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阴市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田间试验简报

2016-12-23 08:07徐广贤邵益栋夏秋霞梁红新吴德君赵健元江苏省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14431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病指江阴市赤霉病

徐广贤 邵益栋 夏秋霞 梁红新 吴德君 赵健元 孙 竞(江苏省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14431)

2016年江阴市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田间试验简报

徐广贤 邵益栋 夏秋霞 梁红新 吴德君 赵健元 孙 竞(江苏省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14431)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于2016年进行了不同药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用量水平下,防治适期用药1次,48%甲硫·戊唑醇SC 1 500 g/hm2和25%吡唑醚菌酯SC 900 g/hm2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62.0%、63.0%和65.5%、63.7%;75%戊唑·百菌清WP 1 35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尚可,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51.0%、53.1%;其他参试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一般。

小麦赤霉病;不同药剂;防效;江阴市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频率较高,该病对江阴市小麦生产也一直威胁较大。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不仅可导致小麦严重减产和品质降低,而且可使受侵染小麦籽粒中含有多种真菌毒素,其中呕吐毒素超标可引起人畜中毒或引发严重疾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抗病小麦品种,以预防为主的化学防治仍是小麦赤霉病的主要防治措施,防治药剂一直以来以多菌灵为主,也曾取得了较好的防效。但近年来,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较高的抗性,据浙江大学的抗药性检测,2015、2016年江阴市多菌灵抗药性菌株比例分别达28.52%、48.75%,因此,生产中亟需更新药剂品种[1]。为此,笔者于2016年4~5月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评估了各供试药剂田间防效及安全性,以期筛选出新的有效防治药剂,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6年4~5月设在江阴市徐霞客镇阳庄村一农户承包田内进行。土壤为黄白土,pH6.8,肥力中等。供试小麦品种为“苏麦8号”,该品种中感赤霉病,播期为2015年12月13日,播种方式为浅旋耕,播种量为165 kg/hm2。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处理:(1)75%戊唑·百菌清WP(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1 350 g/hm2(制剂用量,下同);(2)25%吡唑醚菌酯SC(江苏东台东南农药化工有限公司)900 g/ hm2;(3)15%丙唑·戊唑醇SC(贵州道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 200 g/hm2;(4)48%甲硫·戊唑醇SC(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1 500 g/hm2;(5)24%戊唑·咪鲜胺WP(江苏江南农化有限公司)1 200 g/hm2;(6)42%咪鲜·甲硫灵WP(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1 200 g/ hm2;(7)空白对照(CK),喷清水。各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33.3 m2,随机区组排列。

于2016年4月17日用药1次,采用3WBS-16型手动背负式喷雾机,喷孔直径1 mm,对水600 kg/hm2喷细雾。试验施药时,小麦处于扬花初期(约10%麦穗扬花),群体较大、长势良好,施药前一直未用过其他杀菌剂。

1.3 调查方法

1.3.1 安全性调查

药后每5 d观察1次试验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

1.3.2 防效调查

于用药后24 d(5月11日)发病基本稳定时调查各处理小麦赤霉病病情,每小区调查4点,每点调查50穗,分别记载发病穗数和病穗严重度,然后分别计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再计算防治效果,并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全穗无病;1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2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3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4级: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

表1 施药当日至调查前的天气情况

1.4 天气情况记载

记录施药当日至调查前的降雨及温度情况(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据观察,与对照区相比,各用药处理区小麦生长正常,供试药剂在本试验设计用量水平下,对小麦生长无不良影响,未产生明显药害。

2.2 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药后24 d调查,48%甲硫·戊唑醇SC 1 500 g/hm2对小麦赤霉病防效最好,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达62.0%、65.5%;其次是25%吡唑醚菌酯SC 900 g/ hm2,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达63.0%、63.7%;再次为75%戊唑·百菌清WP 1 350 g/hm2,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51.0%、53.1%;其余药剂处理的防效均不太理想。

表2 2016年江阴市小麦赤霉病防效试验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用量水平下,适期用药1次,48%甲硫·戊唑醇SC 1 500 g/hm2对小麦赤霉病防效最好,25%吡唑醚菌酯SC 900 g/hm2次之,75%戊唑·百菌清WP 1 350 g/hm2居第3位,这3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控制效果相对较好。其余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欠佳,尚需进一步试验。

试验田块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并不严重,在发病10%左右的麦穗扬花时适期用药1次,药剂防效最高也能达63%左右,但2次用药比1次用药可提高防效5%~20%,因此笔者认为,在小麦赤霉病重发年份,进行2次用药十分必要。

[1] 顾宝根,刘经芬.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研究:Ⅱ.抗性检测和诱导[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1):57-61.

表3 小麦钾肥试验效益分析

2.3 不同钾肥用量对小麦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3可知,与无肥区相比,K0、K3、K6、K9、K12水平每667 m2增收纯收入分别为268.74、302.13、340.37、 220.49、201.94元,习惯施肥处理每667 m2增收纯收入257.42元。

3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 m2施氮(N)量为23 kg、施磷(P2O5)量为4.5 kg水平下,每667 m2钾肥(K2O)用量为6 kg时小麦的每667 m2有效穗数(48.5万穗)、每穗粒数(35.3粒)、每667 m2产量(理论产量659.48 kg、实收产量528.67 kg)、增产率(62.4%)、每667 m2纯收益(1 121.81元)均为最高,且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因此,灌云县中部地区小麦每667 m2最佳钾肥用量为6 kg。

参考文献

[1] 刘淑君,侯正仿.钾肥在小麦上的应用初探[J].天津农林科技, 1999(5):4-5.

[2] 顾宗英.灌云县土壤养分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2,(10):279-280.

[3] 顾永国.小麦钾肥临界值的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4 (2):102-103.

[4] 刘敏,胡健,马新平.灌云县夏玉米“2+x”肥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4(1):37-38.

表7 同一药剂不同时期用药对纹枯病的防效(2014年)

2016-06-12

猜你喜欢
病指江阴市赤霉病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