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县桃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6-12-16 04:42余慧金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抗病性病斑病菌

余慧金

(福建省屏南县植保植检站 352300)



屏南县桃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余慧金

(福建省屏南县植保植检站352300)

总结桃褐腐病的发生特点、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桃褐腐病;发病规律;防治技术

桃营养价值高,刚熟的桃硬而脆,熟透的桃软而多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大宗水果。水蜜桃是屏南县的主要水果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全县水蜜桃种植面积达1066 hm2,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桃树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桃褐腐病,在屏南县桃园发生越来越严重,已经对当地桃树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严重影响了当地果农的生产积极性。褐腐病又称菌核病、果腐病、实腐病,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的一种真菌引起[1],它能造成落果和烂果,从幼果期到果实成熟期甚至果实贮运期均可传染发病,危害极大。为此,笔者通过对屏南县屏城乡、熙岭乡、代溪镇等桃树主栽区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调查,并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总结出该病在屏南县的发生特点和发病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1 发生特点

桃褐腐病可为害花、叶、枝梢和果实,其中果实受害最严重。从幼果期到成熟期乃至果实贮运期均可发病,但以近成熟期的果实发病最为严重。果实受害,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病斑部果肉腐烂,继而在病斑上出现黄白色或灰褐色轮状霉层,呈同心环纹状排列,最后扩展到全果,引起落果[1],有些未脱落的腐烂果最后变为僵果挂在枝条上。花瓣和柱头受害,产生褐色水渍状斑点,逐渐蔓延到萼片及花柄[2]。潮湿时,病花快速腐烂,表面产生霉状物;干燥时,枯死残留在枝上。嫩叶受害,自叶缘开始,病部变褐萎垂,残留在枝上[3]。枝梢受害,形成溃疡斑,病斑长圆形、灰褐色、边缘为紫褐色、中间稍凹陷,常有流胶。当病斑绕枝条腐烂1周时,枝条即枯死。

2 发病规律

桃褐腐病病菌主要在树上或地面的僵果中或枝条溃疡部越冬。翌年春天,气温上升后产生大量病原孢子,这些孢子借助风、雨、昆虫传播,从气孔、虫伤和机械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为害花、叶、枝梢和果实,从开花到果实成熟整个过程都能发病。在屏南县,桃褐腐病于开花期(3月中、下旬)开始初侵染,直到采收期(7月中、下旬)均可为害。若环境条件适宜,受侵染的部位会重新表现症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

3 发病条件

病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品种抗病性、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

3.1气象条件

在桃开花展叶期及幼果期若遇低温多雨天气,则容易引起花腐;果实成熟期若逢温暖、多雨的环境条件,则容易引起果腐,造成烂果。笔者查阅气象资料发现,屏南县2014年3~7月雨日达77 d,总降雨量达1449.9.1 mm,平均气温19.3℃;2015年3~7月雨日达93 d,总降雨量达1043.5 mm,平均气温19.4℃。屏南县的多雨潮湿天气是导致当地桃褐腐病严重发生的关键因子。

3.2管理水平

管理不善、树势衰弱、地势低洼、栽植过密、修剪不科学、透气通风不良、水肥管理不当的桃园,通常发病严重。

3.3品种抗病性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成熟后果皮薄、果肉柔软多汁的品种较易感病;反之,表皮角质层厚,成熟后果实组织保持坚实状态的品种则抗病性强。屏南县栽培的主要品种为古仙桃(礼品桃),属于较易感病品种。

3.4伤口

桃蝽象、桃食心虫、桃蛀螟等虫害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引起桃褐腐病的发生;另外雨水、雹灾,以及人为或机械造成的伤口也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3.5贮运条件

果实在贮运过程如遇高温高湿,则有利于病害的发展。病果与健果之间相互接触造成传染,桃褐腐病的发生会造成采后果实的大量损失。

4 防治技术

4.1消灭菌源

结合修剪及时清除桃园地上和枝上的病果、病枝、病叶,进行集中烧毁,同时施基肥时深翻果园,将地面病残体深埋,以消灭病菌侵染来源。

4.2加强管理

注意果园的通风透光和排水,精细修剪,合理施肥,提高树体自身的抗病性,尽可能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各种环境条件。

4.3减少伤口

及时防治桃蝽象、桃食心虫、桃蛀螟等蛀果害虫,尽量避免人为或机械造成的果面伤口,预防桃褐腐病病菌侵染。对果实进行套袋,可有效保护果实不受虫害。

4.4药剂防治

在桃树萌芽前喷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病菌。一般在初花期开始进行化学防治,花开20%左右喷1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在落花后10 d左右开始喷药到采收前3周,隔10~15 d喷1次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4%腈苯唑(应得)悬浮剂2500~3200倍液、50%啶酰菌胺(凯泽)水分散粒剂1200~1500倍液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

4.5低温贮藏

低温贮藏可以减弱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后熟衰老,是采后果实褐腐病较为普遍的防治技术[4],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果蔬贮藏、运输与销售等过程。研究发现,温度低于10℃病害不易发生[2]。因此,桃果实采用低温贮藏,可显著降低其采后果实褐腐病的发生。另外,在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现病果要及时捡出处理,防止传染蔓延。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植保手册·桃树病虫防治分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雷建新,牛森.洋县桃褐腐病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15(4):10.

[3]明广增,侯宪杰,郑迎旭.鲁西南露地桃褐腐病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J].果农之友,2015(5):35.

[4]凡先芳,王宝刚,曾凯芳.采后果实褐腐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5(12):390-393.

(责任编辑:林玲娜)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peach brown rot in Pingnan County

YU Hui-jin

(PingnanPlantProtectionandPlantInspectionStation,FujianProvince352300)

In this paper,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 pathogenesis and condition of peach brown rot disease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Peach brown rot; occurrence regularity; control technology

2016-02-16

余慧金,女,1986年生,助理农艺师。

10.13651/j.cnki.fjnykj.2016.03.010

猜你喜欢
抗病性病斑病菌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基于OTSU算法的苹果果实病斑图像分割方法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甜瓜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病菌的克星
Trouble in Disneyland
轻松治愈花斑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