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文斌 王 伟
解密中国粳稻贡米之乡
——吉林市
文/朱文斌 王 伟
古老的职业延续着悠久的传承,数千年变幻的沧海桑田和不变的肥水沃土塑造了吉林市水稻黄金种植带。吉林市大米已经在漫长的时光和故土中与江城人朴实、勤劳、坚韧的品格融合在了一起。这是山水的味道,是时间的味道,也是故乡的味道。
远在汉唐时期,农耕文化同游猎文化在此汇集,水稻栽培技术日臻成熟,“卢城稻”、“神农稻”曾美名远播。《新唐书》卷二一一至卷二二五下中就有“卢城之稻”的记载。在1300多年前的渤海国(据考证现今吉林市即为渤海国重要的管辖城市之一)生产的“卢城稻”、“神农稻”被历代皇室视为珍品。到了明清时期,越来越受到中央王朝的重视,已成为皇粮贡米的重要供给地。清顺治年间,在此设打牲乌拉总管,专门负责办理皇室宫廷所需的东北地区特产,史上曾有“南有江宁织造,北有打牲乌拉”之说。据史料记载,公元1682年,康熙帝东巡吉林,食用吉林市产大米后,觉其香糯润滑、口感甚佳,流传曾赋诗赞曰“山连江城清水停,稻花香遍百里营,粗碗白饭仙家味,在之禾中享安宁”。乾隆皇帝也曾在东巡吉林品尝吉林打牲乌拉总管提供的吉林大米后赋诗赞赏:“ 松江万里稻兴滔,碎碾珠玉降琼瑶。绵香宜腹还添力,慰我黎庶尽辛劳。”至此,“乌拉贡米”便成为了“打牲乌拉贡品”之一的御贡皇粮。《吉林市志》(1986-2003)第十五篇.农业——水稻子目中有“由于水源充足,吉林市水稻种植历史较长,明清时期,粳稻贡米已成为皇粮贡米的重要供给地。吉林市作为国家优质粳稻科研创新基地和国家优质粳稻原原种基地,成为了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的“中国粳稻贡米之乡”。
吉林市地处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夏季湿润多雨,秋季短促凉爽,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粳稻生长发育和安全成熟。吉林市共有16万公顷的深厚黑土层,营养元素丰富,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水清质优,保证了上灌区的充足水源灌溉。好山好水孕育出了吉林市的好大米。
近年来,吉林市把发展稻米产业提至全市战略高度,在全力打造农业现代化新引擎过程中,按照“五统一”管理和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牌高端化、营销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创新实践了“6+6”生产经营模式。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抓住“种子选育、测土施肥、生物防治、农机作业、精深加工、品牌销售”6个关键环节,实现了全过程绿色可控生产。加快构建支撑体系,凝聚“土地流转、社会服务、基础建设、溯源管理、农村电商、金融服务”6个支撑要素,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在孤店子、万昌2个现代农业先导区内,智能化催芽、工厂化育秧、高光效栽培、鸭鱼蟹稻共生、航化作业和无线传感器采集系统均已应用,5万公顷绿色、有机水稻生态系统保障了稻米的优质安全,而国际领先的稻米加工生产线及低温仓储设施让“只卖新米”成为了现实。
为解决米优牌杂价不高的问题,吉林市实施了“好米变名米”品牌提升战略。“中国粳稻贡米之乡”旗下三大品牌——“舒兰大米”、“万昌大米”、“大荒地”大米商标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舒兰大米”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和农业部双重认定,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万昌大米”列入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荒地”则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三大品牌已占总销量的30%以上,靠品质打响了中国粳稻贡米之乡地域品牌。
近年来,通过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大中城市举办的宣传推介会,与京粮集团古船米业密切合作,“吉林市大米”在北京物美等20个商超系统的2000多家门店销售,在全国各省(市、区)的商超等销售门店达20000多家,并成功登陆上海东方卫视电视购物和新加坡市场。50余户企业加入互联网电商平台,实现了网上热销。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吉林市大米”已端上了千家万户的百姓餐桌。
一粒大米“结水为璧”,好似一颗无瑕的白玉,映射出吉林市农耕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变迁,从精耕细作的小作坊生产,到智能化、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华丽转身,吉林市已把粳稻贡米打磨成一张厚重的物产名片。
(作者单位:吉林市农委、吉林市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