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粳9108机插高产关键指标分析与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2016-12-16 06:25嵇瑞华
北方水稻 2016年6期
关键词:穗数结实率分蘖

嵇瑞华

(高邮市农业委员会,江苏 扬州 225600)

南粳9108机插高产关键指标分析与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嵇瑞华

(高邮市农业委员会,江苏 扬州 225600)

南粳9108是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也是食味性、适口性比较好的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优良特性,是高邮市高产栽培大面积主推品种。通过对近几年南粳9108机插试验示范与高产方的研究总结,得出南粳9108机插高产关键指标是,在稳定足够的穗数前提下,通过主攻大穗获得3 000万朵/667 m2以上颖花量,并保持常年的结实率与千粒重。其配套的技术,主要是控制播期实施生育进程与季节进程优化同步,控制播量规范化培育适龄壮秧,精细整地化解麦秸全量还田的不利影响,提高机插质量实施精确定量移栽,推广定量水浆管理与精确定量施肥技术,科学化学除草精准控制病虫草害。

南粳9108;机插,高产指标;栽培技术

南粳910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培育的迟熟中粳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综合性状优良的特性,2015年通过农业部超级稻品种认定。该品种稻米外观品质优,口感柔软富有弹性,米饭有清香味,食味品质较好,市场需求供不应求,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标三级标准。2009年以来,高邮市以实施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为抓手,开展了南粳9108机插栽培试验、示范、高产栽培技术攻关,初步探明了南粳9108机插秧高产形成规律和配套栽培技术。目前南粳9108已成为高邮市大面积主推品种,这也是促进全市水稻产量突破600 kg/667 m2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探讨南粳9108机插高产指标与配套技术,推广因种栽培,以更好实现其优质高产稳产优势,亦可为南粳9108机插大面积高产提供理论参考。

1 南粳9108机插高产群体特征

1.1 产量表现

近年来,高邮市把南粳9108作为全市水稻主推品种,在车逻镇、卸甲镇、界首镇、临泽等13个乡镇广泛建立机插高产栽培示范方,不断研究分析其高产群体特征,表明南粳9108分蘖性较强,在适宜的穗数前提下,单穗颖花量可塑性强,穗、粒结构互补性强,大穗的情况下结实率高、千粒重适宜,群体生长整齐和生育进程稳定,高产以及超高产均能在不同乡镇不同年份重演。

2013~2015年,高邮市分别在汤庄和卸甲镇开展了水稻新品种评比试验,共选择了10个代表性的品种,观察在高产栽培肥料运筹条件下不同品种的丰产性和综合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南粳9108平均产量达到了762 kg/667 m2,产量水平相对较高,生育期也较适宜,综合性状位列第一。

南粳9108示范方平均产量已经达到750 kg/667 m2左右,典型高产田块达到800 kg/667 m2以上。2013~2015年高邮市南粳9108机插高产方,营南、界首、卸甲等示范点分别通过农业部、江苏省农委、扬州市农委实收测产,产量分别达到836 kg/667 m2、813 kg/667 m2、796 kg/667 m2。

1.2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1.2.1 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多年的试验示范表明,南粳9108产量750~800 kg/667 m2的穗粒结构为:有效穗22.5万穗/667 m2左右,穗粒数145粒/穗左右,总颖花量3 200万朵/667 m2以上,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6.5 g左右。表现出总颖花量大,每穗粒数多,穗数和粒重适宜的特点。

1.2.2 不同产量等级构成因子分析 产量超过750 kg/667 m2的穗数22.4万穗/667 m2、穗粒数145.6粒/穗、总颖花量3 261万朵/667 m2、结实率90.2%、千粒重26.5 g,分别比产量小于700 kg/667 m2的高 1.2 万穗/667 m2、13.3 粒/穗、457 万朵/667 m2、-0.3个百分点、-0.3 g。 由此, 南粳9108机插高产栽培途径是,在稳定足穗的前提下,通过主攻大穗而获得3 200万朵/667 m2以上的颖花量,并保持常年的结实率与千粒重水平。

1.3 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指标

1.3.1 群体叶面积指数 (N-n-1)叶龄(够苗)期为0.54、拔节期5.56、抽穗期7.48、成熟期 3.82。

1.3.2 干物质积累量 干物质够苗期15.22 kg/667 m2、拔节期284.3 kg/667 m2、抽穗期869.5 kg/667 m2,成熟期 1 455.2 kg/667 m2。

1.4 植株性状与生育进程

据生产调查,南粳9108机插秧一生总叶片数16~17张,节间数6个左右,基部节间短、茎壁弹性较好,茎节粗宽,抗倒性上较强。高邮市南粳9108机插秧抽穗期在8月27日前后,比常规高产品种(如淮稻5号)提前5 d左右,但成熟期推迟 4~5 d,因此灌浆时期就增加了 9~10 d。

2 南粳9108机插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2.1 控制播期实施生育进程与季节进程优化同步

生育进程与季节同步优化是实现9108机插高产栽培的前提。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与专题试验都证明,适期早播早插有利于实现高产栽培目标;如果迟播迟插,会造成单茎生长量小、灌浆结实障碍突出、产量较低、品质下降、出米率降低等问题。高邮市南粳9108机插适宜的抽穗扬花期在8月下旬,灌浆结实盛期在齐穗后30 d内,即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高邮市播种期宜在5月25日前后,移栽期6月15日前后,秧龄控制在20 d内,抽穗期控制在8月底。

2.2 控制播量规范化培育适龄壮秧

壮秧苗质标准:秧龄18 d左右,叶龄3.6叶左右,秧苗苗高 12~15 cm,可见根 12~16 条/株;单苗根系盘结力≥3.5 g,百株干重≥2 g;秧苗基部扁平,叶片挺立有弹性,叶色翠绿,基部无黄叶;无病虫草害。

制约机插秧苗素质的主要因素:一是培肥床土的壮秧营养剂产品质量及用量,二是单位面积播种量,三是管理技术措施是否到位。

培育足苗壮秧的关键技术措施:① 定量配制足量营养土。壮秧营养剂与酥土拌匀后集中堆闷,每667 m2大田用“杰伟”牌壮秧剂0.8 kg与100 kg肥熟酥土配比培肥床土。② 规格化平整秧板。播种前7~10 d,按秧板净宽1.4 m、沟宽30 cm、沟深25 cm规格做好秧板,排水晾田,使板面沉实。播前2~3 d上水验平,板面达到实、平、直。③严格种子处理。每667 m2大田备足净种3.5 kg进行药剂浸种,防止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催芽至80%破胸露白时摊凉待播。④ 精细排盘装土播种。确保盘土厚度稳定在2 cm,接着窨水湿透盘土。每张秧盘芽谷播种量稳定在140~150 g范围内,保证每张秧盘成秧3 200株左右。均匀撒盖籽土3~5 mm,以不见芽谷外露为宜。⑤ 封膜保湿控温促齐苗。秧苗出土2.0 cm左右,即不完全叶抽出至第1叶露尖时 (一般在播种后3~4 d),立即揭膜。坚持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⑥ 加强秧田管理。一是坚持间歇湿润灌溉;二是适时适期追肥,1叶1心期和起秧前2 d,每张秧盘分别用尿素2 g、3 kg,即每667 m2秧盘面积分别用尿素8 kg、12 kg,或1%肥液于傍晚均匀喷洒,并边施肥边喷清水洗苗;三是及时控制秧苗病虫。

2.3 精细整地化解麦秸全量还田的不利影响

通过旋耕耙耱并辅之人工平整,达到田平、泥软、肥匀。为防止机插时壅泥,应沉实2~3 d,待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作业不陷机时保持薄层水0.5 cm左右插秧。

针对麦秸全量还田后,前期腐解耗氮与后期释氮的特点及其在腐烂过程中释放大量有机酸等有毒有害物质,调整肥水管理措施和增施腐熟剂,加快秸秆腐烂,规避秧苗迟发甚至僵苗的障碍,主要技术措施:一是增加秸秆腐烂需氮量,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二是改进稻田水浆管理,坚持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三是增施磷肥和大田专用壮秧剂,促进早扎根早发根早分蘖。

2.4 提高机插质量实施精确定量移栽

据2010~2015年成熟期田间调查发现,机插秧单位面积穗数不足较为普遍;如果盲目增加穗肥的用量,虽然穗型变大,但是带来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下降,导致产量不高。机插秧有效分蘖主要是IV~Ⅶ 4个蘖位分蘖,以其分蘖发生率、成穗率70%计,单株分蘖成穗仅2个左右,加上主茎穗,即单株只能成穗3个左右。按照有效穗数22.5万穗/667 m2计算,一般栽插基本苗7.5万株/667 m2左右,按每穴4本株左右,调好株距(11.7 cm)和抓秧面积(2.1~2.0 cm2),栽秧 1.7 万~1.8 万穴/667 m2以上。

机插以秧块上表面至土面的距离1 cm为标准插秧深度,最大插深不超过离土面2 cm,最浅为秧板上表面与土面相距0.5 cm。机插小苗插秧深度,应在所插秧不倒不浮的前提下越浅越好,一旦插深超过2 cm将造成僵苗不发。

2.5 推广定量水浆管理与精确定量施肥技术

实施“浅—搁—湿”灌溉模式。移栽后3~5 d内,晴天浅水层,夜间或阴雨天湿润露田,防止深水“护苗”造成发根障碍而推迟返青活棵。活棵后,要注意脱水露田,加快秸秆腐烂排毒,促进秧苗长根分蘖,始蘖后浅水勤灌与露田相结合,促进分蘖壮蘖,防止长期水深影响发根与长蘖。当够苗(N-n-1)期茎蘖苗达预期穗数80%左右时,及时排水搁田,采取适度多次搁田的方法,直至穗分化前,达到土面搁实不陷脚时复水施促花肥,此后直至收获前1周实施浅湿间隙灌溉,养根保叶,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光合产物,提高产量。

根据stanford方程确定施氮、磷、钾量,一般施肥量为氮20.5 kg/667 m2、五氧化二磷8 kg/667 m2、氧化钾8~10 kg/667 m2。肥料运筹方式为:氮肥按基蘖肥与穗肥比6∶4,其基肥与蘖肥比4∶6,分蘖肥分两次施用,分别在插后 7~8 d、插后12~13 d,穗肥中促花肥与保花肥比例为 7∶3,分别于倒4叶初与倒3叶或倒2叶龄期施用。磷肥以基施为主,钾肥基肥施用50%、拔节肥用50%。

2.6 科学化学除草精准控制病虫草害

2.6.1 化学除草 除草坚持“除早除小”,在机插移栽后3~5 d,使用53%抛秧星60 g/667 m2,拌细土25 kg/667 m2均匀撒施。施药时和施药后3~5 d保持水层3 cm左右。也可以在机插移栽后5~6 d,用53%抛秧星60 g/667 m2加机插秧大田专用壮秧剂,拌20~25 kg/667 m2细土均匀撒施。

2.6.2 控制病虫害 机插后5~7 d用好第一次药:用5%锐劲特40 ml/667 m2,或40%毒死蜱80 ml/667 m2+25%扑虱灵80 g/667 m2, 加水40~50 kg/667 m2喷雾。南粳9108纹枯病发生要重于常规水稻品种,7月初机插秧发苗快,个体生长量大,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要用长效药剂进行防治,兼防稻叶瘟。药剂防治要用足水量,并喷到稻株病灶部位。在破口抽穗前5~7 d用药防治稻曲病和穗颈瘟,始穗期防治穗颈瘟、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

(责任编辑:李明)

S511.0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6737(2016)06-0039-03

2016-10-19

嵇瑞华(1963-),男,高级农艺师,从事稻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推广与研究。

猜你喜欢
穗数结实率分蘖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黄淮北片水地小麦育种现状及性状演变分析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辐照育种杂交水稻Ⅱ优838的耐热性鉴定
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种枣结实的影响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