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二代”旁观甘肃自杀事件有感

2016-12-28 03:10高柳旭
中国商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大厨农村孩子

本刊记者 高柳旭

“村二代”旁观甘肃自杀事件有感

本刊记者 高柳旭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是一首出自《诗经·采薇》的戎卒返乡诗,唱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情怀。而在当今,这首诗用来形容离家在大城市漂泊的“村二代”更显贴切。不同的是,让“村二代”们“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不是在大城市经历了什么不能向家人诉说的辛酸,而是在城市与农村的空间转换中,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地域经济发展差异对个人命运的深远影响。

贫困悲剧一直在发生

两个女儿,外加一对龙凤胎,在外人看来这样儿女双全的家庭应该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可甘肃一个村庄的妈妈却选择杀死4个孩子,然后服毒自杀。不日,该女子丈夫也服毒身亡。这条新闻引起了舆论的轰动,掌控话语权的城市阶层很难理解这种现象,甚至怀疑农妇存在严重的精神问题,他们很难想象如今的社会还存在因贫困而自杀的行为。作为自小生长在河南中部农村的孩子,记者对这种现象早已时有耳闻。

记者家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户人家办白事,按照习俗,户主从邻村请来几位大厨掌勺,以款待来宾。按照约定成俗的规矩,被请来的大厨并没有任何薪资上的报酬,而在白事结束后,主人会送上剩余的鸡鸭鱼肉若干。有一大厨惦念在家的妻子与孩子已经数月未知肉味,便把一碗肉藏在了大衣中,意图带回家给家人尝尝。也许是“盗窃”技艺并不熟练,这名大厨的意图很快就被其他几名厨子得知。这几名厨子闲来无事,有意作弄他一番。在这名大厨怀揣着这碗肉正要离开时,其他厨子故意上前攀谈拉扯,让这碗肉掉在了地上。在其余人自鸣得意之时,这名大厨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其他几位厨子以为这不过多了一段今后向旁人吹嘘的谈资,便各忙各的,没太当回事。可是,几个小时后噩耗传来,这名大厨回家后上吊自杀了。这件事情虽然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很多年龄稍大的人唏嘘,但很快就被遗忘。看似宁静祥和的乡村,仿佛能包容人世间的任何不幸。农村家长在教训哭泣的子女时通常会说:“打掉了牙往肚里咽,憋住!”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农村在面临不幸事件时的心态。

如果没有公安与媒体的介入,甘肃这件人间惨剧事发后,当地人也许会在短暂的错愕之后,把这种自己无法解释的社会现象,归结为自杀村妇想不开或者有精神病,不会从中得出哪怕是心灵鸡汤式的感悟,依然会按照原本的生活方式机械地活着,不会因此而做出任何改变。

绝望的根源在于看不到希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没有如城市那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还是在物质生活上有了长足的地步。即便是农村贫困的家庭,靠着耕地与政府的各项补助资金,基本的温饱问题还是能够满足。普通农户也早有了彩电、洗衣机等现代化设备,个别家庭甚至还有了空调、汽车。可悲剧似乎比记者记忆中的过去并没有减少多少。就在去年,记者所在村庄的一位外出务工者因为没有挣到钱,在过年回家的火车上,心灰意冷之下在卫生间上吊,幸好被乘务员及时发现而保得一命。

已解决温饱家庭的主要收入已经与耕地脱钩,几乎完全靠外出务工获得。记者采访到的家乡一位年近30的壮汉,小学时便已辍学,如今已有两个孩子,他的遭遇就是如此。他跟随本村人在附近地区从事电力维修、安装等工作,每天工资一般都在200元以上,月收入能维持在七八千元左右。而他们家的3亩地收入,由于今年的玉米价格暴跌到每斤7角钱以下,3亩土地一年收入乐观估计是2000元,这还没算人工费用。如果算上自己为土地投入的工时,他苦笑道:“纯粹赔钱。”这也是当今农村的现状,绝大多数青年人与中年人,早已不再重视土地,如果不是因为父母的不停督促与同村长辈舆论的压力,他们压根不会去看一眼自家的耕地。

在甘肃农户自杀的事件中,也存在这种状况。家庭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妇的丈夫务工收入太少,然后才会对失去每年数千元的低保产生如此剧烈的反应。而且,自杀农户家庭尚有3头耕牛与一头猪,还远没到食不果腹的地步。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对此做出了解释:“绝望比贫穷更可怕。一个社会当中,仅仅是贫富差距大一点还不要紧,最怕的就是穷人失去向上流动的希望,成为一种绝望的感觉。现今社会,如何来保护甚至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生态,已显得非常重要。更重要的在于,通过社会流动造成这样一种局面:你可能贫困,但不至于绝望。”

让知识在城市创造价值

社会底层若要向上流动,获取知识是唯一的途径。可目前农村教育问题却面临窘境。在成片的耕地中,突兀地耸立着十几栋高楼,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杰作,一度被当地乡政府作为脸面。不过当地人介绍说:“稍微赚点钱的年轻人都去县城买房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教育,留下一帮老年人买楼房干嘛,还不方便。”农村教育质量的落后,不仅仅是学校的原因,还在农村上学的孩子一般都由爷爷奶奶照看,老年人的见识无法给孩子学业上的指导,由于体力原因,对孩子完全是放羊式管理。电子产品与网络的兴起,更是加剧了这一状况,很多本来被老师认为是天资聪慧的学生,很快就荒废了学业。稍微有点见识的家长,即使还没有在县城买房,也会把孩子送往县城私立的寄宿制学校读书。一位家长说:“这样至少学习时间有保障,在农村学校上学,只要放了学一群孩子就到处野,连家都不回,怎么能学好?私立学校老师都很负责,经常给我打电话汇报孩子成绩,而家里老人对孩子学习什么都不懂。”县城私立学校学费包含食宿在内每年约5000元左右,对于完全在外务工地的夫妻来说,一个月的工资绰绰有余。但有这样见识的父母并不多见,很多父母不再把上大学视为孩子的人生选项,并为此给出各种理由:大学不包分配还上大学干什么?大学生太多了,难找工作,大学生工资还不如我在建筑工地挣得多等言论,这和十年前农村父母的心态完全不同,那时候尽管比现在穷得多,但经常会以“邻村又出了一个大学生,前途不可限量”等话语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在城市家庭,父母不仅对孩子严格教育,甚至会倾尽家财送孩子出国留学。对比之下,记者悲哀地发现,阶层固化竟是社会底层自身的短视导致。

在甘肃那起惨剧发生后,政府的反应不可谓不快。虽然事隔不足两月,记者在家乡河南农村调查时看到,“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的标语已经刷满了街头巷尾,虽然不知能否让漠视知识的父母有所改变,但基层政府已然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希望通过此举在农村重塑“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在这个时代,单纯因为贫困而饿死人的事件几乎不会再出现,但知识贫乏导致见识与能力出现局限性,相比知识丰富者,选择职业的机会更少,在工作遇到挫折时更容易失对生活的希望而走向极端。

仅仅拥有知识还是不够的,由于缺乏现代工业与金融等基础,很多专业知识在农村并没有用武之地。除了知识之外,还需要优越的地理位置。自杀家庭的男主人大专毕业,在当地已经算是高学历了,学识明显好于当地其他人,可由于所在位置是与外界来往比较困难的山村,弱化了知识的作用,以至于他只能在工厂做一名薪资少得可怜的小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只有依附于城市,知识的价值才会被认可,在这一点上,惨剧发生后,政府的反应也非常及时。10月11日,国务院在发布的《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中提出,推动我国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坚决打破“玻璃门”,严格防止“被落户”。同时确定,在转移人口落户时当地与外地非户籍人口实行相同落户条件,确保城市新老居民同城同待遇。上海大学教授张炎夏指出:“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改善现有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这是基于农村人口的过多已经导致农业根本没有利润的事实,而农业不能赚钱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如今农村人口还能够生活是因为他们没有单纯地以农业为生。”

习近平主席在上任之初,便走访了中国最贫困的村落,对农村的改革一直都在继续。中国文明的发展以农业为根基,可如今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已然遭遇发展困境。无论农民在土地上付出多少辛劳,收获总是让人失望。让农民摆脱贫困,还需要创造性的改革措施。

猜你喜欢
大厨农村孩子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聪明的牛大厨
11岁的“大厨”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