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英语委婉机制解读

2016-12-22 05:32
关键词:无界后置定语

叶 华

(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英语委婉机制解读

叶 华

(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本文在认知语法的视阈下探讨了英语委婉机制中的语法手段,分析了否定、定语后置和体三种方式在委婉语中的运作机制。否定通过改变侧面-基体,转移了认知参照点并突显了“NOT”这一泛化的语义; 后置定语通过突显关系述义,使中心词成为射体,从而弱化了定语的重要性,避免了用单一局部特征为整体定性; 体语法手段则通过切换情景的有界和无界实现了认知焦点的转移,达到委婉效果。

认知语法; 委婉机制; 语法手段

英语委婉语(Euphemism)是一种在不断演化的独特语言现象。每当既有的委婉语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逐渐演变为粗直语(Dysphemism)时,新的委婉语便应运而生。在看似庞杂的英语委婉语体系中有哪些委婉机制在运作,语法手段在其间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1 学界关于委婉语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委婉语的研究始于陈望道[1],此后,陈原[2]、伍铁平[3]、束定芳[4]、彭文钊[5]和刘纯豹[6]等人也进行了分析探讨。早期研究主要从修辞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和词汇学等角度切入。其中,刘纯豹曾指出语法手段是英语委婉语的构造方法之一,但是未作进一步的说明和分析。

认知语言学兴起后,国内若干学者尝试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解读委婉语的建构机制,研究视角多集中于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用学。邵军航、樊葳葳[7]的分析基于突显和隐藏概念,认为委婉语的机制在于转移听者的注意焦点或分散听者的注意力,极端做法是暂时中断听者的理解进程。梁艳春[8]结合语料统计,认为大约59.8%的英语委婉语的委婉义的实现可用合成空间理论进行分析。王永忠[9]从范畴理论着手研究,认为委婉语是一个以禁忌语为原型义项的集合,委婉的实现是从原型义项向边缘义项的演变,是家族相似性典型程度的削弱。谌莉文[10]和周福娟、汤定军[11]分别探讨了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在委婉机制中的作用。谌莉文[12]立足于跨空间映射的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英汉两个民族在用篇章来表达委婉时的认知差异。张若兰[13]则探讨了语用过程中,概念特征的迁移和委婉义的可及性。

与此同期,国外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解读委婉语的研究则少之又少。Miguel[14]在探讨委婉语的定义时涉及认知解读,提出委婉语不是局限于词汇层面的语言现象,而是运用语音、词汇、句法等各种手段对禁忌事实进行概念化的一个认知过程。

以上综述表明,现有的委婉语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①分析集中于词汇手段的委婉语; ②理论视角局限于利用隐喻、转喻、概念整合等理论对委婉语的认知机制进行宏观探讨; ③委婉语的例证数量有限,多有重复。委婉机制是一种认知机制。认知语法以体验哲学为基础,从人类的认知特点来考查语言现象,注重寻找语法结构形成的理据,因此非常契合委婉语的研究。目前国内外从认知语法角度对英语委婉机制进行解读的研究极其有限。因此,本文意图立足于真实的英语语料*文中例证所用委婉语语料出自《英语委婉语词典》(刘纯豹主编)、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及美国心理学协会网站(APA)心理学残障事务委员会部分(CDIP)。,在认知语法的框架下探讨参与英语委婉机制的语法手段。

2 认知识解与否定手段

Langacker用识解(Construal)这一术语来表示人们为达到思维和表达的目的可从不同视角、选择不同辖域、突显不同焦点、以不同方法观察情景和解释内容的一种认知能力。他认为识解可从详略度、辖域、背景、视角和突显等五个方面进行描写。[15]23这五个方面中,与委婉语联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视角(Perspective)和突显(Salience, prominence)。

视角是指人们描述事体的角度,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参照点,因此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事体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视角的选择与背景、突显密切相关。突显可区分为侧面与基体(Profile-base)和射体与界标(Trajector-landmark)两种,前者可用于描写词义,后者可用于描写关系性述义。委婉语的否定手段主要与前者相关。基体是表达式所覆盖的相关认知域,一个词语的基体就是它能在相关认知域中涉及到的范围,是意义形成和理解的基础。侧面指的是机体内被最大突显的某一部分,是基体内的焦点,也是词语所标示部分的语义结构。基体是侧面描写的出发点,侧面是对基体内容的聚焦,表明基体的确切指向,一个词语的意义取决于基体和侧面的结合。[15]31

英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委婉语在形式上表现为词汇的替换,实则借助否定手段切换了视角,通过改变突显的侧面转换了基体,置换了认知参照点,从而实现语义的委婉。以disease一词为例,该词当初在乔叟首用时就是一个委婉语。[6]129如图 1(a) 所示,disease一词的侧面是not(Dis),基体则是ease(舒适),通过dis-这一词汇层面的否定手段,乔叟把人们的认知参照点设定成了ease,基体和侧面结合的结果就成了相对于舒适而言的不舒适。相比之下,特定的疾病名称如headache,见图 1(b),侧面是ache,基体则是head,基体和侧面结合后突显的则是非常明确的头部疼痛。换言之,dis-这一否定手段能成功置换认知参照点,把基体转变为易被人们所接受的褒义概念,同时让“NOT”这一泛化的语义概念成为突显的焦点,从而达到委婉和模糊的效果。

图1 否定手段的侧面与基体

英语中运用否定手段实现委婉的情况比比皆是,单疾病的委婉语就有disease,disorder,infirmity,indisposition,unwell等诸多表达式。此外,诸如disabled(crippled),imperfect hearing(deaf),disadvantaged(poor),underprivileged(poor)等类似的委婉词不胜枚举。这些表达式无一不是利用否定手段来改变认知参照点并突显“NOT”或者“NOT ENOUGH”(对应under-)的泛化概念来实现委婉。由此可见,否定手段可以非常有效地引导人们的认知识解,从而达到委婉的交际目的。

3 事物定性的认知方式与“修饰语后置”手段

英语中定语前置是强势语序,以至于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原本后置的定语也出现前置趋势,如a heart-disease specialist (a specialist in heart disease), Domestic-Affair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Domestic Affairs), a what’s-to-be-done-next look was still written on his face (a look that shows what’s to be done was still written on his face) 等等。然而,委婉语却逆势而行,英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委婉语在演化过程中从定语前置变成了定语后置,如用people with vision impairment婉称blind people。

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美国曾经倡导“people first”运动来变革残障人士称谓,要求使用“中心词(people)+后置定语”的方式来指称残障人士,如用person with (who has/having) a disability替代disabled person,person with mental illness 替代mentally ill person。这一做法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被广泛推行。Helena[16]基于休斯顿纪事报和google新闻的语料,专门就“people first”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尽管官方倡导定语后置的称谓方式,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仍大量使用非定语后置的措辞(Helena称之为non-PC,即政治不正确的措辞),定语后置称谓和非定语后置措辞的使用比例大约为3: 7。除了力求新闻标题的简洁性、保证行文措辞的多样性等影响因素之外,Helena发现后置定语称谓和前置定语称谓的使用场合有明显的规律: 前置定语表达式通常用于指称不受欢迎的社会成员(如犯人)或虚构的人物,后置定语表达式则被用于指称孩子或品行良好的成人。而这恰好表明,人们选择性地在需要委婉表达的场合采用了后置定语,说明后置定语这一语法手段可以非常有效地实现委婉。

显然,从前置定语到后置定语,这一位置改变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深层的认知差异,后置定语正是借助这种认知差异达成委婉效果。以disabled person——person with a disability 这组表达式为例。作为person唯一的修饰语,前置的disabled用“无能力的”或者“残疾的”意义限定了person,使认知聚焦于disabled这一唯一特征,使得单一的、局部的特征被放大成为事物整体的定性特征,自然突显了disabled的语义。而person with a disability这一表达式通过定语后置,呈现了一对基于介词with的关系性述义,person和disability这两个参与者在述义中是不对称的。其中射体person,是第一焦点(Initial focus)和第一参与者(First participant),是关系述义的起点(Starting point),处在这对关系中最突显的位置; disability则是界标,处于次突显位置,为射体的定位提供参照点。这样一来,person得到了认知强化,而disability则相对弱化。通过突显关系述义,后置定语呈现了person和disability共存的事实,避免了用单一局部特征为整体定性。同样的委婉机制也体现在person who has/having a disability等表达式上。

就认知加工过程而言,后置定语在构成上更复杂。即便不考虑上述分析中基于射体-界标的委婉机制,单从需要处理的单词量而言,带有后置定语的委婉语的认知难度也大于对应的前置定语表达式。增加认知加工的难度恰恰是实现委婉的有效途径。更何况,受益于定语后置,一些委婉语已经不局限于直接将原有的常规修饰语后移,而是在后置的定语中采用更为复杂或隐晦的措词来进一步增加认知难度,如people who are mobility impaired (cripples), person with symptoms of mental illness (crazy, paranoid), child with down Syndrome(mongoloid)等。

4 界限理论与“体”语法手段

“有界(Bounded)无界(Unbounded)”是认知语法中的一对重要概念。认知语法认为,有界与无界是人类一般认知机制的一部分,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概念之一。人从自身的身体开始认识到什么是有界事物,进而借助有界和无界的对立来进一步认知外界事物。反映在语言上,就形成了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动词的持续性与非持续性,形容词的性质与性状之分等各种现象。[17]

就动作而言,动作的发生和延续需要占据时间,因此有“有界”和“无界”之分。有界动作在时间轴上有起始点和终止点,无界动作则没有。Langacker指出,有界动作与无界动作的对立具体表现为: 有界动作的内部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具有可重复性(Replicable); 无界动作恰好相反,内部是同质的(Homogeneous),并且不可重复。[17]具体到英语中,典型的持续性动词如like, need, know等词所指代的是无界动作,典型的非持续性动词如 jump, go, arrive等词指代的则是有界动作。

与动作类似,情景也可分为有界与无界两大类,区分依据是情景有无终点。[18]120

例 1 a. Betty made a drawing on the floor.

例 2 The athlete ran 10 kilometers.

2) a. The athlete ran.

b.John was in the kitchen.

c. Betty knew about our affair.

上述例子中,例1句子呈现的是有界情景,例2句子呈现的是无界情景。值得注意的是,例1(a)和例2(a)两句中的动词都是run,但两个句子所呈现的情景却表现为前者有界后者无界。可见,同一动词进入句子之后,在其他语法成分或者语法手段的作用下,所指称的情景在有界性上可以发生改变。

英语中的“体”(Aspect)就是帮助动词实现指称情景有界与无界切换的重要语法手段。根据现代语言学词典[19]的定义,体是对动词语法描写的一个范畴,主要指语法所标记的由动词表示的时间活动的长短或类型。显然,标记动作的时间长短是“体”的主要功能。进行体(Progressive aspect)和完成体(Perfect aspect)是英语动词的两个体。就“体”本身而言,进行体表示动作的持续性、暂时性和未完成性,故而是无界的; 而完成体表示动作的完成与终结,故而是有界的。

需要指出的是,有界或无界主要指人的认识,而非客观实际。英语委婉语利用这一点,通过采用不同的“体”来引导人们的认知,从而实现委婉效果,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developing(发展中)。Developing与underdeveloped(欠发达)及undeveloped(不发达)一样,用于形容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程度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尽管较之于poor等直接表示贫穷落后的词,undeveloped 和underdeveloped已经借助否定手段实现了认知焦点由poor到developed的转移,从而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委婉。但不论是undeveloped还是underdeveloped,它们都源自于动词develop,二者在词形上均以完成体的形式出现,从而呈现了一个有界的情景。它们以developed这个已经完成的动作为参照,突出了完结的特征,隐匿了情景发生转变的可能。如图 2 所示,在这两个词的引导下,观察者的视角从“now”这一时间节点切入,观察到的是一个在当前已经终结的动作(“developed”发展过程完结)以及对应的静态结果(“undeveloped”不发达或“underdeveloped”欠发达)。而Developing则受益于进行体,突显出持续进行中的动作的无界性。鉴于无界动作的同质性,developing一词所指称的动作在任何一段时间轴上都是同质的。也就是说,从当前视角来看,在“now”这一特定时间节点,develop这个动作在进行中(“developing”发展中); 跳出“now”这一时间点,纵观整个时间轴,从过去到现在到将来,develop这个动作也在进行中。因此,从完成体到进行体,developing一词很好地引导了人们的认知过程,实现了有界情景到无界情景的转变,突显了不发达/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持续发展过程及未来可能的前景,从而非常有效地实现了委婉。事实上,这三个词与country, nation, area等词搭配后形成的三组词,其所指完全一样,但是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的语料统计结果表明,developing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后两者,这恐怕得归功于“体”语法手段带来的委婉功效。

图2 “体”语法手段的有界与无界

5 结 语

在认知语法的视角下,委婉语正是利用了语言的这一特性去引导人们的认知。否定、定语后置和体这三种语法手段,通过不同的运作机制有效地实现了认知焦点的转移,均达到了很好的委婉效果。否定通过改变侧面-基体,转移了认知参照点并突显了“NOT”这一泛化的语义; 后置定语通过突显关系述义,使中心词成为射体,从而弱化了定语的重要性,避免了用单一局部特征为整体定性; 体语法手段则通过切换情景的无界和有界,实现了认知焦点的转移,从而达到委婉效果。

[1]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2.

[2]陈原. 语言与社会生活[M]. 北京: 三联书店, 1980.

[3]伍铁平. 从委婉语的机制看模糊理论的解释能力[J]. 外国语, 1989(3): 16-22.

[4]束定芳. 委婉语新探[J]. 外国语, 1989(3): 28-34.

[5]彭文钊. 委婉语——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J]. 外国语, 1999(1): 66-71.

[6]刘纯豹. 英语委婉语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

[7]邵军航, 樊葳葳. 委婉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J]. 外语研究, 2004(4): 20-25.

[8]梁艳春. 合成空间理论对委婉语的阐释力 [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3(2): 53-61.

[9]王永忠. 范畴理论和委婉语的认知理据[J]. 外国语言文学, 2003(2): 3-5.

[10]谌莉文. 概念隐喻与委婉语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理据[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8): 17-20.

[11]周福娟; 汤定军. 英语委婉语概念的转喻认知理据?[J]. 外语学刊,2008(5): 34-36

[12]谌莉文. 汉英委婉语跨空间映射认知对比考察[J]. 外语教学, 2007(4): 39-43.

[13]张若兰. 基于概念特征迁移与可及性制约的委婉语解读[J]. 外语教学,2009(4): 50-53.

[14]Miguel Casas Gomez. Towards a new approach to the linguistic definition of euphemism[J]. Language Sciences 2009(31): 725-739.

[15]王寅. 认知语法概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16]Helena Halmari. Political correctness, euphemism, and language change: The case of ‘people first’[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1(43): 828-840.

[17]沈家煊. “有界”与“无界”[J]. 中国语文,1995(5): 367-389.

[18]Declerck, R. Tense in English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1

[19]Crystal , D. 现代语言学词典 [M]. 沈家煊,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Grammatical Mechanism in English Euphemism

YE 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1121, China)

Three grammatical approaches in English euphemism were analyzed in light of cognitive grammar: negation, postmodification and aspect. Thanks to negation, profile and base are changed, resulting in the prominence of “NOT” and the shift of 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 Postmodification makes the head noun the trajector in a relational profile, hence reducing the prominence of the modifier. Aspects help to turn a bounded scene into an unbounded one and hence change the cognitive focus.

cognitiue grammar; euphemismtic mechanism; grammatical approach

1673-1646(2016)05-0062-05

2016-04-30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规划课题成果: 委婉机制的认知识解与认知语法解读(Z15JC069); 浙江省外文学会专题研究项目成果: 认知识解与委婉机制的认知语法解读(ZWYB2015001)

叶 华(1980-),女,讲师,硕士,从事专业: 认知语言学。

H313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6.05.014

猜你喜欢
无界后置定语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Traveling back in time in Singapore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非正交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算法开发
五轴机床分类运动学建模及后置处理验证
世界本无界,设计亦无界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后置式自动发卡机系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