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产业: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

2016-12-28 12:12刘稚亚
经济 2016年36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消费数字化

文/本刊记者 刘稚亚

数字文化产业: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

文/本刊记者 刘稚亚

“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高政说。

数字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引领新供给、新消费高速成长的新型文化业态,具有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信息化等特点。数字文化产业为何能成为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数字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商业模式又会是怎样?

政策加速发展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支持数字创意等领域的发展壮大。

根据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10亿人,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手机网民达到了6.56亿人,各类互联网服务应用均保持了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的进步也极大地促进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催生出数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目前国民文化消费的主产品。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催生出数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国务院办公厅于11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下称《意见》),共提出了3个方面十大领域35项进一步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内容涉及文化、体育、养老消费等,其中明确了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力求提升文化娱乐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出台了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致力于丰富数字文化内容和形式,创新数字文化技术和装备。

高政透露,数字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文化产业供给水平、促进文化消费、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与动力、推动文化与国民经济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未来文化部将针对国内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出台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此完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满足消费群体日益增长的新消费需求。

文化与科技融合

点击屏幕,一只鸟蹦了出来,蹦到树枝上,叽叽喳喳;旁边则是《清明上河图》的电子扫描版,可以用4个手指拖住放大来看其中每一个人物的表情;另一边展示着清代服饰的大屏幕可以让人们任意挑选服饰,可以试穿,可以转身,还可以换衣服、定格、拍照,甚至把服装买回家。你能相信这里是拥有90年悠久历史的故宫博物院吗?

这个于2016年年初开馆运行的数字博物馆着实给游客带来了独一无二的体验。除上文所述,游客还可以在特殊设备上调出《兰亭集序》临摹,设备能对所临摹的字进行打分,从而使游客产生学习兴趣;游客可以打开数字多宝阁,挑选喜欢的器物近距离欣赏;在虚拟现实空间里,游客还能走进平时不开放的区域,比如到养心殿、三希堂探秘,或在3D体验馆里体验“龙袍加身”。

对于数字化技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要追踪数字化对于揭示故宫传统文化的作用,而不是把数字文化产品变成纯粹的娱乐性的东西,或者是纯粹的声光电的感官刺激的东西。是把它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来更深刻地揭示故宫的文化,更广泛地传播故宫的文化。”在单霁翔看来,故宫的核心还是藏品。从藏品中挖掘出文化信息以后,再嫁接到数字化的手段上,这样才能够传播得更远。

可见,文化和科技本身总体构成了一种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驱动力——文化本身可以提升科技,科技也可以提升文化。

杭州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联袂推出的“悦读服务”就验证了文化与科技的相互促进关系。悦读服务以手机APP的形式,结合线下书店资源,使得读者首次从文献资源建设的接受者和终端转变为发起者与首端,从而更能体现在现代人多样化和个性化文化需求下,文化与科技结合的必然性。

据杭州文广新局副局长张朋介绍,图书馆每年都有大量的图书采购任务,但是阅读口味毕竟是非常主观的,采购书目与读者真正的借阅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图书馆就从采购经费里划拨出一块来,把购买的自由裁量权交给读者,为每一位读者寻找他想要读的书,为每一本书寻找最爱它的读者。”张朋说。

下载悦读服务APP,在新华书店内扫描一本新书的条形码,就可以查询此书在杭州图书馆的馆藏情况,一旦确定可以借阅,就可以借走带回家,40天后还到图书馆即可。

事实上,当书店成为人们身边的图书馆,当参观博物馆不再需要阅读晦涩难懂的说明,被唤醒的文化需求所带来的周边效应,将远远大于账单上的结算数字。电子时代,科技为文化引流,服务于文化,又成长于文化。

智媒元年开启

今年里约奥运会中,腾讯的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撰写了超过3000篇的赛事新闻报道。这使我们发现,在整个文化产业的生态环境下,人工智能的应用已开始普及。以腾讯为例,“目前在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与媒体的融合上,腾讯也早已开始布局:内容生产上,机器人写手进入媒体领域,我们启动了内容生产的智能化;产品形态上,天天快报代表的以算法重组内容的APP出现,更实现了产品形态的智能化。”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表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彭兰在一份《智媒来临与人机边界:2016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中指出,个性化新闻推荐、机器写作、传感器新闻、临场化新闻和分布式新闻的五大模式,将会在新闻的生产速度、生产方式、个性推荐、用户消费体验等方面给整个媒体行业带来一场真切的深度变革。

无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蓄势待发,技术、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跨国界、跨区域流动也日益频繁,这为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创造了新的机遇。未来该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抢占全球新一轮数字化技术创新制高点?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认为,首先要推动文化产品数字化。数字化技术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存储、传播、消费方式及基本形态,文化产品数字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传统文化消费的一些对象,如纸质图书、胶片电影、磁带音乐等伴随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要么逐步消失,要么日渐式微,而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图书、数字杂志、数字电影等日益成为消费主流。数字化技术和新型介质的广泛应用,推动文化产品生产方式不断改进、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科技含量大幅增加。同时,它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文化体验方式。数字化引发的虚拟浪潮,强化了人们“深度浸润式”文化体验,这在3D动画电影消费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次,要促进文化产业升级。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文化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催生出新型文化业态。比如,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不断涌现,它们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和使用,大大提升了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数字化技术催生的新型文化业态众多,除了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还有创意设计、动漫网游、电子商务、网络视频、移动新媒体等。当前,欧洲、美国、日本等无不抓住时机,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其文化产业升级。我国的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在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增长速度上也有长足进展,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升级的标杆。

最后,要加速文化企业转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一些传统企业开始利用自身的技能、规模和资金优势,借助数字化技术,逐步实现转型。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等使“内容为王”的传统出版印刷产业链变短,“内容与技术并重”成为出版印刷产业链的时代特征。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延伸到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多媒体领域,引发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孕育了一批“文化航母”。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消费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国内消费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新消费ABC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