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毛木耳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

2016-12-16 04:42柯丽娜姚绍能张志鸿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漳州市培养料木耳

柯丽娜,姚绍能,袁 滨,张志鸿

(1.福建省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63005; 2.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农林局)



白背毛木耳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

柯丽娜1,姚绍能2,袁滨1,张志鸿1

(1.福建省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63005; 2.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农林局)

介绍白背毛木耳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如绿霉、卢西螨、菇瘿及菇蚊的主要为害特征,并从生产环境、菌种、培养料、灭菌技术、安全用药等方面总结白背毛木耳病虫害综合防控的关键技术。

白背毛木耳;病虫害;防控技术

白背毛木耳素有“树上海蜇皮”之美称。漳州市是国内白背毛木耳的主产区,白背毛木耳年出口量占全国的90%左右[1]。据统计:2014年,漳州市栽培白背毛木耳1.6亿袋,产量11.30万t,产值高达3.34亿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白背毛木耳的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再加上有些菇农滥用农药,造成毛木耳的产量、质量下降,产品出口的农残、重金属项目检测不达标,特别是发达国家对进口食品大幅提高了“非关税技术壁垒”,使得我国食用菌出口遭到严重挑战,毛木耳农残和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重制约白背毛木耳的生产发展[2]。因此,开展白背毛木耳病虫害防控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的指导下,于2009年开展白背毛木耳病虫害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取得较显著的防控效果。现将白背毛木耳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特征及其综合防控技术总结如下,以供菇农参考。

1 绿霉

1.1主要为害特征

绿霉是养菌期间较易发生的病害,初期菌丝为灰白色,细而密,可产生大量孢子,孢子堆呈绿色[3]。绿霉具有较强的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并能抑制毛木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与生长。绿霉繁殖迅速,一般灭菌不彻底时,或者采耳后留下的耳基上以及在“疣巴病”出现部位上易发生。

1.2综合防控措施

1.2.1做好环境卫生生产环境要求保持清洁,通风良好。在毛木耳生产前,应对菇棚及四周环境进行清洗打扫,不留死角,生产生活垃圾应及时清理,并用浓石灰水消毒。产品采收结束后,废菌包应及时清理,严防破袋和污染袋乱丢,清洗打扫菇棚,把四周的棚膜全部拉起,通风日晒,并用浓石灰水喷洒竹架、地面进行消毒。清洁后的耳棚应打开棚膜,让其充分通风换气,晒棚干燥。

1.2.2搞好菇房消毒对菇房及四周要进行彻底消毒,清除各种杂物。空棚进行暴晒,并用浓石灰水或漂白粉液喷洒竹架,对地面进行消毒。空气中杂菌指数低,接种和培养期间感染杂菌的机会也会降低。

1.2.3选择优良、健壮的菌种菌种是栽培之本,其菌丝活力旺盛、无污染是栽培成功的保证[4]。应选用菌丝浓密、洁白、粗壮、抗杂能力强、无污染、适龄的优质菌种。菌种生产要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层层把关。购买菌种时要到正规的菌种生产企业,了解菌种特性。

1.2.4严格灭菌操作生产原种、栽培种时,要及时灭菌,防止出现培养料酸败变质的现象。生产菌种要严格高压灭菌操作,温度121℃保持2.5 h。高压灭菌结束后建议不要马上打开锅盖,待锅内压力降为零时先稍微打开,等待几分钟后再取出菌种瓶。灭菌完的菌种瓶放于洁净的接种室,待瓶内冷却至26℃后接种。栽培袋常压灭菌,温度100℃保持12 h以上。

1.2.5培养料充分发酵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木屑应提前3个月以上堆置预湿,在使用前1个月重新翻堆,加入辅料麸皮、轻质碳酸钙,混合开始堆置发酵,培养料堆置发酵28 d以上,发酵过程中温度应保持在70~75℃,期间至少翻堆4次;严防氮源过剩,若栽培料有增加氮源如豆粕、玉米粉等,发酵时间应延长5~10 d,甚至10 d以上,并增加1次翻堆次数,确保培养料发酵充分。吴小平等[5]指出,发酵料能抑制绿霉的生长,主要是因为大量的微生物生长消耗了大部分的可溶性糖,同时发酵料中可能产生抑菌物质。目前漳州毛木耳接种采用的是开放式接种,培养料发酵栽培毛木耳可以极大地降低绿霉污染。

2 卢西螨

2.1主要为害特征

毛木耳卢西螨一生只有卵和成螨2个时期,发生时在菌袋内或耳片处,肉眼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白色颗粒,形似尿素颗粒,因此也被称为尿素菌。此颗粒即是交配后的雌螨膨大而成的球形体,卵就在其内发育成成螨。当卢西螨为害菌丝时,培养基发黄发黏、松散,最后剩下褐色的菌渣,没有养分也没有菌丝,整个菌袋报废[6]。出耳期间,卢西螨聚集在耳背基部的皱褶里,吸食耳片汁液使其干缩、干枯、变薄、泛黄,导致生长缓慢或停止,甚至萎蔫死亡。

2.2综合防控措施

2.2.1保持菇棚内外环境卫生毛木耳生产结束后,及时清出废菌包,清扫耳棚内部及四周环境卫生,同时在地面撒石灰。掀开耳棚四周所有的覆盖物,加强通风晾晒。有条件的掀开顶棚覆盖物,使整个栽培棚场地曝晒在阳光下,效果更好。

2.2.2选择优良、健壮、无螨的菌种严把菌种关,选择优良的菌种,如漳耳43-28,于2012年3月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高产稳产、抗性强。严格菌种生产和培养。在菌种培养期间,偏低温发菌可以使菌丝体结实健壮,一般培养温度控制在22℃左右,而且要注意培养温度的稳定。加强通风换气,也有利于菌丝生长健壮。在菌种培养期间应注意不定期喷洒高效低毒农药,如唑螨酯1000倍液,严防菌种棉塞和瓶内出现虫卵和螨虫。同时要做到勤检查、细观察,一旦发现感染菌种,应及时清除、消毒。

2.2.3选用高效低毒杀螨剂新菌包进棚前,用菊酯类等杀螨剂1000倍液处理,闷棚2 d后掀开棚膜通风。毛木耳菌包上架后,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棚内与四周不定期喷洒农药以预防虫害,可以选用低毒杀螨杀虫类药剂,如唑螨酯1000倍液或阿维菌素1000倍液。出耳期出现螨虫时,应及时采摘可采的耳片,用菇净1000倍液、螺螨酯(螨危)3000倍液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000倍液等喷雾,连续喷药3次以上可控制螨虫危害程度。在采完第1潮耳后,结合喷水,视螨害情况,再喷雾1~2次。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5年在龙文区朝阳镇、长泰县武安镇、南靖县靖城镇采用菇净2000~3000倍液防治毛木耳卢西螨,示范推广共计60万袋,防效提高24.3%以上。

2.2.4调整栽培时间卢西螨喜高温,20~35℃适宜其生长繁殖[7]。漳州地区开袋出耳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此时气温较高,虫害较易繁殖。因此,出耳时间可推迟至11月中旬,使卢西螨繁殖避开高温时期,可有效控制该螨的危害。发现带螨菌袋应立即清理并进行焚烧。

3 菇瘿和菇蚊

3.1主要为害特征

为害毛木耳的菌丝和子实体,多爬行于菌丝之间咬食菌丝,使菌丝减少,培养料变黑、松散、下陷,造成出耳困难。出耳以后,幼虫蛀入取食,并形成空洞和隧道,幼虫咬食耳片,导致耳基黏糊,引起流耳和杂菌感染。成虫常携带螨虫和病菌,随着虫体活动而传播,造成多种病虫同时发生。

3.2综合防控措施

3.2.1保持菇棚内外环境卫生毛木耳生产结束后,及时清理出废菌包,并掀开菇棚四周所有的覆盖物进行空棚晾晒。在生产前做好菇棚内外的环境卫生清理和环境消毒工作,可用浓石灰或2%漂白粉液进行消毒。

3.2.2选择优良、健壮的菌种选择优良的菌种,如漳耳43-28。严格菌种生产和培养。在菌种培养期间应注意不定期喷洒高效低毒农药。

3.2.3培养料发酵+挂黄板监测+1000倍Bti原粉综合防治采用发酵料栽培,培养料充分预湿堆置发酵,期间翻堆4次,若添加5%豆粕,应增加翻堆次数1~2次,延长发酵时间10 d左右,并缩短每次翻堆间隔的时间,注意料堆的通气。培养料有效发酵时间的延长,可防止培养料出现过重氨味或培养料未腐熟发酵而不利于菌丝吃料。发菌场所应保持清洁干燥,在菇棚内四周间隔2 m处悬挂黄板,高度为离地面1.5 m,开袋后及时施用Bti 1000倍液,10~15 d后结合喷水喷施第2次,在第1潮耳采收后连续施用Bti 1000倍液和菇净1000倍液。

2015年该综合防控技术在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郭坑镇、长泰县武安镇等毛木耳栽培地推广84万袋,双翅目害虫防治效果达85%,毛木耳生长正常,产品安全无农药残留。

[1]郭福泉.2011年漳州市农业农村调研文集[C].漳州:漳州市文化出版局,2012:42-43.

[2]张信仁,李今中,江昌木,等.木耳出口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综述[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4(5):1361.

[3]于亚杰.姬松茸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食用菌,2005(8):30-31.

[4]江玉姬,谢宝贵.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中国商办工业,2000(5):52.

[5]吴小平,饶益强,温志强.木屑堆积发酵料及其在栽培毛木耳上的应用[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8(2):192-195.

[6]曲绍轩,宋金俤,马林.木耳卢西螨的为害调查及防治措施[J].食药用菌,2010(1):49-50.

[7]赖宝春,蔡衍山.漳州白背毛木耳出口基地螨类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9,28(1):58-59.

(责任编辑:林玲娜)

Key technologies for controlling pests in white-backedAuriculariapolytricha

KE Li-na1, YAO Shao-neng2, YUAN Bin1, ZHANG Zhi-hong1

(1.Zhangzhou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FujianProvince363005;2.LongwenDistrictAgricultureandForestryBureauofZhangzhouCity)

Main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on pests such as green mold,Luciaphorusauriculariaesp.nov., mushroom gall and mushroom mosquito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white-backedAuriculariapolytrichawere introduced,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on controlling its pests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production environment, strains, culture medium, sterilization technology, safe medication, and so on.

White-backedAuriculariapolytricha; pest; control technology

2016-02-18

柯丽娜,女,1982年生,助理研究员。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4);福建省星火计划项目(2016S0023)。

10.13651/j.cnki.fjnykj.2016.03.011

猜你喜欢
漳州市培养料木耳
驼峰挂瀑
印 玺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基于隧道式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分析*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巧洗木耳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