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实习护士临床教学现状分析

2016-12-21 02:47袁静秋臧德华穆婧庄巧华唐红兰王学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问卷护士生命

袁静秋 臧德华 穆婧 庄巧华 唐红兰 王学红

(徐州医学院附属宿迁医院护理部,江苏 宿迁 223800)



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实习护士临床教学现状分析

袁静秋 臧德华 穆婧 庄巧华 唐红兰 王学红

(徐州医学院附属宿迁医院护理部,江苏 宿迁 223800)

目的 了解实习护士生命价值观现状,探讨临床实习阶段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172名实习护士作为样本,从岗前培训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习生对生命价值、生存技能、急救和自救教育、压力释放与自我现状、生活态度等方面认知程度。结果 经过调研,本科实习护士对生命教育内容理解程度最高>80%;大专与本科实习护士存在差异,本科生对人文关怀、生命价值、生存技能教育、急救及自救教育的理解程度均高于大专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生对压力释放与自我现状、生活态度理解程度高于本科生。本科与大专生对生命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均高于中专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院校实习护士在临床实习各阶段对生命教育内容的理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实习护士情商,培养正确人生观和职业素质,需要把“珍爱生命教育”贯穿于临床教学各个环节,从培养带教老师生命教育能力入手,不断完善临床带教体系,让实习护士逐步达到应用护理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灵性照护”的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 生命特征; 临床教学; 护理

Teaching methods; Vital signs; Clinical teaching; Nursing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生命与人生问题的教育,是帮助实习护士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实习护士健康成长,而健康的价值在于充实、提升实习护士的生命意义与境界。我国护理教育现状偏重于专业能力与专业技能培养,生命教育与人文精神未得到应有重视。实习护士进入临床后,理论与操作进步较快,但部分实习护士给病人静脉输液等护理操作时,与患者沟通简单、生硬,割裂了患者是具有“生物-心理-社会”属性完整的人,发生不良事件、或是穿刺等操作失误时,不能有效应对。开展生命教育,能够引导实习护士热爱生命、维护自身健康,珍惜生命、促进患者身心康复。临床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内容,有利于培养实习护士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实习护士正确人生观和职业素养,认识到生命教育是从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到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价值并涉及生死尊严等问题的探讨[1],形成生命至上、生命神圣的观念。为了解实习护士对生命教育了解程度与现状,笔者对2014-2015年来我院的实习护士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172名实习生中随机抽取120名实习护士进行调查,他们分别来自南京某大学、盐城某技术学院、无锡某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某职业学院、江苏某护理职业学校、江苏某卫校等。其中,本科生42名,平均年龄(21.5±0.8)岁;大专生90名,平均年龄(19.5±0.8)岁;中专生40名,平均年龄(17.5±0.8)岁。男生8名,女生164名,因男女比例相差较大,未做统计学处理。

1.2 方法

1.2.1 调查表的设计与调查方法 护理部干事与两名总带教和各科带教组长共同研究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资料,即年龄、性别、所在学校,根据他们对生命教育内容理解程度,列出实习护士受教育程度与生命教育内容的关系;第二部分为各院校实习护士在临床实习各阶段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深度等内容。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询问实习护士是否学习过生命教育课程后调查。调查时间节点:岗前培训阶段和临床实习阶段。岗前培训阶段把人文护理及法律内容融入培训课程,培训结束,发放调查问卷,当场收回。临床实习阶段分为中期和末期,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由组长当时或次日统一收回问卷,遵循保密原则。问卷发出120份,回收120份,有效率100%。

1.2.2 调查问卷信度、效度检验分析与误差控制 为确保样本数和精确度,减少误差值,从各实习院校中,随机抽取本科生40名、大专生40名、中专生40名实习护士进行调查。选取各40名的理由:n=30的时候,已接近正态分布,样本个数超过30,均值就可呈正态分布,大于30时,样本量平方根的倒数只有0.18<0.5,标准误差非常小,总体均值比较准确。为在结构上保证内容的全面性、避免遗漏重要内容,根据细目表逐一进行问卷的编写,为达到调查预期目的,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测的具体指标或题目,然后在小范围内进行预备测试,结合临床带教老师和实习护士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力争在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达到较高要求。问卷的信度检验:调查问卷定稿后,以重测法在小范围内进行了信度检验。选取入围的120名实习护士进行重测,其信度系数为0.78~0.9之间,符合考评标准。在问卷设计和正式实施调查的过程中,采取了下列措施以确保问卷信度:(1)问卷题目数量尽量少,控制在一张A4纸(上、下各占半张)内。(2)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主要采用单选题。(3)匿名填写问卷。(4)问卷的发放和填写尽量避开临床带教老师。效度检验:问卷制订之后,请7位专家对问卷内容和结构效度进行了检验,专家组核心成员:医学专家3人,护理专家4人。

1.3 评价指标 采用百分制;“优”为85~90分;“良”为75~84分;“中”为60~74分;“差”为60分以下。分值来源于问卷调查表,结果表明,分值越高说明他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程度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层次实习护士对生命教育理解程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不同层次实习护士对生命教育理解程度比较±s) 分

2.2 不同学校学生在不同实习阶段对生命教育理解程度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不同学校学生在临床实习各阶段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前期相比,*P<0.01;与中期相比,﹟P<0.01。

3 讨论

3.1 实习护士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与受教育程度有关 表1结果显示:对上述六项内容的理解,人文关怀、生命价值、生存技能教育、急救及自救教育本科优于大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压力释放与自我现状、生活态度,大专优于本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而中专生与他们差异较大(P<0.0001)。笔者分析这一差异与受教育程度及时间有关:本科生在校时间为4年,而大专生和中专生在校时间分别为3年和2年;年龄存在差异,本科生与大专生相差(2±0.8)岁,与中专生相差(4±0.8)岁;与各学校开设的生命教育课程有关,本科生在校阶段融入人文等方面与生命教育相关课程,而大专和中专均倾向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生命教育相关课程开设不够全面。

3.2 各院校实习护士在实习前期、中期、末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均有差异 表2结果显示:实习前期较低、但随着带教老师的引导和与患者的实际接触,其理解程度会随着实习进度不断加深,实习末期最好。实习中期与末期本科与大专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P<0.005)。而中专与本科、中专与大专在各实习期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

3.3 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实习护士的行为导向观 护理工作本身就是精神和心理压力大的职业,紧张的医患关系导致相互不信任,甚至带有戒备心理。在急诊科等高危科室,每天都会接诊一些急危重症患者,有些突发事件,患者突然死亡,家属没有预期接受过程,经常把怨气撒在医护人员身上,打骂医护人员现象时有发生。亲身经历和所见,会让实习护士产生恐惧的“共情”,对今后护理职业生涯产生阴影,甚至可能让部分实习生放弃护理职业。带教老师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压力,学会调控情绪,注重抗挫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实践中引导他们对生命的内涵进行深入思考和诠释,减少日后进入临床的焦虑和恐惧。适时开展生命教育,能够帮助他们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系统、深刻认识到“生”与“死”的含义,使他们不仅能够懂得尊重、珍惜自己的生命。更能学会关爱、敬畏、善待他人的生命,为患者解除疾病之苦。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本身的体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2]。

3.4 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实习护士职业素养 生命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各院校及实习医院共同参与。临床带教老师除了传授护理知识、加强各项技能培养外,还要关注实习护士的心理需求。例如发生不良事件时,实习生没有处理问题能力,会手足无措[3],面对抢救患者时的恐惧、操作失误时的懊恼、与患者沟通缺乏技巧等问题时的挫败,以及由此产生的怠慢和退缩心理,老师要及时干预,告诉他们实习是一个艰苦的历程,是在熟能生巧、循序渐进和“身经百战”中磨炼出来的。作为教育的主体、带教老师身教大于言传,如晨、午间护理时多一声问候,操作前多一声解释,操作中多一些观察,操作后多一声安慰,都能让实习护士从带教老师那里学会对护理对象的关怀,从而上升为对生命的尊重。教学管理者在临床巡查时,发现实习护士有恐惧、紧张、畏难等不良情绪时,采取及时干预、个别疏导和集体教育相结合方式,教会实习护士正确处理冲突。在每月一次的转科及实习生座谈会时集体讨论一些共性问题,并在讨论中引导实习护士角色互换,让他们扮演接受穿刺及有创治疗的患者,从患者角度去理解和感受护士态度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实习护士更直接、深入分析自己的行为,改进操作时的服务态度和操作手法,培养实习护士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而提高关爱能力[4]。同时,引导他们认识疾病和突发创伤给病人及家庭带来的痛苦,使实习护士能够体谅病人家属的情绪和想法,并以“拓展人的生命情感”为宗旨,强调用生命去呵护生命,进而促进其完整、健康、和谐的人格结构。同时,积极干预实习护士个体存在的各种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

综上所述,我国生命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大专院校和中专未开设专门生命教育课程,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督促各护理院校设置生命教育课程、以完善生命教育。建议护理院校增加护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多渠道、深层次的生命教育,培养护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医学人文素质,形成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护理队伍。此外,生命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不但在学校进行,还要在医院、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逐步推广[5]。通过开设《关怀理念》课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关怀理念,并由此学习关怀技巧,培养关怀理念所需的技能,进而形成关怀护理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实习护士踏入临床后,带教老师要将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内容融入教学各环节,培养他们的关爱情怀,逐步让实习护士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灵性合一的照顾。

[1] 陈玲.融入生命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4):155-157.

[2] 周静,孙丽芳,华危持.护理专业学生生命教育的调查及实践探索[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96-1098.

[3] 叶艳,张英利.医学生在实习期间面临的压力及解决方式[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3):372-373.

[4] 朱金星,梅桃桃,张银萍,等.体验式学习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0):796-798.

[5] 毕云霄,耿杰.中国护理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4):486.

袁静秋(1964-),女,本科,副主任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臧德华,E-mail:zdh5886@163.com

R471

B

10.16821/j.cnki.hsjx.2016.22.029

2016-05-18)

猜你喜欢
问卷护士生命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问卷网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