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戾”“佷戾”“狠戾”与“狼戾”“悷”

2016-12-23 02:44徐时仪
辞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佛典字书音义

徐时仪

“悷”有“执拗凶狠”义,佛经中或写作戾、笼戾、儱悷、儱戾等,盖为“狼戾”的音转记音词,故字体不定。“狼”似为狠之讹,“狠戾”又写作“很戻”“佷戾”。“悷”“戾”“儱悷”“儱戾”“笼戾”等似皆源自“狼戾”而为“狠戾”之讹。下文试论述一二。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收释“很戾”“佷戾”“狠戾”“狼戾”与“戾”等词,其释“很戾”有“凶暴乖戾”义,引例如下:

《史记·张仪列传》:“夫赵王之很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

《晋书·楚王玮传》:“汝南王亮、太保卫瓘以玮性很戾,不可大任,建议使与诸王之国。”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君用专兵柄,很戾益甚。”

考《说文·彳部》:“很,不听从也。”又考《玉篇·人部》:“佷,戾也。本作很。”据《玉篇》所释,很、佷义同。佷、戾同义组成并列复合词“佷戾”,如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三十三:“重作不善行,佷戾不受教。”《汉大》释“佷戾”有“凶狠而乖张”义,引例如下:

《国语·晋语九》“宵也佷”三国吴韦昭注:“佷,佷戾,不从人也。”

《宋书·晋平剌王传》:“休佑佷戾强梁,前后忤上非一。”

宋洪迈《夷坚丙志·广州女》:“女佷戾不孝,无日不悖其亲。”

据《说文》和《玉篇》所释,“佷”本作“很”,有“不听从”义,引申而有“倔强执拗”和“凶狠”义。检《汉大》释“很”: 1. 违逆;不听从。2. 谓倔强执拗而不肯前行。3. 狠毒;残忍。后多作“狠”。4. 引申为狂暴。5. 争讼;争斗。6. 副词。甚;非常。

据《汉大》所释,“很”表“狠毒;残忍”义时后多作“狠”。[1]考《广韵》:“很,很戻也。俗作狠。”《说文·犬部》:“狠,犬斗声。从犬艮声。”段玉裁注:“今俗用狠为很,许书很、狠义别。”段玉裁已指出,很、狠本义别,似彳、犭形近,俗用狠为很。考《篇海类编·犬部》:“狠,与很同。恶也。”“很”“狠”后渐混用,“很戾”又作“狠戾”。

《汉大》释“狠戾”有“凶恶残暴”义,引例如下:

《北史·苏威传》:“其性狠戾,不切世要。”

唐司空图《冯燕歌》:“谁言狠戾心能忍,待我情深情不隐。”

清袁枚《续新齐谐·狼牙》:“而狼之狠戾,恃有此牙,亦天之赋与独异。”

考《广雅·释诂三》:“狼、戾,很也。”又《释诂四》:“狼,很,盭也。”王念孙疏证:“盭与戾同,狼与戾一声之转。《燕策》云:‘赵王狼戾无亲。《汉书·严助传》云:‘今闽越王狼戾不仁。”据《广雅》所释,“狼”“戾”皆有“很”义,而“狼戾”亦有“很”义。

《汉大》释“狼戾”有“凶狠,暴戾”义,引例如下:

《战国策·燕策一》:“夫赵王之狼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知也。”

《文选·王褒〈洞箫赋〉》:“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怼。”吕向注:“狼戾,恶性也。”

唐李白《幽州胡马客歌》:“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三国演义》第五回:“〔董卓〕狼戾不仁,罪恶充积!”

我们认为“狼”“狠”形近,且狼性狠戾,“狼”“狠”义近组成并列复合词“狼狠”。如王楙《野客丛书·以物性喻人》:“惟狼之喻尤多……言其专愎则曰狼狠,言其不恤则曰狼戾,言其不检则曰狼籍,言其乖谬则曰狼狈。”“狼戾”在佛经中又写作“悷、戾、儱悷、笼戾”,有“执拗乖戾”义。[2]如:

譬如象马悷不调,着之羁绊,加诸杖痛,然后调良。(支谦译《维摩诘经》)[3]

诸根不调顺,犹如戾马。(鸠摩罗什译《大庄严论经》卷十三)

检释智圆撰《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十释“戾”云:“或作笼,同,禄公反。戾,《三苍》作,同,力计反。狼戾也,刚强貌也。”据释智圆所释,“戾”即“狼戾”。

《汉大》释“戾”有“凶狠难以驯服”义,引例如下: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屈支国》:“诸龙易形,交合牝马,遂生龙驹,戾难驭。”

考《玄应音义》释“戾”有:

诸经有作笼,同。禄公反,下《三苍》作,同。力计反。很戾也。谓很戾刚强也。(卷八释《维摩经》下卷戾)[4]

或作笼,同。禄公反,下《三苍》作,同。力计反。很戾也,谓很戾刚强也。(卷二十二释《瑜伽师地论》第四十一卷戾)

禄公、禄孔二反。谓很戾刚强也。(卷二十三释《摄大乘论》第四卷戾)

经中或作笼,同。禄公反。《三苍》作悷,同。力计反。很戾也。谓很戾刚强也。(卷二十四释《阿毗达磨俱舍论》第十七卷戾)

玄应四释戾,指出此词有“佷戾刚强”义。《慧琳音义》亦收释此词。如:

上禄董反,诸字书中并无从人作者,应是译经者以意作之,相传音也。唯綦韵中从心作。下音丽。义说云,戾者,掘强咈戾难调伏也。并从心,经从人,非也。(卷十四释《大宝积经》卷七八悷)[5]

上禄董反,下黎弟反。悷者,刚强不伏也。字书并无从心作者,经文以意为之。(卷四十五释《文殊悔过经》悷)

上聋董反,下音戾。此二字诸字书中先无,缀文学士以意书出,相传音之。案儱悷者是刚强难调伏也,大意如此,故无别释,亦形声字也。(卷六十六释《阿毘达磨法蕴足论》卷九悷)

笼戾:“案笼戾,刚强难调伏也。捡字书并无本字,论作笼,假借用也。”(《慧琳音义》卷六十八释《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第三卷笼戾)

上笼董反,下音丽。案经义则强难调名为戾,戾从犬,盖因时而有此语,释经者以意作之,以合时用,字书先无此字。(卷八十二释《大唐西域记》卷一戾)

戾,据玄应和慧琳所释,“经中或作笼”,写作笼戾。“诸字书中并无从人作者,应是译经者以意作之”,慧琳所见经文又有作“儱悷”“笼戾”等。辛嵨静志(1997)《汉译佛典的语言研究》指出与此词对应的梵语(sathaka,viparita)的意思也是“乖张的”“倔强的”“别扭的”。由汉字的表意功能而言,“刚强难调伏”与性格有关,故慧琳认为此词应“并从心,形声字”。

《汉语大字典》“”字条下释义引《广韵·董韵》:“,悷,不调。”《集韵·蕫韵》:“,悷,很也。”又《东韵》:“,悷,多恶也。”所引书证亦为《大唐西域记》。[6]据《广韵》和《集韵》所释,似把“戾”视为联绵词,义为“不调”和“很”,即《汉大》所释“凶狠难以驯服”义,而“”单用无义。

我们认为“戾”“笼戾”等是“狼戾”的音转记音词,[7]与“郎当”转为“笼东”相似[8]。狼、笼音近,《广韵》狼为唐韵来母,笼为东韵来母,狼、笼双声,唐、东为阳声韵旁转。唐韵的主元音为a,其向中古的演变方向为后高化: a→→→o。“戾、儱悷、笼戾”等皆源自“狼戾”而不是联绵词,“狼戾”则为“狠戾”之讹,“狠戾”又作“很戻”“佷戾”。悷、戾、笼戾、儱悷、儱戾等词的形成既有语音和词义的演变,又有形体的讹写,其演变线索如下:

很戻

佷戾

狠戾

狼戾

悷、戾、笼戾、

儱悷、儱戾等。

综上所述,《汉大》释“很戾”为“凶暴乖戾”,释“佷戾”为“凶狠而乖张”,释“狠戾”为“凶恶残暴”,释“狼戾”为“凶狠,暴戾”,释“戾”为“凶狠难以驯服”,而实际上“佷戾”“狠戾”“狼戾”“戾”皆源于“很戾”,由“执拗乖戾”义引申有“凶狠乖戾”义,修订版似可斟酌诸词的词义演变而统一释义,抑或以“很戾”为主条训释,而以“佷戾”“狠戾”和“戾”作为副条训释。如:

很戾亦作佷戾、狠戾、狼戾、戾。1. 执拗乖戾。《国语·晋语九》“宵也佷”三国吴韦昭注:“佷,佷戾,不从人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屈支国》:“诸龙易形,交合牝马,遂生龙驹,戾难驭。”宋洪迈《夷坚丙志·广州女》:“女佷戾不孝,无日不悖其亲。”2. 凶狠乖戾。《史记·张仪列传》:“夫赵王之很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文选·王褒〈洞箫赋〉》:“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怼。”吕向注:“狼戾,恶性也。”《宋书·晋平剌王传》:“休佑佷戾强梁,前后忤上非一。”唐司空图《冯燕歌》:“谁言狠戾心能忍,待我情深情不隐。”唐李白《幽州胡马客歌》:“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三国演义》第五回:“〔董卓〕狼戾不仁,罪恶充积!”清袁枚《续新齐谐·狼牙》:“而狼之狠戾,恃有此牙,亦天之赋与独异。”

《汉大》还收录有“恨悷”一词,释为“凶狠乖戾”,然未引例证,依据《汉大》编纂体例,修订版似可予以删略。

检《辞源》第三版亦收录“狼戾”一词,释义为:

1.以狼性喻人之贪暴凶残。《战国策·燕一》:“夫赵王之狼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知也。”2.狼藉。……3.纵横交错。……

《辞源》释词重在溯源,修订版似可补收“很戾”,并阐明“狼戾”与“很戾”的渊源。

又检《辞海》收录“戾”一词,释义为:

凶狠难驯。《大唐西域记·屈支国》:“诸龙易形,交合牝马,遂生龙驹,戾难驭。”

据《大唐西域记》文意,“戾难驭”意谓龙驹脾性执拗,不肯顺从,故难驯服,不易驾驭。《辞海》所释不确切,“难驯”义似据文中“难驭”而衍生。

附注

[1] “很”后虚化发展为程度副词和语气副词,详参王静《“很”的语法化过程》(《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和郑宏《副词“很”的形成考》(《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第11期),此不赘。

[2]拙著《慧琳音义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132、151)曾作有探讨,又见拙撰硕士论文《慧琳和他的一切经音义》(上海师范大学,1987)。

[3]本文所引佛经多据中华电子佛典协会惠赠的《电子佛典集成》(2014),谨此致谢。

[4]《玄应音义》今传本主要为碛砂藏、赵城藏、丽藏本等释藏本和庄炘、钱坫等校刻本,各本及慧琳所转录部分皆略有不同,本文据丽藏本,并以各本参校。

[5]《慧琳音义》今存最早传本为高丽藏本,1737年日本狮谷白莲社据以翻刻。本文所据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狮谷白莲社藏版《正续一切经音义》本,并以台湾大通书局翻刻的高丽藏本、丁福保1924年据狮谷白莲社版影印的频伽精舍本和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4册所载《慧琳音义》参校。

[6]利瓦伊琦《佛经释词》收有此词,释为“桀骜不训”,引有西晋竺法护所译《生经》和萧齐僧伽跋陀罗《善见律毗婆沙》等魏晋南北朝译经中的六例。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140页。

[7]检《电子佛典集成》中有“笼戾”11例,如圆测撰《解深密经疏》卷七:“复次有身见等,刚强难伏,如狩笼戾,故说名生。”

[8]黄生《字诂》:“‘郎当之转口即‘笼东。”《字诂义府合按》,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71页。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第六版缩印本).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第三版)上册.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5.

3. 辛嵨静志.汉译佛典的语言研究.俗语言研究,1997(4).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上海200234)

(责任编辑郎晶晶)

猜你喜欢
佛典字书音义
“乡音无改鬓毛衰”之“衰”字音义的词源学解释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佛典疑难俗字补考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早期大乘佛典書面流傳舉證:“梵志”與“樓至”
梵漢對勘在漢譯佛典語法研究中的價值
雁字书
佛典譬喻经语篇衔接方式的文体学考察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