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员影响力及其对运动员产生的作用

2016-12-22 02:32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00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6年1期
关键词:自然性所带教练员

陈 环(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教练员影响力及其对运动员产生的作用

陈 环
(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教练员的影响力可分为强制性影响力(也称为权力性影响力)和自然性影响力(也称为非权力性影响力)。不同影响力的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性格塑造、心理变化等众多方面的作用不同。通过对教练员影响力的分析,探寻不同影响力倾向的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性格等方面产生的不同影响,提出教练员首先应提升自身修养。

教练员;权力性影响力;自然性影响力

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教练员影响力就是教练员有效地影响或改变运动员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即教练员的状况与行为在运动员身上产生的心理效应。任何训练活动都在教练员与运动员相互作用中进行,教练员是通过这种人与人的关系向运动员施加一定的影响,实现全队的竞技目标。因此,运动队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练员的影响力。

教练员影响力分为强制性影响力(也称为权力性影响力)和自然性影响力(也称为非权力性影响力)。前者的特点是对运动员的影响带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运动员在其影响下主要表现为被动地服从,因而其对运动员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后者则是由教练员自身的行为造就的,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主要表现为主动效仿。因此,其对运动员的激励作用较大。运动员通常通过后者来衡量教练员是否满足其内心的期望。笔者从事举重训练20年多年,深感运动员在与教练员的朝夕相处中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教练员影响力方面的文献,了解权力性影响力与自然性影响力的基本概念和两者的差异。

1.2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训运动员发放调查问卷,包括举重、武术、跆拳道、摔跤、柔道、拳击等项目运动员,平均年龄21岁,平均训练年限9年。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44份,问卷回收率88%;其中,有效问卷42份,有效回收率95.5%。

1.3 访谈法通过对部分教练员、运动员的访谈,了解其对心性的了解,

以及教练员心性的变化对运动员心理产生的影响。

1.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练员自然性影响力和权利性影响力的基本概念

一般来说, 教练员影响力可以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教练员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是教练员职位和职务的伴生产物,是由组织上(体育局或运动队)以法律或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的一种影响力,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的特点。教练员权力性影响力是教练员对运动队(包括运动员)进行管理的基础,也是教练员权威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教练员权力性影响力主要表现为:教练员对训练计划的制订、调整、执行和落实的决定权,对运动员的某些奖惩权,对训练手段、方法、措施、负荷等的选择权等。在训练实践和日常管理中,教练员权力性影响力的运用结果往往使运动员产生敬重、敬畏和服从的心理。教练员非权力性影响力(又称自然性影响力),是由教练员本人的素质和行为形成的。与权力性影响力不同,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教练员的职位和职务无关, 是一种自然的柔性力量, 但又是一种具有示范性、潜移默化性、塑造性和深刻性等特点的力量。其作用在于在日常生活、学习和训练活动中, 教练员依靠自身的个人品质、道德、知识、情感等影响、引导、塑造运动员,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以及激励运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图1) 。

2.2 不同类型影响力教练员的一般性比较

问卷调查显示,有93%的运动员喜欢自然性影响力教练员,仅有7%的运动员喜欢权力性影响力教练员。这表明绝大部分运动员更倾向于自然性影响力教练员,在他们眼里,理想的教练员应是亲和力强、具有人情味;时刻与运动员保持有效沟通,清楚了解运动员的性格特点;了解运动员的特长,与运动员如朋友、家人一样相处;采用鼓励的方式引导运动员;在关心运动员的同时,也能给予运动员选择和决定的权力,给运动员一些空间。当然,教练员还需要过硬的科学训练理论知识和专项训练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储备。具备以上这些特质的教练员,就是运动员心目中最理想、最完美的教练员形象。

图1 教练员影响力构成

2.3 不同类型影响力教练员对运动员训练动机的影响

2.3.1 训练动机释义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其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动因或内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本次调查将运动员的训练动机分为“实现自我价值、完成大学学业、找到更好的工作、拿到更多奖金、减少家庭负担、顺利拿到退役金”等价值性训练动机和“喜欢专项运动”这一倾向性训练动机两大类。

2.3.2 不同类型影响力教练员所带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比较

调查发现,有60%运动员的带训教练员属自然性影响力型教练员,40%运动员的带训教练员属权力性影响力型教练员。与运动员长期相处过程中,不同影响力的教练员会否对运动员从事专项训练的心理动因产生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自然性影响力教练员所带运动员的训练动机从高到低依次为实现自我价值(76%)、完成大学学业(41%)、找到更好的工作(41%)、拿到更多的奖金(35%)、减少家庭负担(23%)、顺利拿到退役金(23%)、其他(12%)。而权力性影响力教练员所带运动员的训练动机从高到低依次为实现自我价值(24%)、拿到更多奖金(16%)、找到更好的工作(14%)、减少家庭负担(11%)、顺利拿到退役金(11%)、完成大学学业(9%)、其他(2%)。

通过两者对比分析发现,具有不同影响力的教练员所带运动员的价值性训练动机有所不同,最直观地反映在自然影响力型教练员所带运动员中高达76%的人以“实现自我价值”为首选专项训练动机;而权力型教练员所带运动员中只有24%的人认可这一首选动机。这反映了运动员在教练员长期影响下所持有的不同训练价值观。

同时,对教练员所带运动员的倾向性训练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自然性影响力教练员所带运动员对目前从事运动项目的喜欢程度分别是一般喜欢(44%),比较喜欢(36%),非常喜欢(16%),很不喜欢(4%),不太喜欢(0)。权力性影响力教练员所带运动员对从事运动项目的喜欢程度分别为一般喜欢(53%),比较喜欢(30%),非常喜欢(12%),不太喜欢(5%)。

对两者对比分析发现,具自然影响力的教练员所带运动员中超过一半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自己的专项,而权力型教练所带运动员中只有约40%。两者的差异虽未达到非常显著性程度,但足以提示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问题。

2.4 不同类型影响力教练员对运动员性格的影响

2.4.1 性格释义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其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2.4.2 不同类型影响力教练员对运动员性格的塑造影响比较

调查表明,61%的运动员认为教练员对其性格塑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39%的运动员认为不会产生影响。认为会产生影响的运动员中,有77%的运动员觉得自然性影响力的教练员会对其性格产生更深远的影响,23%的运动员觉得权力性影响力的教练员会其性格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这一选择与运动员对教练员类型的选择趋同。

3 结论与建议

绝大多数运动员更倾向于自然性影响力的教练员。自然性影响力教练员更能强化运动员的价值性训练动机,对运动员的倾向性训练动机也有较大影响。多数运动员认为,教练员对运动员性格塑造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自然性影响力教练员对运挥。第六,比赛中如果出现应予批评的问题,也要注意掌握好批评的时机,因人而异。第七,教练要熟悉裁判法,才能随机应变,处置突发事件。

3.4.3 格斗对抗性项群临场指导

技战能主导格斗对抗性项群所涵盖的项目有摔跤、柔道、拳击、散打等项目。这些项目特点各异,导致运动员比赛中运用技战术的方式不一,教练员的指导也需要结合项目特征展开。例如,跆拳道的起始动作与平时训练时不同,接受击打的对象不同,击打距离不同,格斗双方通常都保持能“击中”的距离范围。由于双方均在运动,当进入到动作能“击中”的距离范围时,大部分情况都不可能像平时基本技术训练打手靶、护具、沙袋一样处在最佳的位置。拥有高水平技战术能力的运动员并不意味着就能主宰比赛进程,只有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运动员才能在实战中掌握主动,控制对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并取得胜利。

本项群主要是运动员进行一对一的身体对抗,经过几个回合的比赛最终来判定成绩的项目,所以,比赛过程中教练员不可能直接对运动员进行指导,只能通过间接的手势和短促的语言提示运动员。例如:奥运会拳击冠军邹市明每次上场比赛前,都有一个习惯动作,即在裁判读出他的名字后,会隔着围栏久久拥抱他的教练张传良。张传良则会拍拍他的背,叮嘱几句,这成为他最好的“镇定剂”。教练员也会在比赛中通过一些短促的言语提示运动员,如“加油”“进攻下盘”“左钩拳”等,其目的是提醒运动员进攻的方向,增强运动员的求胜信心。

比赛中每一个回合结束都有短暂的休息时间,这时,主教练认真听取助理教练或助手的提示和建议,获取对手的弱点和漏洞信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战术计划,并付诸比赛。在临场指导中,主要通过分析对手弱点、总结上一回合得失、指导运动员分配体能、解析技术环节等方法指导运动员。

3.4.4 轮换攻防集体(个人)对抗性项群临场指导

技战能主导轮换攻防对抗性项群包含棒球、垒球、板球、冰壶及台球等项目。在技战术体系上,该项群不同于同场、隔网对抗等项目,参赛双方进攻或防守的角色不断变化,在相对固定的时空条件下实施进攻或防守。在指挥进攻和防守时,教练员的指导相对单一,且其临场指导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借助规则对运动员直接实施指导。

棒垒球比赛中,整体进攻战术通常按照教练员的指示实施,即担任攻击的选手圆满完成教练员的指示是其首要任务。进攻战术的含义包括如何千方百计成为跑垒员,成为跑垒员之后如何创造得分机会,如何使分数再增加。这需要将选手的技术,以及打跑、触击、偷垒、抢分等进攻战术手段在比赛中百分之百地发挥。因此,进攻战术练习应以实际可能发生的情形作为练习指标,比赛中遇到同样情况时就不会手足无措。技术是一切战术的基础,只有在实战式的练习中将个人技术与进攻战术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进攻手段的作用。

[1]田麦久.熊焰.竞技参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胡亦海.竞技运动特征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4]袁伟民.我的执教之道[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5]邓道祥.教练员的修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自然性所带教练员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深山狩猎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游戏材料自然性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分析
“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易错题练习
伍尔芙小说的“真实与自然”
试论逻辑学对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
谈通俗唱法的真实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