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员临场指导特征解析

2016-12-22 02:37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6年1期
关键词:项群临场战术

熊 焰(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教练员临场指导特征解析

熊 焰
(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教练员的临场指导是一种控制与决策活动,是竞技参赛过程控制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不同项群、不同项目竞赛方式、竞赛规则规程影响着教练员的临场指导方式,并形成不同项群教练员临场指导的特征。研究认为,教练员临场指挥具有整体性与互动性、果断性与及时性、简洁性与可操作性、风险性与责任性等特征。4类项群各自具有与其项群特征相适应的教练员临场指导特征。

竞技参赛学;临场指导;决策;项群;教练员

教练员临场指导是对运动员比赛活动设计与控制的过程,与运动员的临场表现一样属于竞技表现活动,共同决定着比赛过程和比赛结果。竞技参赛实践中因教练员临场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水平而影响比赛过程和结果的案例不胜枚举,表现出教练员临场指导的诸多特点。教练员临场指导的理念、方法和过程既具有竞技参赛的一般特征,也因为不同项群的属性而具有各项群的专门特征。

1 教练员临场指导特征形成的条件

1.1 项目特征与竞赛形式

项目的运动特征是教练员参赛指导实现的基本条件。体能主导类项群中的个人竞技项目,通过时间或距离计量评定比赛结果的田径、游泳、自行车等周期性活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中体操、艺术体操等通过动作技术难度和表现力评定结果的项目,运动员比赛都需要独自完成,比赛过程是连续的。教练员的临场指导与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行为并不能适时产生,所以,主要采用语言法对运动员技术、战术进行点对点的“外围”指导。

集体对抗的足球、橄榄球,以及篮球、排球、冰球、棒垒球……由于场地空间大,绝对运行时间长,给教练员的临场指导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根据临场指挥自由度来划分,冰球、曲棍球和橄榄球等项目的自由度最高。橄榄球教练员可以使用通讯工具,这一点是其他项目所不允许的。冰球、水球运动员上下场可以在教练员认为需要的任何时候进行。排球、篮球、足球等则对换人次数和人员有专门规定,换人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例如:篮球在死球并且是在己方控球前提下进行;足球运动员被换人之后则不可在本场比赛中再次上场,篮球、排球运动员却可以重复上下场。

任何运动项目运动员比赛中的临场指导方式首先取决于竞赛形式,即运动员与对手在场地器材空间位置上的相互关系,即竞争方式。不同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确定了其比赛战术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由此决定教练员临场指导的基本形式和方法,形成临场指导的特征(表1)。

表1 不同项目战术重要性的5级判别一览

1.2 竞赛规则与规程约束机制

一般而言,教练员的临场与赛间指导都与赛前计划有关联,但进入比赛之后,因为项目特征及规则约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有些项目的临场与赛间指导是动态的,而有些是静态的。

大多数球类项目的指导既可以将赛前计划和赛中应对相结合进行指导,也可以根据比赛的变化临时调整指导内容。并且,随着比赛的进行,借助规则和规程,通过技术暂停或规定性暂停、换人等战术行为,甚至在比赛进行中,亦即每一个比赛片段实现对运动员的指导,保持指导的相对完整性和连续性。这一类项目中指导的效益是明显的、实效的。篮球、足球等项目可以相对不受限制,教练员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和指定的区域里对运动员进行指导。足球、冰球等项目虽然没有固定的暂停时间,却可以在任意一个连续的片段中实现换人和战术布置等。

另一些项目,如田径、游泳、跳水、体操等,教练员主要依靠赛前计划,以及比赛中间断、零星的指导来完成临场指导。例如:田径的田赛项目只有在一个轮次结束之后教练员才能临场指导;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只能在技术暂停时才有教练员的临场指导。当然,这一特征并不是绝对的,由于这些项目可以有多个单项组成,且存在多个轮次或赛次,在轮次与赛次期间教练员可以指导。只是这种指导不像集体项目那样适时进行,因此,运动员的自我控制和调整在比赛中显得十分重要。

由于比赛规则和项目进行的环境所限,许多项目比赛过程中不允许教练员进行直接指导,只能在暂停和比赛间隙进行。

1.3 临场指导的类型与性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练员的临场与赛间指导有间接和直接之分。教练员的指导通过换人、换人后的战术变化来实现就是间接的。这一类指导属于动态指导。而有些指导则是直接的,如举重、柔道、摔跤中的言语提示或鼓励都是直接指导。在田径、跳水项目的某一轮比赛之后,教练员对前一轮技术完成情况的言语或身体语言提示,都可以被认为是直接指导。球类项目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的站位、多个运动员战术组合与配合的现场要求也是直接指导。

一部分球类项目兼顾了间接指导与直接指导2种形态。不同项目的临场与赛间指导特征对教练员的参赛指挥手段应用有直接影响,认识这些特征是一名优秀教练员参赛指导的依据。

2 教练员临场指导的一般特征

2.1 整体性与互动性

教练员临场指挥的整体性是指通过教练员团队的共同工作,并依托赛前、赛中获取的信息,对一次或某一阶段比赛中对手与己方的竞技能力水平和竞技表现水平评定后所采取的协调和控制,以发挥参赛战略战术和参赛行为的整体性功能。教练员临场指导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战争、战役、战局”的关系处理上,既要实现对当前某一时段比赛的指导,也要考虑一场比赛整体的指导;既要考虑对某一运动员的具体指导,还要考虑对全队或主要队员的指导;既要体现主教练的魄力和智慧,也要考虑助理教练或其他成员的参谋和建议。教练员的指导必须以赛前方案为前提,并综合考虑一场比赛的开局、中局和末局,或者整体考虑一次战役(一次赛事)的目标与进程。

教练员的临场指导是以运动员的竞赛行为表现与参赛目标的一致性程度为前提进行的,所以,其临场指导必须与运动员竞技行为表现实时同步;同时,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形成全面精确的互动,保证教练员的指导(指令信息传输)被运动员所接受(信息接受),并且将接受的指令通过纠正与强化加以体现(信息反馈)。

2.2 果断性与及时性

教练员临场指挥的实质是一种决策活动,其最大特点就是要求及时、快速与果断。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间的竞争是其体能、技战术、心智能的综合较量。对教练员而言,实现对运动员的指导控制最可行的是技战术的运用。激烈对抗的比赛,尤其是高水平的比赛,战局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教练员必须果断决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赛事进程。无论是对赛前参赛方案的执行与调整,还是依据比赛变化重新设计,都需教练员及时、果断地发出指令或调整战术方案。

尽管运动员在比赛开始之际也要快速阅读比赛,但运动员认知水平、临场竞技状态等因素会导致他们出现“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现象。尤其是足球、篮球、排球、冰球、手球、水球、棒垒球等项目的比赛,活动空间大,参与人数多,规则复杂,会影响场上运动员对比赛的阅读,特别是对对手的阅读。教练员则能以“旁观者”和“当事人”的双重身份,积极、适时、准确地阅读比赛,并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快速存储。

2.3 简洁性与可操作性

教练员临场指导的简洁性和可操作性是指教练员的信息传递要准确而简洁,并能使运动员迅速获取和有效执行。必须牢牢把握指导目标,抓住关键问题,如战术上如何以我为主,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以及队员心理状态的调节等问题,切不可在那些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改正的技术环节上进行纠正。

任何项目的比赛都有固定的时间或者通过比赛方式限制比赛时间。竞赛规则和规程既为保证比赛的流畅性与观赏性,也为保证运动员更好地发挥竞技水平,真正意义上的相对系统的临场指导只能在暂停或休息时进行。在这段时间里,要求教练员必须对前面比赛中出现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向运动员做出简短的讲解和分析,对后面比赛的战术运用做出明确的指导和提示。

2.4 风险性与责任性

教练员在比赛中行使教练职责,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尤其是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比赛进程和结果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但又不完全取决于)教练员的临场指挥。比赛进程的复杂性会给教练员的临场指挥带来许多风险。为此,教练员应具有极强的担当能力,对于指挥方略及运动员的执行效果都应主动承担责任。在淘汰赛、赛点、冠亚军决赛等特定时段,这种博弈常常具有“背水一战”的性质,需要教练员在排兵布阵上果断决策,勇于承担可能产生的负向结果所带来的压力。在篮球、手球、冰球、水球比赛终场前比分相近时的进攻与防守中,足球、曲棍球比赛在己方落后而比赛时间将至时的全线压上时,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在盘点或赛点时人员的调整或技战术运用的变化等,这些特定时段,教练员的战略部署与人员调整都建立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博弈策略的基础之上。

参赛的临场指导是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所以,教练员预测之后的安排必然存在极大的风险,例如,加强进攻或防守时的“弃卒保车”等策略的确定。因此,仅有预测是不够的,必须针对战局的变化做出快速应对。教练员必须对运动员的表现和场上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防止被一时的假象迷惑而做出错误决定与指导。

3 教练员参赛指导的项群特征

3.1 体能主导类各项群临场指导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高,各项目比赛战术相对简略,实施过程影响战术的要素也相对较少。在比赛中,教练员主要根据赛前制定的参赛准备程序化地实施,对运动员的现场指导多在赛前热身活动和比赛中一定的片段之间进行。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比赛轮次较少,有时甚至是一次比赛决定胜负,而且比赛时间长、距离远,运动员消耗的能量多。耐力性项群的参赛指导主要根据运动员的实力控制好比赛节奏。对于更长距离的越野赛、马拉松等比赛,教练员一般会选择跟车指导运动员比赛,主要是控制跑步的节奏。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中,投掷运动员的比赛场地往往距离看台较远,教练员对其进行面对面的临场指导较为困难。同时,田赛与径赛项目的混合搭配是竞赛日程安排的基本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运动员走向看台与教练员沟通。所以在比赛中,教练员一般采用简短的语言或手势对运动员进行临场指导(表2)。

表2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临场指导方式举例

相对于投掷项目,跳跃项目运动员可以直接和教练员进行沟通。每次跳跃之后,运动员都可走向靠近观众席的教练员,与其进行直接交流,针对刚刚完成比赛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下次技术动作上需注意的问题。这种临场指导的优势在于能准确把握比赛形势,有利于运动员更好地参赛。

举重项目是田径之外的又一个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目,比赛时按照运动员体重划分参赛的级别。上场前,教练员大多会采用短促有力的拍打、大声的语言提示激励运动员。由于在后台休息室能及时准确地观看对手比赛的情况,所以,在3把重量的选择上以我为主,同时又紧扣主要对手,在开把重量和后2次重量的选择上进行较量。即通过重量的改变实施战术安排,其核心是通过试举重量节奏变化应对对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9 kg级比赛前,教练组仍对外宣称让受伤的石智勇继续参赛,以此吸引对手针对其进行战术安排,为廖辉进行战术掩护,打乱了主要对手的参赛节奏,确保廖辉获得最后胜利。

3.2 技能主导类项群的临场指导

教练员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项目比赛中,可根据具体赛况指导运动员采取“高难制胜”或“稳中求胜”的不同策略。著名体操教练员高健在回顾1988年汉城奥运会男子体操运动员楼云的跳马比赛时,强调教练员赛中指挥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的作用。比赛中教练员安排以高难度动作压轴,据此楼云成功地获得跳马冠军。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比赛中,中国队派出发挥稳定的运动员打头阵,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中国双人花样滑冰选手申雪和赵宏博在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中,充分发挥优秀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优势,结合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将音乐和情感用比赛的动作表现出来,虽然没有较高难度的动作,却用心完成了成套动作,进而感染了观众和裁判,最终取得胜利。从上述比赛实例中可以看出,比赛中采用的是“稳中求胜”的指导策略。

3.3 技心能主导类项群的临场指导

射击、射箭等技心能主导类项群比赛中要求运动员能够多次稳定准确地完成专项技术动作。运动员保持心理稳定,持续地发挥高水平技巧,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射击选手通常要求对射击环数采取信息回避策略,比赛中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技术动作。而射箭项目采取淘汰赛制,运动员双方都能及时知晓对手比赛的情况;相对于射击运动员,其心理变化更为复杂,更需要教练员适时进行比赛指导。

在射箭比赛中,教练员可以对运动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运动员之间亦可通过相互鼓励和身体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而射击比赛中,运动员基本都在脱离教练员指导下独立参赛,要求其具备更高的自我控制比赛的能力。

3.4 技战能主导类项群的临场指导

以运动员活动方式为标准,篮球、足球、手球、冰球、曲棍球等同场对抗性项目属于身体接触性直接对抗。排球、网球、乒乓球等隔网对抗性项目则属于非接触性间接对抗。不同的对抗形式决定了教练员在比赛中不同的指导特点,实施的计策和谋略也各具特色。

在集体接触性直接对抗的球类项目中,参赛临场指导是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因为运动员场上的技战术都是通过特有的技术行为和肢体言语行为表达的。这些表达是时刻变化的,所以,教练员的临场指导强调技战术的变化。而在一些非接触性对抗中,技术行为和肢体言语都存在“真空”带,强调“以我为主”的战术指导思想。

3.4.1 同场对抗类项群临场指导

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类项群包括足球、手球、冰球、篮球、曲棍球、水球等集体类项目,其临场指导主要方式为直接面对面的言语交流。篮球比赛中常会发现,教练员请求暂停来布置本方战术,其目的是遏制对手的发挥和缓解目前球队不利的形势。

从表3中可见,足球项目一般以间接的临场指导方式为主,不能随时对全体运动员进行直接指导,进行临场指导的范围比篮球项目小。足球比赛没有篮球比赛中的暂停,无法像篮球比赛那样通过主动暂停进行指导。只有在中场休息时,足球教练员才会针对上半场比赛情况与队员进行沟通,同时对下半场比赛做出部署。篮球比赛中教练员则能及时、准确地进行临场战术的布置,进而控制比赛。

表3 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临场指导举例

在开放性的集体球类项目比赛中,教练员虽然可以利用休息和暂停时间进行指导,但比赛双方攻防转换变化很难完全被准确预测,许多在赛前或前一阶段制定的战术可能因为场上形势变化而一时难以运用。特别是场上队员角色的变化(例如换人后场上位置的变化),影响运动员对新战术安排的适应性和队员间的相互沟通。因此,教练员根据赛场情况变化和发展快速做出调整更为重要。

3.4.2 隔网对抗类项群临场指导

隔网对抗类项目是在比赛场地中间用网将双方队员分开,各自在自己一方场地进行比赛的项目,包括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项目。在该项群比赛中,双方运动员没有同场对抗性项群那样直接的身体接触,都在各自的运动空间内完成进攻和防守的技战术。

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比赛中,双方不能更换运动员,所以,在临场指导方式上不能通过换人来进行调整,只能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通过交流,完成比赛。而在排球项目中,教练员可以直接请求暂停,对全体运动员进行比赛指导,有时会针对具体某一个球、某一分作出指导和提出要求。所以在排球比赛中,教练员临场指导能力的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表4)。

表4 技战能主导隔网对抗类项群临场指导举例

在排球比赛中,教练员要加强对二传分配球的指导,使其针对对方一传和接球方面的弱点、防守的空当等合理地组织有效的进攻。调动队员在发球方法上的变化,给对方以打击。充分合理地运用暂停。教练员暂停时要情绪稳定,头脑清楚、冷静,从表情上给队员以鼓励和信心;心态要平和,语言要精练,根据场上的变化随机应变,当机立断;布置技战术要清楚、果断,纵观全局,不计较一球或一分的得失;重点指出目前场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可行对策。

羽毛球的临场战术指导对教练员有如下几点要求:第一,牢牢把握指导目标。教练员应抓住关键性问题,如战术上关注如何发扬以我为主、以我之长攻敌之短的问题及心理状态问题,不要纠缠那些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改正的技术细节。若发现队员有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心理调整。第二,指导的语言应简明、扼要、不含糊,不能长篇大论。第三,灵活机动地应用“默契”语言。教练员可在比赛中灵活应用平时与运动员熟悉的神情、手势和简短的语言,使运动员马上理解教练的意图,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第四,较强的应变能力。比赛中一旦发现对手改变战术而我方处于劣势,教练员就要及时改变对策,并采取措施传达给比赛中的队员。第五,比赛场上主教练不能随意走动,应坐镇合适位置,并神态自如,充满信心地观战、指

(下转第 1 3页)

猜你喜欢
项群临场战术
战术精确打击“多面手”亮相航展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教练员临场指挥研究综述
项群训练理论的广泛应用
运动员知识能力培养的项群特点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冰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
美国战术供应公司AR10执法战术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