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中低水平投入条件下后期氮肥不同运筹比例对“扬麦9号”产量的影响

2016-12-23 08:07刘玉娟丁国君江苏省靖江市孤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14522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粒肥小穗孕穗

刘玉娟 丁国君 刘 琴 (江苏省靖江市孤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14522)

肥料中低水平投入条件下后期氮肥不同运筹比例对“扬麦9号”产量的影响

刘玉娟 丁国君 刘 琴 (江苏省靖江市孤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14522)

为进一步研究低筋麦“扬麦9号”在靖江市淤沙土栽培条件下的氮肥运筹规律,特进行了肥料中低水平投入条件下,后期氮肥不同运筹比例对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后期合理的肥料运筹,能有效促进“扬麦9号”小穗和小花分化,提高授粉率,减少颖花退化,特别是适量施用粒肥能起到促进籽粒灌浆、平衡养分供给的作用。以基肥、蘖肥、拔节孕穗肥、粒肥的比例为5∶1∶4∶0处理的每667 m2产量最高,为325.3 kg。

扬麦9号;氮肥运筹;品质;产量

根据优质专用小麦品质调优栽培技术介绍,低筋麦的产量和品质会因后期投氮量和氮肥运筹比例的改变而改变。为进一步研究低筋麦“扬麦9号”在靖江市淤沙土栽培条件下的氮肥运筹规律,特进行了肥料中低水平投入条件下,后期氮肥不同运筹比例对低筋麦“扬麦9号”产量的影响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依据后期氮肥不同运筹比例(即基肥、蘖肥、拔节孕穗肥、粒肥的比例),设处理:(1)6∶1∶3∶0;(2)5∶1∶4∶0;(3)5∶1∶0∶4;(4)5∶1∶1∶3;(5)5∶1∶3∶1;(6)5∶1∶2∶2。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20 m2。

供试小麦品种为低筋麦“扬麦9号”。试验田肥力中等,一生每667 m2用纯N 12 kg、P2O57.5 kg、K2O 7.5 kg,为中低水平投入。其中氮肥运筹严格按照试验设置,P、K肥分基肥和拔节肥各50%施用。小麦于10月30日播种,每667 m2用种量为8 kg,其它管理与大面积生产一致,成熟后小区单收计实产。

据记载,基肥10月30日施入,分蘖肥11月29日施入,拔节孕穗肥3月6日施入,粒肥3月21日施入,5月25日小麦收割。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产量的影响

表1表明,氮肥不同运筹比例对“扬麦9号”产量影响较大,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F值=43.40**>F0.01=5.64,其中处理(2)每667 m2产量最高,为325.3 kg,其次是处理(5),处理(3)每667 m2产量最低,仅256.7 kg。

2.2 对穗粒结构的影响

不同氮肥运筹比例由于养分供应的平衡性不一样,严重影响小麦的穗粒结构,特别是拔节孕穗肥和粒肥的不同配比,一方面能促进小花原基、雌雄原基分化,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提高每穗粒数;另一方面能平衡穗粒数和千粒重之间的关系,延长功能叶片的寿命,减少小穗退化数。

表1 不同处理的实产及其显著性比较

表2 各处理实产方差分析

表3表明,处理(5)和处理(2)的每穗实粒数最多,且千粒重也略高,这是2个处理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从麦穗分化上看,小穗数均为21枚,比其它处理多-0.09~1.68枚,而小穗退化数分别为3.85、3.5枚,比除处理(3)外的其它处理少;结实小穗分别为17.15、17.5枚;每小穗粒数分别为2.09、2.06粒。产量最低的是处理(3),由于未施用拔节孕穗肥,每穗小穗数为19.32枚,为各处理最低,但在增施粒肥后,减少了小穗退化,小穗退化数仅为3.07枚,结实小穗为16.25枚,每小穗粒数为1.91粒。综上,增施拔节孕穗肥能有效促进麦穗分化,增加小穗数,同时,平衡施用粒肥,能减少小穗退化数,增加结实小穗数,提高每穗实粒数。

表3 不同处理的穗粒结构比较

2.3 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根据对茎蘖动态的考察,基肥施用后,各处理间茎蘖动态无明显差异,由于本次试验期间遇暖冬,冬前发苗情况较好,高峰苗发生时间早,且高峰苗数高。处理(2)和处理(3)的每667 m2高峰苗数均超过100万苗。3月6日拔节孕穗肥施用后,未施用拔节孕穗肥的处理(3)群体总苗数下降速度明显高于其它处理,最后有效穗数和成穗率也明显低于其它处理。而施用拔节孕穗肥或拔节孕穗肥和粒肥各1次的处理的成穗率较高,如处理(1)和处理(5),成穗率比处理(3)分别高5.52%、7.05%。

表3 不同处理的茎蘖动态

2.4 对叶面积的影响

据拔节期和抽穗期2次叶面积测定,拔节期各处理的绿叶数差异不大,但抽穗期绿叶数差异较大。尤其是处理(3),由于未施拔节孕穗肥,其功能叶的功能期明显缩短,加上试验前中期气温高、积温多,叶片呼吸量大,易早衰,因此处理(3)的绿叶数下降最快,叶面积指数也呈下降趋势。其它处理由于及时施用拔节孕穗肥,有效防止了绿叶过早死亡,延长了功能叶的功能期。抽穗期处理(2)叶面积最大,处理(3)最低,仅120.54 cm2。因此,拔节肥和粒肥的合理配比施用,能有效改善植株的冠层结构,增加绿叶数和延长叶的功能期。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后期合理的氮肥运筹能有效促进小穗和小花分化,提高授粉率,减少颖花退化,特别是适量施用粒肥还能起到促进籽粒灌浆、平衡养分供给的作用。在肥料中低水平投入条件下,最佳的氮肥运筹是基肥、蘖肥、拔节孕穗肥、粒肥的比例为5∶1∶4∶0的处理,其每667 m2产量最高,为325.3 kg。

表4 不同处理的叶面积指数

表5 不同盐分土壤对白刺苗高的影响比较(单位:cm)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地下水位≥1.2 m时,白刺在含盐量≤5.3 g/kg的土壤中能正常生长,且白刺在含盐量3.0和4.1 g/kg的土壤中长势稍好于在含盐量5.3 g/kg的土壤。

本试验数据仅是一年的调查结果,也未对其生长量进行全面测定,同时白刺在土壤含盐量5.3和6.2 g/kg 2个处理中成活率差距较大,未能有效缩小最佳耐盐值范围。上述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6-05-20

猜你喜欢
粒肥小穗孕穗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江阴市“扬麦25”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最新研究表明,不育小穗有助于提高高粱等禾本植物的产量
我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小穗发育新基因
水稻小穗发育新基因克隆成功
简述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技术
粒肥施用时期对水稻镉积累的影响初探
控(缓)释配方肥和粒肥在粳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东北寒地单季稻区春季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减少氮磷、优化钾肥用量是关键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