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观察*

2016-12-16 07:04华雪君李淑荣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灸法中风膀胱

华雪君,刘 更,王 田,李淑荣

(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灸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观察*

华雪君,刘 更,王 田,李淑荣

(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目的:分析研究灸法配合穴位敷贴对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中医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共120例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基础治疗加灸法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加缩尿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的尿代动力学、排尿频次、尿失禁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并对比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结果:尿代动力学:实验组Qmax为(29.11±4.98)ml/s,RUV为(6.99±4.29)ml,Vmax为(348.98±107.33)ml,与对照组比较P<0.05。排尿频次、尿失禁严重程度:实验组尿失禁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排尿频次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实验组60例排尿障碍患者,痊愈23例,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实验组GQOL-74评分中,躯体功能为(80.98±6.44)分,心理功能为(79.98±6.44)分,社会功能为(82.43±6.11)分,物质生活为(84.38±8.33)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灸法配合穴位贴敷对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状态,可提高治疗效果,并使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值得应用。

中风;排尿障碍;灸法;穴位贴敷

中风后尿失禁、尿频等排尿功能障碍在临床较为常见,一般在中风急性期会出现急性的尿潴留,而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尿失禁等[1],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中风后排尿障碍的发生统计多在国外,认为其发病率在32%~79%之间[2],而国内相关研究则仍有缺失,尤其在对中风后排尿障碍的治疗过程中仍缺乏较好的治疗方式。我院针对中风后排尿障碍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利用灸法配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选择2012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共120例进行研究。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急症协助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1995年,且患者均经过影像学诊断确诊为脑卒中,从发病到入院就诊时间为6个月以下。患者脑卒中前排尿功能正常,且发病后出现排尿障碍,在脑卒中的病情稳定后仍存在尿急、尿频和尿失禁等,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意识清晰且语言功能较好,医患沟通无障碍,认知功能正常,年龄在40~80岁之间。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临床实验,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无严重肝肾疾病,无严重心肺疾病;脑卒中前有排尿障碍如尿失禁或尿潴留;有严重失语或交流困难;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发病期间有长期泌尿系统感染。剔除由于个人原因导致的中途退出,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导致不愿意继续完成研究者。

1.1.2 一般资料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共60例,包括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49~79岁之间,平均年龄(67.88±4.51)岁;中风类型为缺血型共47例,出血型共13例。实验组共60例,包括男37例,女23例,年龄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67.12±4.97)岁;中风类型为缺血型共44例,出血型共16例。两组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和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均给予中风的基础治疗和对应基础疾病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缩尿丸,生产厂家为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每日3次,每次3~6 g。

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灸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每日首先给予艾灸治疗,穴位选择关元穴、神阙穴、水道穴,使用温和灸,每个穴位时间为20 min,每日1次,在灸疗完成后给予温肾固泉膏,此药物来源于我院国家级名老中医李淑荣经验方,处方包括有五味子、益智仁、肉桂、丁香和砂仁,并按照比例调和,在烘干后研磨成细末,过筛,随后使用陈醋将药物调和成膏药状,制成药饼,直径为20 cm,外部使用透气胶布进行固定,穴位选择关元穴、神阙穴、水道穴、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做贴敷,每次时间为8~12 h,每日1次。

两组患者均以7天为1个治疗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的排尿情况均使用日记进行计算,包括自行排尿情况、尿失禁情况、排尿次数。

尿失禁频率判断方法[3-4]:I度为患者白天可以控制排尿,一般1次/3~4 h,夜间排尿次数为1次或1次以下;Ⅱ度为白天可以控制排尿,一般1次/2~3 h,夜间排尿次数为2次;Ⅲ度为白天偶尔不能控制排尿,一般1次/1~2 h,夜间排尿次数为3次;Ⅳ度为白天不能控制排尿,且夜尿次数在4次以上。排尿障碍严重程度判断方法:Ⅰ度为无尿失禁;Ⅱ度为在用力和屏气时出现尿失禁;Ⅲ度为行走和活动时有尿失禁;Ⅳ度为直立或翻身时出现尿失禁。

同时在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尿代动力学检查,测定最大尿流速Qmax,使用B超观察膀胱残余尿量RUV、膀胱最大容积Vmax。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判断标准为[5]:痊愈:患者能够随意控制排尿,且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每日排尿日间频率为Ⅰ度,B超检查显示膀胱残余尿量在50 ml以下;显效:患者能够控制排尿,且尿频等症状改善,日间排尿频次评定提高2度,B超显示膀胱的残余尿量在200 ml以下;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日间排尿频次评定提高1度,B超显示残余尿量有所减少;无效:患者症状等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使用GQOL-74量表,包括躯体功能(5个因子)、心理功能(5个因子)、社会功能(5个因子)及物质生活(4个因子),每个维度评分为20~100分之间,评分越高表示其生存质量越好。

1.4 数据处理

所有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生存质量、最大尿流速、残余尿量及膀胱最大容积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尿失禁频率和尿失禁严重程度为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当数据对比存在P<0.05时,为两组中风后排尿障碍的排尿功能及生存质量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代动力学

两组患者均完成临床治疗,无中途退出者。经过临床实验及超声诊断,实验组Qmax为(29.11±4.98)ml/s,RUV为(6.99±4.29)ml,Vmax为(348.98±107.33)ml,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排尿障碍严重程度及排尿频次

实验组尿失禁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排尿频次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2.3 治疗效果

实验组60例排尿障碍患者,痊愈23例,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1 两组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的尿代动力学比较

表2 两组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排尿障碍严重程度及排尿频次比较

表3 两组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例(%)

2.4 生存质量

实验组GQOL-74评分中,躯体功能为(80.98±6.44)分,心理功能为(79.98±6.44)分,社会功能为(82.43±6.11)分,物质生活为(84.38±8.33)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 (分)

3 讨论

排尿障碍以尿失禁为主,为客观无法观察到的一种不自主漏尿现象[6]。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患者,90%左右会出现各种后遗症,其中以尿失禁较为常见,在脑血管病的早期恢复期,尿失禁的发病率可以达到50%以上[7],且随着疾病的逐渐恢复,排尿障碍等发生率逐渐降低,一般在3个月后发病率仅为29%[8]。目前西医临床对此类患者仍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使用药物副作用较大,而部分患者使用长期留置导尿管等直至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导致尿路感染比例增加,膀胱萎废且失用,引起生活质量的下降。

祖国医学对排尿障碍的表述最早见于《素问·宣明五气篇》《素问·脉要精微论》等,认为膀胱不约为遗尿,“仓廪不藏者,为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遗溺一证,……唯是水泉不止,膀胱不藏者,必以气虚而然,……以气不能固也”。且随着祖国医学对排尿障碍的研究深入,大量文献认为,排尿障碍病在膀胱,与肾气固摄相关[9]。

本研究以中医整体观念作为指导,从脏腑、经络等入手,利用健脾补肾和温阳固涩等药物进行穴位贴敷和灸疗。选穴中:关元穴有培元固本及补肾气效果,能治病之标达到调整膀胱约束功能的效果[10];神阙穴为补肾回阳重要穴位,通过灸疗可以将热力从经脉直达肾脏,并改善膀胱及肾脏功能;水道穴则主治小便淋沥、遗尿等,有利水消肿、利膀胱之功效;肾俞、肺俞等穴位,能够益肾滋阴、调通水道,可以通过穴位贴敷,起到扶正祛邪、调和气血及温经通络的效果。利用灸疗能够通过灸火的温热作用,利用经络传导,起到较好的扶正祛邪的效果,同时,利用灸疗可以起到温肾温脾之功,可保证五脏精气平衡。

在灸疗完成后进行穴位贴敷,能够持续对穴位进行刺激。所使用贴敷药物为李淑荣经验方,处方包括五味子、益智仁、肉桂、丁香和砂仁。五味子可止津止汗、止泻,功在敛肺滋肾,主治肾虚滑精及久泻不止;益智仁可暖肾固气,对小便余沥、夜多小便效果显著;肉桂可补肾阳、暖脾胃,主治尿频、肾阳不足;丁香可暖肾降逆温中;砂仁可温补脾肾、疏利气机。诸药合用可以暖肾补阳、固气止遗。

从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Qmax为(29.11±4.98)ml/s,RUV为(6.99±4.29)ml,Vmax为(348.98±107.33)ml,与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尿失禁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排尿频次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GQOL-74评分中,躯体功能为(80.98±6.44)分,心理功能为(79.98±6.44)分,社会功能为(82.43±6.11)分,物质生活为(84.38±8.33)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了使用灸法配合穴位贴敷对中风排尿障碍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实验结果中,利用超声诊断、主观评价、客观判断等手段,分析出排尿障碍的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利用生存质量,分析出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在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表明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没有对患者产生其他不良影响。实验评价内容较为充分。

综上所述,使用灸法配合穴位贴敷对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状态,可提高治疗效果,并使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值得应用。且在临床操作中简单易行便于掌握,价格低廉,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1] Béjot Y,Mehta Z,Giroud M,et al.Impact of completeness of ascertainment of minor stroke on stroke incidence:Implications for ideal study methods[J].Stroke: 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2013,44(7):1796-1802

[2] 张珂铭.中枢神经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6):556-560

[3] 霍阳,高智玉,高旭光.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3):240-242

[4] 马云枝,刘政伟,沈晓明.通脉舒络胶囊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68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5):1169-1171

[5] 周斌,姚配勇,伍茜,等.芒针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26):3166-3168

[6] Danesi MA,Okubadejo NU,Ojini FI,et al.Incidence and 30-day case fatality rate of first-ever stroke in urban Nigeria: The prospective community based Epidemiology of Stroke in Lagos (EPISIL) phase II results[J].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Official Bulletin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logy,2013,331(1/2):43-47

[7] Miyazato M,Kitta T,Kaiho Y,et al.Effects of Duloxetine,a norepinephrine and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on the Urethral Continence Reflex and Bladder Activity in Ra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The Journal of Urology,2015,194(3):842-847

[8] 彭夏培,张青,朱江.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4):3518-3520

[9] 孙韶刚.益气活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5,36(7):808-809

[10] 王红斌,彭小平,徐健,等.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5,36(7):914-916

秦皇岛市科学技术局项目,编号:201502A142。

华雪君(1977-),女,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脑病临床工作。

R246.6

A

1005-0779(2016)11-0029-04

2016-05-31

猜你喜欢
灸法中风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膀胱镜的功与过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瘢痕灸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运用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