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2016-12-23 08:07吴永毅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农发局311241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秧田早稻大田

吴永毅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农发局 311241)

早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吴永毅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农发局 311241)

为夺取早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的高产,总结了早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其中,选好品种是基础,适期播插是关键,增加种植密度是根本,培育壮秧是重点,加强管理是核心。

早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从生产实践看,早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的重点是抓好“适、密、壮、管”。“适”,即前茬收获后,结合当时的气温条件进行适期播种;“密”,即增加栽插密度,提高栽插本数;“壮”,即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防止机插早稻秧苗青枯病的发生,培育好机插壮秧;“管”,即抓好大田管理,力争早发促早熟。

1 选好品种

机插早稻品种宜选用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早籼新品种“中早39”,该品种穗大、粒大,丰产性好,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分蘖力一般,茎秆粗壮,株高适中,约为85 cm,耐肥抗倒;主茎总叶龄一般为12.5叶,全生育期108 d,属于中熟品种;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谷粒呈短圆形,米质一般。据统计,该品种在杭州市种植一般于2015年4月10日播种,7月28日收获,平均每667 m2产量达455.5 kg。

2 播种育秧技术

2.1 秧田准备

机插早稻育秧对秧板的平整度要求较高,要求整块秧板的高度差不超过3 cm,因此秧田要提前翻耕、灭茬,在播前10 d左右精做秧板,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并根据育秧计划数留足秧田。

2.2 做好种子处理

做好种子浸种、消毒、催芽,预防因稻种带菌而发生恶苗病、稻瘟病、叶枯病等主要病害。做好晒种、风选,选取籽粒饱满的种子。为预防病害发生,可适当提高药剂浸种浓度,药剂可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劲护)2 000倍液,浸种时间长短随气温高低而定,一般在48 h左右;浸种时注意避光,以防影响药效。催芽时主要掌握好温度,一般控制在38 ℃以下。另外,为增强芽谷播种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播种均匀度,应摊凉炼芽,一般置室内炼芽5 h左右,不粘手时即可播种。

2.3 播 种

杭州地区适宜于4月上旬播种。每个秧盘(30 cm)播种量控制在120 g左右,使每个秧盘成秧数达3 000~3 500株。播种前认真调试播种流水线,做到稀播匀播,播种结束后直接将秧盘摆放到秧板上,做到紧密摆放。

2.4 秧田管理

播种后秧田要开好平水缺,避免降雨淹没秧盘造成闷种烂秧。立苗后应特别注意盘面水分湿度以及气温的变化。一般在3叶期前,保持平沟水,做到以湿为主,达到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护苗的目的。若在晴天中午发生秧苗卷叶,要灌薄水护苗,雨天放干秧沟水;若遇冷空气影响,要灌拦腰水护苗,待气温回暖后换水保苗,防止低温伤根和气温变化太大引起烂秧死苗;气温正常后及时排水透气,提高秧苗根系活力。

秧苗冒青以后,看气温情况决定揭膜时间,也可采用日揭夜盖。秧苗1叶1心期时用99%恶霉灵1 500~2 000倍液喷粗雾,同时注意观察秧苗叶尖,若发现无水珠,则要用药剂防治立枯病。秧苗2叶1心期用多效唑1 000倍液加1.5%尿素喷雾,可明显控制秧苗高度、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抗逆和分蘖能力。机插前2~3 d控水炼苗,同时用25%吡蚜酮1 500倍液、48%毒死蜱600倍液防治灰飞虱、螟虫等害虫,做到带药下田。

3 大田管理技术

3.1 大田耕整

机插大田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无杂草、无杂物、无浮渣,因此,在前茬(一般是蔬菜)收获后立即翻耕,促进田间杂草腐烂,保持田面整洁。最好在机插前5~7 d平整好田块以备栽种,禁止现耕现插,同时开好“井”字形丰产沟,确保搁田质量。

3.2 适龄机插

根据前茬收获和后茬种植的要求,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 ℃以上时,以叶龄不超过3叶1心为适,一般要求秧龄在20~25 d,具体机插时间在5月5日前。

3.3 机插密度

为达到每667 m2产量450~500 kg的目标,每667 m2栽插丛数不少于1.8万丛,具体规格为30 cm×12 cm,平均每丛插5苗。插秧时保持田面薄皮水,在不浮苗的前提下尽量浅插。

3.4 合理配方施肥

机插早稻大田每667 m2施纯氮13 kg、过磷酸钙27 kg、氯化钾9 kg左右。具体施肥方法:基肥要施足,每667 m2施复合肥20 kg(因前茬为蔬菜,故可少施);移栽后7~10 d(即5月14日左右)秧苗返青后,每667 m2施尿素15 kg、氯化钾5 kg作分蘖肥;拔节后看苗施好穗肥,一般在倒3叶露尖时或叶色褪淡时,每667 m2施高浓度复合肥7.5~10 kg。

3.5 科学水浆管理

实行科学灌水、合理灌溉,协调好水、肥、气、温的关系,促进栽后返青早、分蘖快,中期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全面提高机插早稻群体质量,后期确保青秆黄熟。3.5.1 栽插期

插秧时保持薄水,一般水深控制在1~2 cm,以保持秧苗不漂、不倒,确保插秧质量。

3.5.2 返青期

栽插后灌寸水护苗,以促早发根、早返青,防止因机插造成根、茎、叶伤害而导致叶尖枯死。

3.5.3 分蘖期

返青后宜薄水勤灌,以保温促分蘖,同时加速肥料分解,促进根系生长、分蘖早、分蘖节位低。当苗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左右时,排水搁田,以控制无效分蘖,搁田既不宜过早或过迟,必须是“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

3.5.4 幼穗分化期

倒4叶露尖时及时复水,幼穗分化期浅水勤灌。此时灌水过多或过深都易造成水稻茎部柔软而引起倒伏,如遇天气干旱时,可灌水稍多一点;如遇多阴雨天气,可采取湿润灌溉,保持田间干湿交替。

3.5.5 孕穗抽穗期

早稻孕穗期不能缺水,但也不能深灌水。抽穗扬花期要灌满水以调节温、湿度,如在此期间缺水,水稻将不能正常抽穗、扬花,因此,一定要保持田间有3 cm左右的水层,以保花增粒。

3.5.6 灌浆乳熟期

该期间田间管理重点是加强田间透气性,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故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方法,达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且注意不要断水过早。

3.6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由于机插早稻属于宽行窄株栽培模式,通风透光性好,给杂草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要注重杂草的防除,可采用栽前封闭、栽后封杀相结合的化学除草方法。耕耙时,每667 m2用60%丁草胺乳油100 mL加水喷粗雾,栽插后7~10 d再每667 m2用直播净90 g对水喷雾,要求田面无积水,保持湿润状态,待到复水时施好肥料自然落干。由于机插秧秧龄小、栽插浅,对除草剂的安全性要求高,因此可选用对口安全除草剂,以防产生药害。

机插早稻的病虫害防治应以纹枯病、灰飞虱、稻纵卷叶螟为防治重点,与常规移栽大田发生类似,要根据病虫监测预报进行适期防治,同时在抽穗期加入粒粒饱作为叶面肥进行喷施,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7 适时收获

于稻谷85%以上成熟时开始收获(一般在7月25日前后收割),防止割青。争取颗粒归仓,确保粮食丰收。

表4 两种方法试验结果的比较

表5 不同用量洗脱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表6 方差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利用《NY/T 761-2008》和《GB/T 5009.144-2003》两种方法测定甲基异柳磷残留量,回收率范围及相对标准偏差结果均能满足《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附录F的技术要求,但采用《GB/T 5009.144-2003》方法测定的回收率和重复性不如《NY/T 761-2008》。同时,从两种方法的前处理过程来看,《GB/T 5009.144-2003》比《NY/ T 761-2008》检测步骤多、用时长、试剂消耗多,从方便、快速、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测定甲基异柳磷残留量可直接用《NY/T 761-2008》,且该方法可同时测定多种农药残留。

乙酸乙酯洗脱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利用《GB/T 5009.144-2003》测定甲基异柳磷残留量,净化过程中洗脱液的用量多少对测定结果并无显著影响,故可考虑省去这一步骤或只用少量的洗脱液,以便简化操作步骤、节约时间。但该结果仅在草莓上进行了验证,至于在其他蔬果上是否有同样结论,还需进一步试验论证。

[1] 农业部.NY/T 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 卫生部.GB/T 5009.144-2003 植物性食品中甲基异柳磷残留量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016-05-11

猜你喜欢
秧田早稻大田
早稻迎丰收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感怀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