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服务业公众满意度专项调研峰会全景报道

2016-12-27 07:13
中国商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服务业服务发展

第六届全国服务业公众满意度专项调研峰会全景报道

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2015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

这是继2013年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工业后,服务业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

在北京,服务业作为经济主体在整个GDP里占比已接近80%。

服务业增长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经济增长动能顺利完成转变,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是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志。

服务业的增长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从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理论的研究来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工业化中后期的时候,服务业比重要明显上升。

服务业在稳增长、促就业、调结构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正在逐步确定,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全球化、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必然结果。

不过,我们也看到服务业改革长期滞后的格局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十三五”时期推进服务业改革任重而道远。当下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改革依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体制内市场僵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社会分工程度较低;政府规制不到位,公平竞争机制缺失等。

要积极推进服务业改革,使服务业改革在“十三五”时期有实质性的突破,就必须打破服务业行业垄断和行政垄断,鼓励公平竞争,改革市场准入机制,提高政府规制水平,建立社会征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等。

回首2015,中国服务业取得了怎样的进步?斩获了哪些骄人的业绩?有哪些为人津津乐道的亮点?哪些公司和企业获得了公众的一致喜爱和如潮好评?展望2016,中国服务业将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与创新?中国服务业怎样面对新的挑战?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新的惊喜与期待?

2016年5月29日,在北京,在这里,寻找答案!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中),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原主任、少将张东辉(左),中国政策网总编辑张华夏(右)步入峰会现场

迈向“十三五”的中国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稳增长、促就业、调结构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达的服务业是推进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十二五”期间中国服务业发展成绩斐然,对GDP增长的贡献逐年上升,2015年,服务业占据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比重,服务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确定,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服务业股东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快速增长,利用外资进入名副其实的“服务经济”的时代。

中国服务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利用服务业使用法预测结果表明:从今年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将分别达到55.00%和45.39%;“十三五”时期末,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将分别增加5.67个和5.05个百分点,年均分别增加1.134个和1.011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是中国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通过激励服务创新、提倡跨界融合、引导空间集聚,培育市场主体、坚持双向开放等政策措施,推进中国服务业大发展。

2012年以来,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且与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差距有越拉越大之趋势,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格局已经形成;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快速增长,利用外资逐步转向服务业为主,利用外资进入名副其实的“服务经济时代”。2014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攀升,但服务贸易逆差也在进一步扩大,服务外包保持高速发展是中国服务业开放的另一个成就;与此同时,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早在2010年,中国服务业劳动就业占比就超过农业,成为第一大就业部门。服务业的劳动就业弹性系数远高于工业,正是服务业的较快增长,吸纳了工业、农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以及主要的新增劳动力。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左),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右)在峰会现场

正视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不可否认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亟需我们重视解决的问题。

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禀赋、人口和环境的影响,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传统服务业如商贸、餐饮、仓储、邮政等比重较高,金融、电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和租赁服务、科学研究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中国服务业发展中面临的结构问题。服务业仍属于低层次结构水平。尽管近几年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新兴产业有一定上升趋势,但还是没有成为产业增长的主体,传统部门和一般产业仍然是带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生产性服务业产值规模小,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

健全的市场机制与规范的市场秩序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条件,服务业机制改革滞后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服务业大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与农业和制造业相比,服务业更加依赖知识、创新、人力资本、声誉、品牌等高级生产要素和无形资产,所以服务业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制度,除了餐饮、商贸批零、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外,中国许多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安排,比如准入机制、服务标准、行政监管、定价机制,还是有着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运作远没有发挥出来。正是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造成了本应该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现代服务业缺乏足够的发展动力和活力,竞争力严重不足。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分工与交易,工业企业“服务内置化”现象比较严重,社会分工程度较低,制约了服务业发展的市场要求。中国大量的服务业或服务环节被安置在工业企业内部,为数不少的工业企业依然处于自我封闭、自我服务、自我循环阶段,依旧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大量本应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变成了工业企业自我提供的服务,既严重压抑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也降低了服务业效率和供应质量,

由于服务业提供的是无形的商品,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而有效合理的规制对服务业的发展尤其重要,需要进行微观规制的产业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服务业,如公共运输业、电信服务业等,此外,还有一些服务行业的产品性质具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医疗服务业、教育服务业等,也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微观规制。但是,从现有的政策架构看,政府在对服务业进行微观规制缺乏一个基本的理念与明细的政策思路,规制的对象和方法都出现了偏差,其结果导致很多需要政府复制的服务业不但没有健康发展,反而出现了严重短缺、价格快速上涨、服务质量低下的情况。

行政垄断在中国许多经济领域都存在,但以现代服务业为最甚,如金融、电信、铁路、民航、教育、新闻出版传媒等就是典型的行政垄断行业。这些行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明晰、竞争力不强、效率低下的特点,不仅如此,他们还找各种借口排斥相关和竞争者公平进入,影响了服务供给和效率。

从中国服务业的产业组织结构来看,要么准入门槛偏低,政府干预严重,造成无序竞争,经营混乱,行业自律难以形成,丑闻层出不穷;要么独家垄断,服务质量难以提高,经营效率低下。另外,目前有不少专业服务机构虽然名义上已经脱离政府,但在实际上还依附于政府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竞争力较弱,在日趋激烈的专业服务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郑新立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贺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

侯云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

徐舰中国商报社社长

武高汉中国消费者协会原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

李光斗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

肖连生国家信用经济应用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孙庆生《企业管理》杂志社社长

张华夏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会长中国政策网总编辑著名品牌战略专家

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保证服务业快速高效发展

在农业增长速度相对较低、制造业双重挤压(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分流)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就成为极为重要的替代性战略选择。中国服务业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采取了大量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颁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创新是提升服务业生产率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服务领域的创新包括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两方面,抓住了这两个方面的创新,就把准了服务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人才政策,鼓励服务业产学研联合发展,支持金融创新,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鼓励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为高端服务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利用“互联网+”创新服务业发展,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相结合,创新服务业新领域、新业态,引领服务业新模式,培育服务业新增长点,提倡跨界融合,在制造业和农业中注入更多更高质量的“服务元素”,为服务业本身的发展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也为制造业升级、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有意识地引导服务业企业的空间集聚,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必然选择,服务业集聚发展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和产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新型城镇化道路、走产城镇融合之路。

鼓励服务业企业专业化发展,推动优势服务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培育若干有特点、有品牌、有控制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积极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降低银行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增加带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减少行政审批缓解,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创造有利于中小服务业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服务业对外开放是提升中国服务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服务业将是中国下一步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通过积极参与TPP等自由贸易协议努力放宽服务贸易的准入和投资限制,实现服务要素在全国、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要切实破除行政壁垒和画地为牢的桎梏,力争服务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无障碍流动和服务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提高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尽可能打破垄断、取消所有制限制,放宽市场准入,除了引入外资外,也要为民营企业等多种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形成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利用外资等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并逐渐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逐步放开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加强研究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和新型服务产业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以顺应新型服务业大发展的基本要求,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供应主体的积极性。

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攀升全球价值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代产业界限日益模糊,工业服务化,服务产品化,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与趋势。我们正在致力于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破除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产业融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用跨界融合的理念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即在制造业和农业两大产业中嵌入知识含量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的有机融合。

服务业的开放应该是对内对外同步开放,纵观中国服务业发展、改革和开放的历程,大家对服务业对外开放都很积极,引进外资效果也普遍成为衡量地方领导的政绩之一,但是服务业对内开放则比较薄弱。对内开放程度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重要的服务业基本被国有经济垄断经营,服务要素不能在不同所有制之间自由流动,打破地域限制,鼓励地区间服务要素自由流动,在更广阔的地域优化服务业要素资源的配置,提高服务要素效率,增强地区间竞争程度,鼓励各地区在服务业要素流动中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形成各自的特色服务业,扩大服务业开放,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

改革现有的投资审批体制,大力鼓励民间投资,积极推进和完善现代服务业领域“营改增”的工作,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现代服务业,增加服务领域的公共性基础性投入,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构建多层次、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完善支撑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改革服务业投资体系,优化服务业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率。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拉动内需增长,既是中国经济结构中长期战略调整的需要,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更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通过开放市场,提升供给水平,满足老百姓的服务需求,建立系统化的市场监管体系,在信息不对称的电子商务市场、家政服务钟点工市场、医疗保健市场、美容市场等方面,需要强化市场监管,尽可能做到供应者和消费者的信息对称,为服务消费提供信誉保证,培育起服务消费这个潜在市场,树立正确的监管理念,建立公平与透明的监管体制,强化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服务公平。

猜你喜欢
服务业服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