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人群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调查研究

2016-12-20 05:15张菲斐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34期
关键词:年龄段血脂心血管

张菲斐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特需病房一病区,河南南阳473000

不同年龄段人群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调查研究

张菲斐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特需病房一病区,河南南阳473000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诱发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特征,为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与预防提供可靠理论依据。方法调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25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对不同年龄、体重指数(MBI)患者发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发生率,及其生活习惯进行分析,探寻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心血管高危因素也逐渐增加,不同年龄段和体重指数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体重指数(BMI)高于女性,在中老年人群中所占比例最大;暴饮暴食、熬夜、酗酒、工作压力等是青壮年人群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吸烟史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这些疾病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诱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锻炼、保持良好心情,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年龄;体重指数;生活习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使我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心血管疾病是指机体循环系统各部位生理、病理性改变的总称,是环境、遗传、病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众多,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异常均可诱发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相关[1]。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获得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概率不同,危险因素可单个存在,也可在同一个体多种并存,有数据显示,随着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并发数量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2]。因此,积极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有效方法。该文将通过对25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不同年龄段人群所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情况,为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和预防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25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纳入标准:①性别与年龄不限制。②经临床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③无风湿性心脏病、脑卒中、肿瘤、严重感染等疾病;无精神病史。④患者均在该院住院接受治疗2周以上。258例患者,男性143例,女性115例;年龄29~82岁,平均年龄(43.7±3.1)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51例,高中以上67例,初中以上71例,小学以上50例,小学以下19例;居住环境:城镇居民156例,农村居民102例;工作性质:公务员31例,教育工作者35例,医学工作者43例,商人26例,自由职业者35例,农民工32例,务农23例,其他33例。

1.2 方法

通过整理问卷调查内容收集患者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精神压力、经济状况、吸烟史、酗酒史、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资料,若未进行问卷调查者,可从首诊病历、护士接诊记录等项目获取;在护理记录单、检查化验单等收集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胆固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G)]等指标,将患者年龄分为40岁以下、41~55岁,56岁以上;将体重指数分为24 kg/m2以下,25~28 kg/m2,29 kg/m2以上几个等级,分别评价不同年龄段、体重指数患者存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几率。收集资料人员经过专门培训,评价指标统一。

1.3 评价标准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高于140 mmHg和(或)舒张压高于90 mmHg。血脂异常:血浆总胆固醇(TC)≥6.2 mmol/L,血浆甘油三酯(TG)≥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3.6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71 mmol/L,上述几项任意一项异常即可定义为血脂异常。高血糖:空腹血糖>6.0 mmol/L或(和)餐后血糖>7.8 mmom/L。嗜烟:每天吸烟量在10支以上,且连续6个月。嗜酒:每周饮酒次数在3次以上,每次至少饮酒20 mL白酒或200 mL啤酒。精神压力:采用5级评分法对精神压力程度进行评价,级别越高精神压力越大,1级为无精神压力;2级为相对轻松,偶尔会存在轻度精神压力;3级为精神压力时常出现,但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缓解;4级为精神压力较大,时刻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并心里存在埋怨情绪;5级为精神压力巨大,通过自我调节不能缓解,甚至出现抑郁心理[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患者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观察

男性患者BMI高于女性,特别在55岁以下的中老年患者中比例最大;随着年龄的增加,血脂、血糖水平异常人数逐渐增加,血压异常在各个年龄段均存在,体重指数越大者血压、血脂水平异常几率越大。见表1。此外,40岁以下患者生活习惯较差,嗜烟嗜酒、暴饮暴食、熬夜等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较多;生活压力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加,熬夜发生率有所降低,但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异常发生率增加。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观察(±s)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观察(±s)

年龄(岁)B M I ( k g / m2)血压( m m H g ) F B G(m m o l / L)T C(m m o l / L)≤4 0 ( n = 8 4 ) 4 1~5 5 ( n = 1 2 5 )≥5 6 ( n = 4 9 ) 2 6 . 3 3 ± 2 . 4 8 2 7 . 1 5 ± 2 . 6 2 2 5 . 7 3 ± 3 . 2 5 1 5 8 . 7 ± 2 4 . 5 / 8 7 . 3 ± 1 2 . 3 1 7 4 . 3 ± 2 8 . 8 / 9 5 . 7 ± 1 4 . 8 1 6 2 . 7 ± 2 6 . 6 / 9 7 . 1 ± 1 1 . 5 5 . 9 5 ± 3 . 6 2 6 . 2 5 ± 2 . 9 5 5 . 6 3 ± 3 . 1 4 5 . 4 6 ± 1 . 7 3 6 . 5 1 ± 1 . 6 2 5 . 9 3 ± 1 . 1 3

2.2 不同年龄段患者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统计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心血管高危因素患病率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体重指数患者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统计

体重指数越高患者发生高血压、高血脂的几率越大,体重指数较低者发生血糖异常几率较大,不同体重指数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不同年龄段患者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统计[n(%)]

表3 不同体重指数患者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统计[n(%)]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人们的重视,其发病原因较复杂,主要与环境等外界因素和遗传等内在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是一种预防和治疗较复杂的综合性疾病,并且其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因此,将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得到鉴别和验证的心血管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已有200多种,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得出,性别、年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饮酒、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代谢紊乱等是最常见也是最大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近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均有较大变化,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加,使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诱发原发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给人们健康带来巨大威胁[4],为了从根本上遏制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我们从2014年5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25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手,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重指数的患者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威胁因素比例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寻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指数的人群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注意方向,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提高该病治疗效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几率越大,特别是40~55岁人群发病率最高,56岁以后发病率虽有所下降,但仍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40~55岁人群的体重指数、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有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是非糖尿病的3倍以上,并且还可使心血管疾病发病人群年龄提前,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非正常血糖水平可加重血管病变,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改变,因此,糖尿病是重要的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目前对糖尿病的研究还在进一步探索,但可通过合理饮食,调整饮食结构,结合胰岛素药物应用来控制血糖。同样,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呈正相关,高血压使血流动力学改变,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肥胖和体重指数呈正相关,过度肥胖是机体脂肪堆积的结果,肥胖可使心脏负荷增加,血脂异常,诱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特别在年轻人群中多见,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5]。

[1]畅学艳.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 (23):4264-4265.

[2]艾丽曼·奴尔买买提.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6):32-33.

[3]吴立.太原地区3 883名体检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6):675-678.

[4]于梅.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7):38-39.

[5]姜勇.2010年我国正常体重成人中心型肥胖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4(6):449-453.

Investigation of Inducing Factors of Angiocardiopathy between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ZHANG Fei-fei
One Special Ward,Nanyang Central Hospital,Nanyang,Henan Province,4730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angiocardiopathy between groups of different ages and provide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clinical angiocardiopathy.Methods 25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ngiocardiopathy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risk factors of angiocardiopathy including hypertension,diabetes and hyperlipoidemia of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 and MBI and living habits were analyzed,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in risk factors and age was searched.Results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the high-risk factor of hypertension,diabetes and hyperlipoidemia also gradually increases,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morbidity rate between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 and MBI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nd the MBI in mal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female,and engorgement,staying up late,alcohol and working pressure we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angiocardiopathy for young adults,the morbidity rate of angiocardiopathy of patients with smoking histor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out smoking.Conclus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the morbidity rate of hypertension,diabetes and hyperlipoidemia increases,and these diseases are just the high-risk factors of angiocardiopathy,and developing a good living habit,adjusting the dieting structure,proper sports exercise and keeping a good mood can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angiocardiopathy.

Angiocardiopathy;Inducing factor;Age;MBI;Living habits

R54

A

1672-5654(2016)12(a)-0175-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34.175

2016-09-06)

张菲斐(1987.9-),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治疗。

猜你喜欢
年龄段血脂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你了解“血脂”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