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思维可视化教学,让学生思想在地理课堂飞翔

2016-12-16 11:16沈亚青
考试周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章节可视化知识点

沈亚青

摘要:思维可视化既能呈现出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又能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推行思维可视化教学。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教学 自主合作 地理课堂

通过机械的训练和纯粹的记忆获得的知识是容易遗忘的,只有亲自通过思维加工把抽象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思维可视化的构建是教师和学生经历头脑风暴再描绘思维景象的过程,是一种有效学习的方法;运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脱离单纯的模仿和记忆,使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得知识,从而打造“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的高效课堂。我主要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推行思维可视化教学。

1.新课教学中,融入思维可视化教学

1.1讲授新课,引领学生学习思维可视化。

在思维可视化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自主学会应用思维可视化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如果教师直接将思维可视化的定义解释给学生听,那么既达不到效果又浪费时间。我在新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设计板书,引领学生一起构建思维可视化。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思维可视化的构建要素和一般步骤:第一步,建立思维导图的中心;第二步,由中心出发,建立跟中心相关的子节点;第三步,每个子节点再建立自己的子节点;第四步,留下一些空白,随时可以添加新的内容,尽量将所有的内容放在一个图中,再经过给特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模仿构建思维可视化。最后通过学生对自己所做思维可视化的修改和补充。经过多次实践,学生就能灵活运用思维可视化。下面结合课堂教学解析如何巧妙引进思维可视化。

在《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学中,在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的原因时,我首先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状况,接着抓住气候干旱的主线分析气候干旱的原因和对自然经济要素的影响,并分析它们与荒漠化的原因的内在联系;就这样一边讲解一边构建思维可视化图。如下图所示: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构建,让学生感受每一部分内容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相互关系。学生掌握了气候干旱就立刻联想到引起气候干旱的原因和其引发的影响,我利用相同的方法讲授湿地这部分内容。学生经过两次体验思维可视化的直观教学,对思维可视化的构建要素和一般步骤有初步的认识。为验证学生的掌握程度,我布置学生课后自学《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并画好思维可视化。课堂上我直接投影学生的思维可视化,让学生讲解构建的思路,我只需要点拨和评价,再由学生讨论和发言补充完善。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的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转换成了自己的知识树,并且感受到了把知识联系起来的妙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每一章节学完,我都布置学生尽量以思维可视化形式整合整章节的主干知识,从而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1.2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思维可视化。

由于每一位同学所画的思维可视化展示对知识的理解是有一定差异的,因此通过共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就可以找出一些学生共同的误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技能。通过思维可视化教学使学生从被动等待老师发问引导构图一自主发现问题,完善构图一主动构图的递进式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复习课时,整合旧知识。构建系统性的思维可视化

高三复习时,因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很快遗忘。如果以构建思维可视化的形式记忆一些知识点,并标明相互关系,形成一张知识网络,那么不仅加强识记,而且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知识。为了节省时间,学生直接对参考资料的知识网络图进行加工,修改成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思维可视化。思维可视化的应用可以是总结概括章节内的内容,也可以概括章节间的内容。随着复习的加深,可以尝试以某个关键词为核心把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思维可视化的构建,将知识串联起来。

思维可视化教学应用于复习课中,可使原来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机械的记忆灵活化。最终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越来越少,但是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复习效果更好。

3.在练习中,运用思维可视化解决疑难问题。提高迁移能力

遇到疑难问题时,单靠老师一张嘴,难以让解题思路清晰化。通过思维可视化呈现出人脑中隐性知识,便于同学们思考、交流和表达。在练习中,学生主动绘制思维可视化,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过程,达到灵活迁移知识的目的。

猜你喜欢
章节可视化知识点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