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非标准语习得对英语能力的影响分析

2016-12-20 06:21刘县军
关键词:非标准英语专业语境

刘县军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非标准语习得对英语能力的影响分析

刘县军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非标准语在原版英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理解其内涵,需涉及到文化背景、语境等方面的因素。英语二年级专业学生由于对外国文化、作品写作背景的了解和自身的语言基础等原因,习得效果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使用三个非标准语文本对学生进行测试,并从影响学生理解的二语习得因素分析,了解学生在对非标准语的习得特点及其对英语能力的影响,对英语教学提出建议,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非标准语;文本;测试;习得效果

非标准语是指不符合标准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语言,是英语变体的形式之一。Jack C.Richard(1998)定义非标准英语(none-standard English)为:“Speech or writing which differs in pronunciation,grammar or vocabulary from the standard variety of the language.”即在发音、语法、词汇方面不同于标准英语的口语或书面语。[1]从功能语言学角度,Kenyon(1948)的定义为:“非标准英语也(同标准英语)一样,在不同的场合,出于不同的目的,有着不同的功能性语言品种。”[2]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达到表达的目的,经常使用非标准语。

要理解非标准语需涉及非标准语的使用语境、外国文化和作品的写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这往往会成为中国学生二语习得的一个障碍。在二语教学中,教师在标准语的教学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多,而对非标准语的分析却相对较少。国内对非规范语的研究主要从非标准语的语义、语用特点分析,[4][7]而其习得效果对英语能力的提高相关性分析得很少。本文以某大学2014级80名大学二年级学生为对象,使用三个非标准语的英语文本,对学生理解非标准语的程度进行测试,结合学生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学生对非标准语的理解程度和英语能力的相关性,重视英语教学中对于非标准语的分析和探讨,促进英语专业的教学。

一、研究方法

(一)测试对象

以某大学2014级80名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学习时间为对象,其中男生32人,女生位48人。测试时间定为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专业英语四级考试前两周内。

(二)试卷设计及评分方法

选取三篇非标准语文本,设计的试题类型为选择题、正误判断题和简答题三种,选择题、正误判断题题量均为10题,每题2分,共40分;简答题题量为10题,每题6分,共60分,总分为100分;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学生使用中文对简答题部分进行表述。本次测试时间为60分钟,主要考核学生对原文的理解(30%),指出非标准语相对的标准语形式(30%),回答作者的写作背景、目的以及效果分析(40%)。测试的时间选择专业四级考试前两周内完成,在阅读课中进行课堂测验,并在测试前告知学生本次测试的分数将计入平时成绩,使学生能以正常考试心态认真对待本次测试,评分采用3位老师评分,最后计入的为三位老师评定的平均分,以保证测试的可信度。

(三)数据分析

为了能分析学生对非标准语的理解程度和学生英语能力的相关性,本研究将学生的非标准语测试成绩和第四学期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每年举行一次,为全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检验手段之一,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将学生非标准语测试成绩和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输入数据统计软件SPSS17.00,然后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非标准语测试和专业四级测试对比

表1为两次考试总的相关性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2-tailed)(p<.05)显示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两次考试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412(p<.01),说明两次测试呈现正相关。由于两次考试的相隔时间很短,不超过两周时间,学生语言能力变化差异不明显。可以认为学生对非标准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会影响学生专业四级考试成绩。就其原因,可以理解为:英语专业四级考核的文本形式为标准英语,涉及正确的词汇、语法、语境等,非标准语是标准语语言形式的变体,但和标准语在词汇、语法、语境等方面联系密切,为更复杂的语言形式,非标准语的习得需建立在对标准语的理解基础上才能有效习得。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高分学生和低分学生的表现,将在非标准语测试中的学生按分数高低分成高分组40人和低分组40人。表2和表3为具体数据和分析。

表2:非标测试中高分组与相应的专四成绩比较

表3:非标测试中的低分组与相应的专四成绩对比表

低分组的学生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289(p<.01),高分组为.501(p<.01),独立样本的T检验(p<.05)显示均有显著差异。说明高分和低分学生在两次考试中的成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非标准语测试中成绩高的同学在四级考试中的成绩相应是高分,而低分的学生也相应的是低分。这进一步说明学生非标准语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和学生英语能力有一定相关性。

二、非标准语的理解和语言能力的关系

“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培养该语言的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的过程。”Leech(1983)提出语用语言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语言的使用规则,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3]本研究测试所选用的文本为小说,当学生回答文学作品中非标准语的使用效果时,由于缺乏对作者使用非标准语的目的、背景等方面的了解,往往产生误解,以致不能真正分析出非标准语在具体语境下的语言效果。从学生对非标准语测试简答题部分回答可以看出,61%学生对非标准语使用目的不能真正理解,主要原因是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使用的语境不太了解有关,这就影响学生对文本的透彻理解。

大学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标准英语具有一定基础,能基本分析标准英语在具体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中的使用,可以说明学生英语能力有所提高。由于对非标准语的理解会制约学生对英语文本的理解,影响英语能力的提高。涉及到理解文本中的非标准英语时,须结合具体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比较,为更高层次的理解,这样才能提高对英语的理解力,提高英语能力。由于非标准英语在各种文体中广泛存在,要求读者综合应用外国文化、语境和作品的写作背景等知识去理解,才能发现作者的真正意图和作品隐含的意义。如何结合具体语境、中西文化差异等知识,对英语非标准语进行分析,有利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正确理解各种英语文本,提高英语能力。

三、对教学的启示

从上述对两次测试的数据对比分析,非标准语的理解程度和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正相关性。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考核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等方面的能力,可以作为学生的英语能力比较客观的评价手段之一。在英语专业使用的教材(综合英语、阅读、写作)选用的英语文本中,标准英语占主导性的比例,比如英语听力的选材也以VOA、BBC等标准语为选择标准。在广交会的非标准英语分析中指出,英语学习者要适当接触非标准英语的语料,否则在不同的场合容易产生误解,影响语言的交际效果。[6]学生在遇到非标准语文本时,缺乏对非标准语的培训,学生的理解策略有限,必然会阻碍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

对非标准语的理解需对文化、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语境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文化和作品的写作背景在阅读原文之前,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材料进行了解。但语境对非标准语的理解影响更大,能否理解作者描绘的语境会影响学生具体的阅读过程和方法。Malinowski认为“话语和环境互相紧密地纠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5]对于原文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读者根据当时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原文进行分析和推理才可能准确地将原文作者的意图在头脑中呈现出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搜集一定数量的非标准文本进行讲解,并探讨一些有效的分析策略。力争使学生在遇到非标准英语(在阅读、口语、听力时均有可能出现)时,不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消除学生对非标准语的理解对学生英语习得的影响,所以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这一知识点的探讨和传授。

四、结语

由于非标准语在语法、词汇、拼写等各个方面都与标准语不同。但理解非标准语应以标准语为基础,并结合中外文化差异和语境,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分析了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非标准语习得效果与学生英语能力的相关性,得出的结果是学生对非标准语的理解会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当前英语专业教学中非标准语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标准语与非标准语相关的语境分析、文化差异对比,使学生能在具体的语境中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注:本文系湖南省级教改课题: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英语专业写作评价系统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湘教通[2013]223)

[1]Jack C.Richard&John Platt&Heidi Platt.Longman F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hing&Applied Linguistics[M].Addison Wesley Longman China Limited,1998.486.

[2]Kenyon John S.Cultural Levels and Functional varieties of English[J].College English,1948,10(1):31-36.

[3]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gman,London,1983.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李淑琴.语境——正确翻译的基础[J].中国翻译,2001,(1):42-46.

[6]潘小波.广交会实训中的“非标准英语模因”及其教学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1.109-111.

[7]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非标准英语专业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论幽默逻辑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一类常微分方程的非标准有限差分法
非标链式纸打印位置偏差处理探索
非标准自动化装配设备的设计工作要点剖析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