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伊犁地区中晚熟水稻早穗现象及预防措施

2016-12-16 06:25陶志强
北方水稻 2016年6期
关键词:寒地分蘖复合肥

陶志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第四师六十八团五连,新疆 伊犁 385301)

浅谈伊犁地区中晚熟水稻早穗现象及预防措施

陶志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第四师六十八团五连,新疆 伊犁 385301)

水稻早穗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品种、外界环境、栽培条件等多重影响。简要概括了水稻早穗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水稻;早穗;原因;预防

水稻早穗是指水稻插秧后45 d左右,主茎就开始抽穗。水稻早穗现象多发生在对温度敏感的早熟品种上,南方早稻发生较多,减产幅度较大。因水稻提早抽穗,营养生长期较短,所以株高较正常株高偏低,分蘖数较少,穗小、粒少,因而产量一般较正常田低。什么原因会造成早穗现象,怎样才能避免因早穗而减产是水稻生产中在探究的问题。在此简要概括了早穗形成的原因,希望对农业生产能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1 早穗原因

1.1 选用过早熟品种

水稻有感温性和感光性,北方水稻一般为感温性品种,温度高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提前抽穗。水稻品种不同其感温性也不同,一般感温性强的早熟品种出现早穗的现象较普遍。

1.2 插秧后持续高温

插秧后持续的高温会加快水稻生育进程,提前进入生殖生长,从而发生早穗现象。

1.3 播种量大,育苗温度管理不当

秧田管理不当,秧田播种量大,个体营养差。育苗温度管理不当,尤其是在秧苗2.5叶期,稳定持续超过25℃,诱导了成花的基因表达,水稻成花激素积累增加,叶原基分化转化为花原基分化,从而发生早穗。冯雅舒[1]等人认为,寒地水稻秧苗对温度的敏感期为2叶1心期,当苗床温度连续2 d超过25℃时,生长点受高温刺激而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进入幼穗分化,如果苗床温度超过30℃以上秧苗素质显著变劣。目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是职工在过分要求较高株高的同时忽略了对秧苗素质的要求,为了得到便于栽插的较高的秧苗而减少通风炼苗的时间甚至不炼苗,使苗床温度过高而导致秧苗提早进入幼穗分化。

1.4 移栽时秧龄过大,造成带蘖移栽

伊犁地区旱育中小苗标准一般要求秧龄18~25 d,叶龄2.5~3.0叶期移栽到大田,这样就减少了早穗的几率,随着秧龄增大早穗植株也随之增加。

1.5 移栽后田间管理不当

水稻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有密切的关系,田间管理不当,田块肥力较差,移栽后肥水供给不协调,施肥较少,营养供给不足,在预期内没有达到足够的苗数,导致水稻群体过小,群体较弱,不封行,生育进程加快,秧苗不能继续进行营养生长而不正常地提早进入生殖生长,造成早穗。

2 预防措施

2.1 品种选择

寒地水稻品种一般是早熟品种,对温度较敏感,而寒地的气候特点是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气温是寒地水稻生产的主要影响因子,因此,水稻品种应选择在当地可以安全抽穗成熟的品种,避免选用过早熟或过晚熟品种。

2.2 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防止水稻早穗的有效措施[2],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应施足底肥和壮秧剂,播种量应控制在100~120 g/盘 (最多不能超过150 g/盘),同时在秧苗期必须加强水温肥的管理,适当早通风炼苗。如当2.5叶龄期温度超过25℃时,通风降温,避免和减少管理不当造成早穗的发生。

2.3 插适龄秧

适时早插可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改善水稻生长环境,有利于植株健壮,这是防止水稻早穗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举措。根据品种特性,确定育秧期和移栽期,做到壮苗适时移栽。

2.4 加强田间管理

确保肥床旱育,保证移栽时的秧苗个体生长健壮。出现早穗后,加强对水层的管理,即不用晒田,不应断水,精心管理,及时增施氮钾肥。一是及时追施穗肥,提高成穗率,争取大穗,一般施高氮肥 8~10 kg/667 m2、 硫酸钾 10~15 kg/667 m2,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二是补施花肥,一般苗色淡绿或落黄稻田,增2~3 kg/667 m2尿素,再结合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提高结实率。

2.4.1 施足大田基肥 大田基肥也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施油渣50 kg/667 m2。同样不可忽视化肥的施用,水稻前期基本不吸收硝态氮,因此,氮肥以铵态氮为好,一般施用高氮肥7~8 kg/667 m2、过磷酸钙10 kg/667 m2、氯化钾8~10 kg/667 m2或施复合肥10 kg/667 m2,另外增施硅肥6~8 kg/667 m2、硫酸锌 1.0~1.5 kg/667 m2。大田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稻田施用,要深施到12~20 cm的土壤中,使铵在少氧的环境中保持稳定,防止流失。

2.4.2 追肥 早施分蘖肥。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分蘖肥一般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返青后,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8 kg/667 m2,配施适量硫酸钙、硫酸锌,起到促蘖作用;第二次在分蘖盛期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8 kg/667 m2,保证全田生长整齐,起到保蘖成穗作用。

巧施穗肥。水稻倒二叶开始出叶,幼穗长约1 cm时,是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此时可追施尿素8~12 kg/667 m2或高氮复合肥10~15 kg/667 m2,确保中期足够的养分转向生殖生长,增加颖花数量,防止颖花退化,促穗大粒重,同时具有养根、健叶、壮秆、防倒伏的作用。群体过小的地块可以提前到穗分化时期施用。

补施粒肥。从抽穗到成熟期间,以提高结实率,确保完全成熟,增加千粒重为主。追肥要视水稻长势而定,宜少不宜多,一般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60 kg/667 m2;在缺锌症状出现后,喷施0.1%~0.3%的硫酸锌溶液50~60 kg/667 m2;对抽穗前叶片有褪绿发黄的地块,可施尿素 3~4 kg/667 m2或高氮复合肥 4~5 kg/667 m2。

[1]冯雅舒.寒地水稻早穗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2):47-48.

[2]孙殿霞,张启楠,田立彬.浅谈寒地水稻早穗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154.

(责任编辑:李明)

S47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6737(2016)06-0045-02

2016-06-27

陶志强(1986-),男,助理农艺师。

猜你喜欢
寒地分蘖复合肥
2022年7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8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流翔高钙系列肥 新型液体复合肥
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站设立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我国寒地中小学教师体质及骨密度调查研究
双色球磁化炭基复合肥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