, the single model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drawbacks of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Materially, it is due to the low professional level of “three big ” league, the limited number and quality of athletes and limited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coaches.

Culture;In our country;Three big ball;Development dilemma;Way

2016-07-25

王建伟(1982-),男,副教授,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

G812.6

A

1007-323X(2016)06-0068-06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大球教练员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数理:大球和小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花与竞技少女
有多少盏灯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