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6-12-26 18:45张莹
亚太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医学英语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张莹

摘要:专门用途英语ESP因专业性突出、实用性强等特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中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医卫类高职院校实施医学英语教学也是改革趋势之一,本文针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医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ESP;英语教学;高职院校;医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140-01

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国际医学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医学学术会议、医学科研成果、中外临床实践交流都离不开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因此,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英语能力也成为衡量符合新形势下医学人才的重要标准。医学英语课程是ESP的重要分支之一,同时也是医卫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在培养学生医学文献阅读、翻译、科研能力,提高学生临床实践交流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专业轻英语,课时分配不合理

由于医卫类学生专业课程较多,英语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所占的比重非常有限,以我校为例,绝大多数医卫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只在第一学年开设公共英语课程,每周4学时;临床医学、中医类专业已经将公共英语课时减半,每周只有2学时,给学生造成了英语学习不重要的想法,在课时的限制下,很多老师认为此类专业公共英语教学都非常吃力,ESP教学更无从谈起。另外,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为两年,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如果在第一学年直接开设医学英语课程,学生专业知识比较欠缺,无法与专业英语学习同步;而第二学年不开设任何英语课程,很多学生会直接放弃外语学习,导致之前的英语学习前功尽弃,不但对其英语考级、升本、或者出国深造等造成非常消极的影响,更不利于其文化素养的提高,无法实现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生具有与本科生完全不同的学习特点,缺乏自主性,比较依赖课堂教学;以往的医学英语教学多以教材内容主导课堂内容,基本以医学英语文章阅读、医学英语词汇讲解为主,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导致师生互动较少,课堂活动较单一,对英语基础较差的高职生来说,无疑枯燥乏味,兴趣索然。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都是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如果没有相应的医学英语的测试评估体系,学生没有应试压力,学习动力不足,这些因素综合作用,限制了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

(三)医学英语师资匮乏

医学英语到底由英语老师来教,还是医学老师来教,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陈桦、李爱华在1999年中华医学会全国外语学组年会上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医学英语课在某些院校是外语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英语教师普遍缺乏系统的医学知识,而“医学英语课程毕竟不同于公共英语,它属于特殊用途英语,有其特有的词汇及结构。同时也要求有一定的医学背景知识,否则会妨碍医学文献的理解与翻译。”医学老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但是在口语表达、语法、翻译等方面又欠缺扎实的语言功底。无论是谁担任教学工作,都达不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高职院校医学英语教学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改革课程设置,合理分配学时

笔者就医学英语课程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从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学习动力及兴趣等方面对本校五个专业: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涉外护理、助产的学生展开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回收率100%。就学习兴趣这一选项,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0%的学生对医学英语课程感兴趣,并希望在一年的公共英语课程后继续学习医学英语课程。由于客观上必修课学时的限制、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主观上学习目的各异,因此将医学英语开设为公共选修课是最为可行的方案:学生可以选择在一年级下学期选修医学英语,同时学习公共英语课程、医学专业课程,以达到课程知识融合、交叉巩固的效果;也可以选择二年级选修,作为公共英语的后续课程,并可在课程结束后参加“全国医护英语水平考试”,以考促学,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模式

康丽娉指出:“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与高等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及内容是有所区别的,高等医学院注重学术性、理论性,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则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是实用型、技能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强,且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了解其认知水平,以提高英语听说等语言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模拟直观的医护、医患、护患交流情境,同时辅以丰富的现代教学手段:如视频教学、微课、微信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实现课堂内外教师互动。

(三)培养“复合型”师资队伍

师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团队,是提高医学英语教学水平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跨专业学习,整合校内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校企合作是短期内师资建设的有效方法。英语教师应系统地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并针对性地了解并掌握医学英语体系中的词汇、阅读、翻译、写作教学;对医学教师来说,语言能力的提升需要长久的坚持,应由英语教师指导性地制定较长久的语言学习计划,开展小班英语培训课程。笔者所在学校已于2014年启动了外语教研室与学院附属医院某科室的医学英语合作培训项目,并引进了一名医学背景的外籍教师进行授课,对“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已成为高职英语学科改革的大势所趋,医卫类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医学英语的重要作用,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加强师资和教材建设,培养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和谐发展的实用型医护人才。

(作者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课题:“医卫类高职院校ESP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资助

参考文献:

[1]陈桦,李爱华.医学英语教学中几个重要因素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4(3).

[2]康丽娉.在医学类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医学英语的有效途径初探[J].海外英语(上),2015(10).

[3]张燕,昊新炜,张顺兴.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

猜你喜欢
医学英语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