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套利”PK大战:谁能笑到最后

2016-12-28 03:10耿黎明
中国商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张维迎套利产业政策

本刊记者 耿黎明

“创新”与“套利”PK大战:谁能笑到最后

本刊记者 耿黎明

在市场经济创业创新高涨的大环境下,企业家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作为市场经济中企业家精神的知名捍卫者,在前不久深圳举行的马洪基金会秋季理事会论坛上围绕“清除创新的体制障碍”做了专题演讲。张维迎在演讲中阐释了两个命题:一是市场经济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唯一制度;二是企业家精神是市场有效、有序运行的核心驱动力。认为经济增长的真正潜力在于这两个命题的融合,并得出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企业家是经济增长“国王”的结论。

“套利”走向“创新”之路漫长而修远

2016年9月20日,中央政府网发表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文,文中表示:近年来,我国创业投资快速发展,不仅拓宽了创业企业投融资渠道、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也提高了直接融资比重、拉动了民间投资服务实体经济,激发了创业创新、促进了就业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不完善、监管体制和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存在一些投资“泡沫化”现象以及非法集资风险隐患。

企业家作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也呈现出不同“姿态”,张维迎表示:“要从套利走向创新,从套利型的企业家走向创新型的企业家,这将决定整个国家的经济还有没有提升空间。套利惯的人,要让他创新就很难,转型比较难。80后、90后新一代企业家身上充满希望。市场的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资源配置;二是推动技术进步。真正增长的潜力来自第二个功能,两百多年前人类使用的所有的产品种类加起来也就10的2~3次方,今天是10的8~10次方,这都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不是原来存在的。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企业家有两个基本功能,第一个是套利,第二个就是创新。所谓套利就是由于人类的无知,资源配置经常处于非均衡的状态,企业家可以发现这种不均衡的机会,利用这个机会赚钱。第二个是创新,经济达到均衡,企业家就无利可图了,企业家接下来做什么?打破均衡,生产出原来没有的产品,或是引进原来没有的生产方式,或是发现新的原材料,或是探索新的组织形式。”

了解“创新” 揭开“套利”真面纱

行业发展的业态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区分,套利有很多种,一种是生产性套利,把一个东西从成本低的地方卖到价格高的地方。另一种是非生产性套利,它不创造财富,政府设立一个管制,门口旁边就出现一些公司,从事非生产性套利。创新也有两类,一类是颠覆性的创新,创造原来没有的。第二种是改良式创新,不断改进质量、降低成本等。创新和套利都需要企业家精神,他们对制度的敏感程度和依赖程度不太一样。过去套利靠制度,不太能用到创新,这个时候就是体制改革要考虑的问题,原来的体制是适合套利型的,不适合创新。

张维迎在演讲中阐释:“中国过去30多年,因为我们在计划经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改革开放之后,套利空间到处都是。深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基本上是在靠套利增长,政策性的套利尤其重要。为什么深圳套利能走在前面,我认为是因为深圳的体制改革走在了前面。套利的人越来越多以后,套利空间就没有了。在市场逐步均衡的情况下,靠套利很难维持增长。那还靠什么?靠创新。下一步我们真的要从套利走向创新,套利型的企业家走向创新型的企业家,这将决定整个国家的经济还有没有提升空间。从全世界来看,靠创新支持的增长率大概是2%~3%,中国相对来说还有一定的套利空间,但像过去那样套利已经很难了,中国经济增速一定是要下来的。有些经济学家比较乐观,包括我在北大的同事林毅夫教授,他觉得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还会在8%,持续20年。”

创新比套利更易“夭折”

创新的基本特点,第一个是高度的不确定;第二个是创新的周期特别长。政策性的套利也有不确定性,根据政策买进的东西,想卖的时候政策变了,在这种情况下就亏了,但总体来讲它的风险要比创新低得多。创新最根本的特点,是过程充满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创新是否成功依赖于后续一系列的创新。新技术出现,开始根本不知道它的价值是什么,比如说激光。激光无处不在,电信通信就是激光和纤维光学的结合,如果没有激光我们不会有现代通讯。激光在1965年被贝尔实验室发现以后,专家不建议申请专利,后来纤维光学的技术发展以后,才发现这个是有价值的。

在创新周期长的具体解释上,张维迎做了详细的阐述:“宝洁生产一次性尿布花了10年的时间,1956年研发,1966年投入市场,为什么?成本降不下来,一开始每片10美分,没有市场,花了10年降到3.5美分,才有了市场。索尼公司家用录像机花了17年。JVC家用录像机花了21年。施乐复印机研发花了3年,又过了6年才找到一个资助人,又过了15年,直到1960年3月,第一台商用复印机才投入市场,总共24年。很多人认为创新就是拿专利,拿到专利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更复杂。拿到专利是因为有了样品,样品只是一个发明,从发明到创新要有商业价值的转变,这个需要后续质量改进、功能改善、成本降低,在这个过程中,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难。”

“创新”呼吁制度改革归位

创新对产权制度和法治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套利,没有法律制度、政策制度的有力改革,中国下一步要变成创新型国家,难度会非常大。谈及制度层面,张维迎有着自己的观点:“从古到今,监管体制是阻碍人类创新很重要的因素。创新如果作为创造性的破坏,一定会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现有的企业、现有行业的奶酪。这些行业、这些企业呼吁政府出来保护他们,名义上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交通部去年10月发布了一个指导意见,如果真的实施,滴滴打车都会消失。好在经过各种努力,最后它没有成功。滴滴公司刚刚虚惊一场,又接受反垄断调查。《反垄断法》我认为更准确的名字是《反竞争法》,它反的那些东西都是市场上真正的竞争行为。”

在提及垄断对创新的影响时,张维迎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传统的《反垄断法》对垄断的定义是按照现在的市场占有率,中国三家垄断最高的企业,我们选谁?肯定不是中石油、中移动,而是BAT(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微信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市场占有率,如果它说我垄断了,不更新功能了,你爱用不用。我想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它就会被淘汰掉。真正的垄断是不允许其他企业进入,这样的垄断影响创新。”

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和激励机制的扭曲,产业政策注定会失败。产业政策还会严重扭曲企业家精神,阻碍创新。产业政策导致寻租行为,有产业政策就有信贷、税收、土地等问题,就带来租金,实际上也是政策性的套利;产业政策套利比创新更有利可图,创新是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要熬很长的时间,而套利容易,想办法弄到牌照就可以拿到很多补贴。很多企业不想生产汽车,它就想得到每辆车20万的新能源补贴,它就会投机。产业政策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更具创新力的企业反而竞争不过只会寻租和搞政府关系的企业。创新型企业迫切呼吁制度改革的归位,来引领企业朝向良性发展轨道。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对制度进行强有力的改革。市场经济作为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唯一制度,好比航船的指南针,企业家精神好比一艘航船,是市场有效、有序运行的核心驱动力。经济增长要发挥真正的潜力,需要航船的快速行进,更需要指南针的正确指引。

猜你喜欢
张维迎套利产业政策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期货套利交易浅谈
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征分析
产业政策立法的逻辑进路
我国股指期货套利策略研究
我国股指期货套利策略研究
无套利定价理论及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张维迎:企业家必须从套利逐步转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